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情绪分析方法的研究得到了飞跃式的进展,但作为情绪分析研究任务之一的情绪回归任务因语料的匮乏,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相比情绪分类的研究,情绪回归方法受分类体系的影响较小,更具有泛化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度-标签信息的多元情绪回归方法,可以同时预测输入文本在极性、强度和可控性三个维度的分值。该方法利用情绪维度和情绪类别的互信息,具体的方法是尽可能最大化两个不同情绪标签的文本在表示空间中的距离,从而输出与真实值更接近的预测分数。在英文数据集EMOBANK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均方误差和皮尔森相关系数两个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极性和强度这两个维度上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2.
意图识别是口语理解中的重要任务,关乎整个对话系统的性能。针对新领域人机对话系统中训练语料较少,构建可训练语料十分昂贵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胶囊网络改进领域判别器的领域适应方法。该方法利用领域对抗神经网络将源域的特征信息迁移至目标域中,此外,为了保证领域意图文本的特征质量,对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表示进行再次提取,充分获取意图文本的特征信息,捕捉不同领域的独有特征,提高领域的判别能力,保障领域适应任务的可靠性。在目标域仅包含少量样本的情况下,该方法在中文和英文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3.3%和88.9%。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带有情绪色彩的文本数据,对此类文本中的情绪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网民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对科研机构和政府掌握社会的情绪变化及走向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情感分析主要对情感倾向进行分析,无法精确、多维度地描述出文本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对文本的情绪分析进行研究。首先针对不同领域文本数据集中情绪标签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迁移情绪分类的情感分析模型FMRo-BLA,该模型对通用领域文本进行预训练,然后通过基于参数的迁移学习、特征融合和FGM对抗学习,将预训练模型应用于特定领域的下游情感分析任务中,最后在微博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目前性能最好的RoBERTa预训练语言模型,在目标领域数据集上F1值有5.93%的提升,进一步加入迁移学习后F1值有12.38%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本情绪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基本任务。然而,基于不平衡数据的学习使得传统文本情绪分类方法的分类性能降低。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CNN和EWC算法的不平衡文本情绪分类方法。首先,该方法使用随机欠采样方法得到多组平衡数据;其次,按顺序单独使用每一组平衡数据输入CNN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引入EWC算法用以克服CNN中的灾难性遗忘;最后,把使用最后一组平衡数据输入CNN训练得到的模型作为最终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类性能上明显优于基于欠采样和多分类算法的集成学习框架,且该方法比基于多通道LSTM神经网络的不平衡情绪分类方法在Accuracy和G-mean上分别提高了1.9%和2.1%。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深度卷积对抗式生成网络的图像生成方法存在训练过程稳定性亟待提高、图像生成质量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将频谱规范化、自注意力机制与深度卷积对抗式生成网络结合的图像生成方法。在网络结构中,将频谱规范化的权重标准技术引入判别器,使判别器的参数矩阵满足Lipschitz约束,提高网络模型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将自注意力机制引入生成器,使网络有目的地学习,得到质量更好的图像。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相比目前的生成模型在CelebA、Cartooon数据集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训练稳定性和图像生成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文本分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文本分类成为处理和组织大量文档数据的关键技术.目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应用于文本分类,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模型仅采用文档的少量特征作为输入,没有考虑到足够的信息量;而当考虑到足够的特征时,又会发生维数灾难,导致模型难以训练或者训练时间大幅增加.利用深度信念网络从文本中抽取特征,并利用softmax回归分类器对抽取后的特征分类.深度信念网络不仅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从高维的原始特征中抽取低维度高度可区分的低维特征,因此利用深度信念网络来对文本分类,不仅能够考虑到文档的足够的信息量,而且能够快速的训练.并且实验结果也表明利用深度信念网络实现文本分类的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7.
