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辐射诱变改造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于均水平上,国外品种比国内品种的辐射敏感性要强。国外品种因血缘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IR系统比较耐辐射,水源系统的次之,密阳系统的则最敏感。恢复系杂种F_0代比F_1代更敏感。对此,我们提出了“多基因型混合系统”的观点予以解释。恢复系M_2代突变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小麦辐射育种的效果,设计了此试验,本试验主要从三个方进行研究。①复合处理,在用γ射线辐照之后,再用VFL-14型微波发生器处理5~15min。②在氮气条件下辐照干种子。③种子先用油菜籽液浸泡、凉干后再辐照。观察了受辐照后的M_1的生物学效应,调查了M_2的突变频率和突变体类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减轻M_1的辐 射损伤,提高成株率10~300%。保证了足够的M_1的植株。其M_2的突变频率提高20~100%,增加了选择的机率,故此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近十多年来,辐射育种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辐射育种是常规育种的一种有力的补充手段,而且还是一种不可代替的手段。目前在突变育种中,人工诱变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一般比自然突变大100—1000倍。诱变源除了使用越来越广泛的烷化剂及其他一些化学诱变制剂(如 DNA 浸取液)外,电离辐射在当前仍然是突变研究中的一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旗帜报》1993年1月9/10日报道】 Frantisek Novak 邀请记者参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塞伯斯多夫实验室的地下室时说,“这是我们的花园”,“这里生长着我们的香蕉”。温室里的香蕉中,有些已经长大,有些还是细小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提高辐射诱变效率,改进筛选技术仍是作物辐射遗传育种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们以水稻为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1)辐射与杂交相结合,~(60)Coγ射线处理与Ar~ 、CO_2、远红外等激光处理相结合,以及在总照射量一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适宜的照射量率,均有提高水稻诱变效果的作用。(2)根据M_1代性状表现与M_2代变异频率的相关性,选择一定性状的M_1代材料留种,有减少选择世代工作量,提高筛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对53个籼稻品种辐射M_2代进行连续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早熟突变频率平均为1.4%,其中迟熟类型品种要比早熟类型品种有更高的早熟突变频率。并与原品种的生育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突变体提早的范围为3~32天,平均为9.5天。它们是随生育期的推迟而增加。(2)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对10.3天)。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有些甚至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发现M_2、M_3代诱变群体粗蛋白含量最多分别比CK增加2.60%和2.15%,粗脂肪含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0.59%和0.49%,粗蛋白的诱变效果好于粗脂肪,17种氨基酸与5种脂肪酸均有诱变效果,特别是诱变群体中蛋氨酸最高含量比CK增加91%,亚麻酸比CK降低0.18~0.70%,频率为30%。本文并对17种氢基酸与粗蛋白含量间以及17种氨基酸间与6种脂肪酸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估计,为夏大豆营养品质育种的田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改良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辐射诱变技术为改良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种业自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二十余年来水稻辐射诱变各类辐射源的应用,选育方法体系,辐射诱发突变的分子机理,水稻产量、抗性、品质等各类表型及相关基因突变体和获得的新品种等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使用辐射诱变技术为我国培育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水稻新品种与创制更多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志东 《同位素》2005,18(3):183-185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辐射诱变育种领域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分析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促进辐射诱变育种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作物育种方法。与γ射线、电子束以及激光相比,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处理安全和无污染等优点,是人工诱变方法的一个新发展。玉米是全球性作物,在我国玉米生产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杂种优势是玉米育种和增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含水量13%的小麦休眠种子,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三方面综合研究了普通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并呈正态分布。对供试的49个品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普通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分为极敏感 型、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五类。不同遗传背景品种的辐射敏感性强弱具有以下关系:重组品种>地方品种>辐射实变品种。植物品种辐射敏感性强弱取决于DNA损伤的自身修复能力。M_1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品种,其M_2的诱变效果也不同。在7.74C/kg(30kR)以下的剂量范围内。对辐射敏感的品种实变频率高,数量性状的变异程度大。因此,在辐射育种上,选择敏感的品种作辐照材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含水量13%的小麦休眠种子,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三方面综合研究了普通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并呈正态分布。对供试的49个品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普通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五类。不同遗传背景品种的辐射敏感性强弱具有以下关系:重组品种>地方品种>辐射实变品种。植物品种辐射敏感性强弱取决于DNA损伤的自身修复能力。M_1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品种,其M_2的诱变效果也不同。在7.74C/kg(30kR)以下的剂量范围内。对辐射敏感的品种实变频率高,数量性状的变异程度大。因此,在辐射育种上,选择敏感的品种作辐照材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的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以及快中子一次、二次辐照枯草芽孢杆菌,采用平板透明圈方法,以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HC值)为指标,研究γ和快中子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辐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淀粉酶的变异株.结果表明:(1)快中子和γ射线都能有效诱导枯草芽孢杆菌高产淀粉酶;(2)采用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和快中子一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均比对照小,且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菌落平均直径有变小的趋势;(3)采用快中子二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菌落最大直径、透明圈平均直径、透明圈最大直径以及HC最大值都远远高于原菌落值;(4)重复筛选出三株高产淀粉酶菌株,它们的菌落直径最大为8.32mm,透明圈直径最大为22.38mm,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达到5.39.且有两株在传至15代都能稳定高产淀粉酶.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恢复系辐恢838是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与变种间聚合杂交的方法经过15Y时间选育而成的。选育经过:^60Coγ射线辐照“泰引一号”选育出的早熟突变株系辐恢06,与大粒糯稻株系80182杂交,选择育成糯稻恢复系226;^60Coγ射线辐照明恢63干种子,选择早熟突变系r552;再用226与r552杂交,选择测恢,于1990年获得恢复度高、杂种优势强的株系90838,1994年通过技术鉴定,命名辐恢838。  相似文献   

18.
碳离子束对甜高粱辐射诱变的当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O601和BJO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粱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先降后升再下降;(2)随着辐照剂量的变化,其茎秆亩产量、糖锤度和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经过碳离子束辐照,出现了株高、单秆重、糖锤度高、早熟、茎粗等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的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梁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先降后升再下降;(2)随着辐照剂量的变化,其茎秆亩产量、糖锤度和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经过碳离子束辐照,出现了株高、单秆重、糖锤度高、早熟、茎粗等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的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 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 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 Del发生及变异遗传分离特征。结果表明:水稻M1代嵌合体中检测到的Os Nramp5基因突变位点未遗传至M2代,即在M1代体细胞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未进入生殖细胞遗传;另外,在M1基因组突变类型中,转换是颠换的2倍,虽然超过一半变异位点遗传至M2代,但很少位点来自基因功能编码区。本研究揭示了碳离子束辐照诱变的体细胞M1代嵌合体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及其在M2代的遗传特征,为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后的嵌合体突变效应机制和选择诱变育种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