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7,(12):87-89
从马儿庄勘查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岩石学特征入手,对勘查区含煤地层的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三角洲相为主,聚煤规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沉积相组合和沉积单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田矿区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龙潭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得出矿区龙潭组为三角洲与泻湖~潮坪沉积复合体系,成煤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聚煤沉降幅度小,沉积速度和物质补偿均衡,有利于泥炭堆积,因此矿区含煤层数、煤层厚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煤系5种沉积组合的基础上,应用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了煤层赋存的总体特征及部分主力煤层空间发育的差异性.进而分析了同沉积断裂构造和沉积环境对聚煤的控制作用,前者表现为各赋煤区的分布明显受走向与凹陷长轴方向一致的同沉积断裂控制;后者表现为在冲积扇前与残存湖泊之间出现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聚煤,而泥炭沼泽是在先期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相邻地段及部分滨湖基础上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煤》2014,(8)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县水西沟地区八道湾组进行分析,认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有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一步划分出多种亚相和微相。结合沉积相特征,对八道湾组聚煤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受沉积相和可容纳空间的影响,上段聚煤作用较弱,下段形成广泛而稳定的煤层。  相似文献   

5.
从沉积特征入手,深入地分析、对比,阐述了沉积聚煤规律,分析了富煤带的分布及其沉积原因,对进一步勘查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亚玲  杜宝安 《煤》2012,21(7):40-43
北祁连长山子盆地是一含二叠纪和侏罗纪双纪煤的煤盆地,其中侏罗世盆地原型为一小型地堑型断陷盆地。盆地的生成与北祁连板块结合带向中南祁连微板块俯冲、碰撞运动有关。盆地充填序列主要由冲积扇、河流、湖泊等沉积体系构成。煤层在扇前湿地以及废弃河道和岸后沼泽环境下形成,煤层较厚。  相似文献   

7.
根据钻孔资料,从岩性、层理、生物化石、煤层等特征分析袁家矿区南段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结论为:含煤岩系地层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聚煤规律为早期滨湖-泻湖海湾环境、中期泻湖-湖沼环境和晚期滨湖三角洲环境等3个时期成煤。  相似文献   

8.
9.
小江煤矿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乐平组官山上亚段和老山下亚段中。按岩性特征、沉积韵律、古生物化石,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将官山上亚段划分为4个旋回,老山下亚段划分为2个旋回。官山上亚段和老山下亚段各有2层全区可采煤层。从聚煤条件、煤层产状、煤层保存的厚度和煤层埋深4个方面,总结了小江煤矿区的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同沉积构造的方法理论,阐述黑宝山一五三含煤盆地聚煤特征受成煤初期古地理环境对成煤条件的影响,同沉积构造对成煤期间的环境控制、成煤期后遭到的破坏是由于古河流的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桌子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与聚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井岩性、沉积构造、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对桌子山煤田聚煤期沉积环境类型、沉积演化过程及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由潮坪、三角洲、曲流河3种沉积相组成,可进一步识别出潮上坪、三角洲平原、河漫等8种沉积亚相及多种沉积微相;受海水进退影响,聚煤期本区经历了海相到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期间聚煤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沉积相带的时空配置,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太原组下段的潮上泥炭沼泽及山西组2段的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从沉积环境角度,建立和探讨了本区主要的聚煤模式:潮坪聚煤模式与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12.
蒋红兵  杨磊  梁剑 《煤质技术》2020,35(2):52-58
为了提供戴家田煤矿成煤期的沉积环境理论依据,对该矿区煤层煤岩类型及其煤质特征进行研究以反演矿区所属区域成煤时期的覆水情况、氧化还原环境等沉积环境特征。采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取样鉴定、化验测试及综合分析处理手段,细致分析了戴家田矿区煤的煤岩类型、主要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发现研究区内煤层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的形成环境与强覆水、气流不畅的封闭泥炭沼泽有关;硫分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可推测区域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了较大的海侵和海退事件,硫分的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受到海水影响较强的煤层,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微观煤岩类型以微镜堕煤占绝对优势;煤层的其它煤质特征也表现出灰分低、全硫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井岩芯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油气勘探潜力。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共发育2大类6种基本岩石类型,划分为4种岩相10种亚相,反映为陆上溢流式喷发形成。识别出4类8种储集空间类型,有效孔隙主要为气孔充填残余-溶蚀孔、节理缝和构造缝。玄武岩孔隙度介于2.9%~21.8%之间,渗透率介于0.01~9.0×10-3μm2之间,总体上为中-高孔、低渗储层,气孔-裂缝分带性和界面溶蚀改造作用与储层物性密切相关。房身泡组顶面以下30m范围内为含油显示的有利层段,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亚相和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含油性相对较好,构成房身泡组玄武岩油气勘探的优势相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坑柄井田古生物、鲕粒、结核、层理、岩矿特征分析,得出坑柄井田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滨岸湖泊相和湖滨三角洲平原产物。  相似文献   

15.
鄣公山地区属江南钨锑金锡多金属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锑金成矿亚带,对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研究显示:金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受溪口岩群和瑶里-江潭构造基性岩带控制,产于韧性变形带叠加的后期脆性构造破碎带中,并赋存于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锑、钨、钼矿化与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赋存于岩体中及内外接触带;金、钨、锡、铋为研究区优势成矿金属;鄣源基性岩和新元古界地层(包括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具壳幔混源特征,暗示壳幔相互作用参与利于成矿,中酸性脉岩类形成时代基本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属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同一岩浆演化晚期产物,基性脉岩具与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岩浆特征和成因亲缘性,与陆壳引张构造背景密切相关;韧性变形带叠加的次级断裂系统形成的蚀变破碎带或挤压片理化带中的后期破碎带,及挤压破碎带两侧的张性破碎带是聚矿有利部位,区内以燕山期为主的成矿特点,有早期动热变质成矿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榆神矿区的煤层与煤质特征,以煤炭液化试验实例论述了榆神矿区煤炭是适于直接液化的原料用煤.建议在液化用煤方面可进行榆神矿区上、下部煤层开采,以使煤层上部能被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流变特性是软岩固有的属性,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必须考虑岩石的流变特性。针对“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大变形、难支护的具体情况,以显德汪矿主输送大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获取了泥岩的流变参数,进而为进一步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田广平—漳平赤水含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中段,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的岩性、层理、结核、古生物、含煤特征的分析,结合后期滑覆构造决定了煤系赋存条件、分布范围和变形特征,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与勘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煤质煤岩数据和以往钻孔资料为基础,查明了云泉矿区9号煤层中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15号煤层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南部与北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云泉矿区灰成分指数K与黄铁矿硫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促进了黄铁矿硫的形成;而煤灰成分中Fe2O3的含量与全硫和硫化铁硫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煤相分析发现,云泉矿区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较为频繁的海进海退,煤中硫的含量和形态受到海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岔河井田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煤质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岔河井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并指出了该井田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