跨领域情感分类任务旨在利用富含情感标签的源域数据对缺乏标签的目标域数据进行情感极性分析.由此,文中提出基于对抗式分布对齐的跨域方面级情感分类模型,利用方面词与上下文的交互注意力学习语义关联,基于梯度反转层的领域分类器学习共享的特征表示.利用对抗式训练扩大领域分布的对齐边界,有效缓解模糊特征导致错误分类的问题.在Seme...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文本摘要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注意。由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具有提取文本特征或学习整个样本的分布并以此产生相关样本点的能力,因此正逐步取代传统基于序列到序列(Seq2seq)的模型,被用于提取文本摘要。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的特点,将其用于生成式的文本摘要任务。提出的生成式对抗模型由3部分组成:一个生成器,将输入的句子编码为更短的文本表示向量;一个可读性判别器,强制生成器生成高可读性的文本摘要;以及一个相似性判别器,作用于生成器,抑制其输出的文本摘要与输入的摘要之间的不相关性。此外,在相似性判别器中,引用中文的WordNet作为外部知识库来增强判别器的作用。生成器使用策略梯度算法进行优化,将问题转化为强化学习。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得到了较高的ROUGE评测分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流面向文本的读者情绪预测算法难以捕捉文本中复杂的语义和语法信息,以及局限于使用多标签分类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卷积门限循环神经网络的读者情绪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文本划分为多个句子,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从每个句子中提取不同粒度的n-gram信息,构建句子级别的特征表示;然后通过门限循环神经网络顺序地集成这些句子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感知上下文信息提取影响读者情绪的文本特征;最后利用softmax回归进行细粒度的读者情绪分布预测。在雅虎新闻读者情感分析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情绪原因识别是文本情绪分析领域中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传统情绪原因识别方法需要进行规则制定、抽取特征,而该文从情绪原因的语言特点出发,结合Bi-LSTM模型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基于情绪上下文位置注意力神经网络的情绪原因识别方法(ECPA)。该方法考虑了情绪词和情绪类别中的情绪信息,学习了Bi-LSTM模型建模后的上下文语义信息,引入了基于位置信息的注意力机制模型,进而构建情绪原因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情绪原因识别任务中的有效性,并取得了目前最优的性能,同时对情绪归因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乐平  李三凤  欧阳宁 《计算机应用》2005,40(10):2856-2862
针对人脸校正中单幅图像难以解决大姿态侧脸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姿态特征融合生成对抗网络(MFFGAN)的人脸校正方法,利用多幅不同姿态侧脸之间的相关信息来进行人脸校正,并采用对抗机制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网络,包括由多姿态特征提取、多姿态特征融合、正脸合成三个模块组成的生成器,以及用于对抗训练的判别器。多姿态特征提取模块利用多个卷积层提取侧脸图像的多姿态特征;多姿态特征融合模块将多姿态特征融合成包含多姿态侧脸信息的融合特征;而正脸合成模块在进行姿态校正的过程中加入融合特征,通过探索多姿态侧脸图像之间的特征依赖关系来获取相关信息与全局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校正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校正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恢复出的正脸图像不仅轮廓清晰,而且从两幅侧脸中恢复出的正脸图像的识别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并且输入侧脸图像越多,恢复出的正脸图像的识别率越高,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融合多姿态特征来恢复出轮廓清晰的正脸图像。  相似文献   

12.
林乐平  李三凤  欧阳宁 《计算机应用》2020,40(10):2856-2862
针对人脸校正中单幅图像难以解决大姿态侧脸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姿态特征融合生成对抗网络(MFFGAN)的人脸校正方法,利用多幅不同姿态侧脸之间的相关信息来进行人脸校正,并采用对抗机制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网络,包括由多姿态特征提取、多姿态特征融合、正脸合成三个模块组成的生成器,以及用于对抗训练的判别器。多姿态特征提取模块利用多个卷积层提取侧脸图像的多姿态特征;多姿态特征融合模块将多姿态特征融合成包含多姿态侧脸信息的融合特征;而正脸合成模块在进行姿态校正的过程中加入融合特征,通过探索多姿态侧脸图像之间的特征依赖关系来获取相关信息与全局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校正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校正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恢复出的正脸图像不仅轮廓清晰,而且从两幅侧脸中恢复出的正脸图像的识别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并且输入侧脸图像越多,恢复出的正脸图像的识别率越高,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融合多姿态特征来恢复出轮廓清晰的正脸图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难以在嵌入式设备进行部署和实时性能差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模型压缩和加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蒸馏和对抗学习的神经网络压缩算法。算法框架由三部分组成,预训练的大规模教师网络、轻量级的学生网络和辅助对抗学习的判别器。改进传统的知识蒸馏损失,增加指示函数,使学生网络只学习教师网络正确识别的分类概率;鉴于中间层特征图具有丰富的高维特征,引入对抗学习策略中的判别器,鉴别学生网络与教师网络在特征图层面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络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机器视觉任务,在训练的后半部分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相互学习,交替更新,使学生网络能够探索自己的最优解空间。分别在CASIA WEBFACE和CelebA两个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知识蒸馏得到的小尺寸学生网络相较全监督训练的教师网络,识别准确率仅下降了1.5%左右。同时将本研究所提方法与面向特征图知识蒸馏算法和基于对抗学习训练的模型压缩算法进行对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Autoencoder is an un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mainly used for data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utoencoder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of input dat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and Seq2seq model are mainly used to learn the source text features, and the random data are transformed into characteristic data as input, which greatly accelerates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odel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gradient of discretized data is difficult to descend. The discriminator of the model uses CNN network and cross entropy model to make the generated text innovative and novel. In the experimental part, the results of automatic 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show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5.
陈莉明  田茂  颜佳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1):3500-3505
跨年龄人脸识别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跨年龄人脸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解纠缠表示学习,提出了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解纠缠表示学习(IPDRL)网络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该网络由编码器、生成器和鉴别器构成.编码器在对特征中的年龄变化进行解纠缠的同时,对人脸图像的身份信息进行编码,提取只利于身份鉴别的特征,实现身份特征和年龄特征的解纠缠;生成器根据输入的年龄特征生成对应的身份保持的年龄图像;鉴别器通过对抗学习和多任务学习实现年龄和身份的类分布预测.通过将解纠缠表示学习、对抗学习和多任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保留了人脸图像的身份信息,并使跨年龄人脸图像识别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成对抗网络在约束图像生成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潜力,使其适用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存在的特征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框架,提出了残差密集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该算法定义生成器网络、判别器网络,通过构建残差密集网络作为生成器网络及PatchGAN作为判别器网络,以解决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算法中特征信息利用率低以及生成对抗网络收敛慢的问题。该重建算法在Set5等标准数据集上与主流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特征信息利用率,较好地恢复低分辨率图像的细节信息,提高图像重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传统谣言检测算法存在提取文本语义、关键特征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一般序列模型在文本检测中无法解决特定语义下的特征提取,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TGBiA)用于谣言检测,该模型采用对抗训练方式,符合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人为增删、夸大和歪曲信息的特点,通过对抗网络生成器和判别器的相互促进作用,强化谣言指示性特征的学习,不断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训练过程中的生成器通过Transformer结构代替单一的RNN网络,实现语义的提取和特征的学习,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的判别器采用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单元的深度网络分类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来提升对较长时间序列谣言的判断能力。在公开的微博和Twitte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比其他现有方法检测效果更好,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图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图卷积提取图数据的有效信息,但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影响导致模型性能下降。对抗训练能够用于提升神经网络鲁棒性,但由于图的结构及节点特征通常是离散的,无法直接基于梯度构造对抗扰动,而在模型的嵌入空间中提取图数据的特征作为对抗训练的样本,能够降低构造复杂度。借鉴集成学习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非鲁棒特征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对抗训练方法VDERG,分别针对拓扑结构和节点属性两类特征,构建两个图卷积神经网络子模型,通过嵌入空间提取非鲁棒特征,并基于非鲁棒特征完成对抗训练,最后集成两个子模型输出的嵌入向量作为模型节点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对抗训练方法在干净数据上的准确率平均提升了0.8%,在对抗攻击下最多提升了6.91%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unsupervised continual-learning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unified image fusion, termed as UIFGAN. In our model, for multiple image fusion tasks, a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training a single model with memory in a continual-learning manner is proposed, rather than training an individual model for each fusion task or jointly training multiple tasks. We use elastic weight consolidation to avoid forgetting what has been learned from previous tasks when training multiple tasks sequentially. In each task, the generation of the fused image comes from the adversarial learning between a generator and a discriminator. Meanwhile, a max-gradient loss function is adopted for forcing the fused image to obtain richer texture details of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s in two source images, which applies to most typical image fusion tasks.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multi-exposure, multi-modal and multi-focus image fusion task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our method over the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