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凯峰  孟京  郑巍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8):88-88,90,91
本文简要介绍了华风集团电视天气预报图形图像制作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针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综合性业务平台的建设,详细介绍了新一代广播电视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布局方案,系统总体设计思路,系统的组成以及关键图形图像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学和电视艺术的结合促进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诞生,它直接反应了气象科学在社会应用中的价值。目前,社会公众主要通过天气预报来获取基本的气象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天气预报影视制作技术正由线性编辑向非线性编辑发展。目前,天气预报影视制作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制作出高质量的天气预报节目,并且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气象系统形象,进而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格尔木市气象局在普及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以来,正在不断摸索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技巧。笔者将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服务南京青奥会为案例,探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原理,解决了虚拟演播室蓝箱网格施工、景区灯光布局、色键抠像、摄像机定位与跟踪调试、场景与气象数据融合、全方位保障服务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此次实践应用为市级气象影视行业虚拟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图形以其专业性强、追求时效性为最主要的两大特点,这也使其在电视节目图形设计、开发方面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在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气象节目图形的表现形式急需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视技术》2011,(7):153-153
近期,草谷公司为华风气象影视集团提供了高清演播室制作系统及播出系统。华风气象影视集团承担着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发布职能,其天气预报节目在全国各地22个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被信息化、数字化所覆盖,而对于气象节目来说,虚拟演播室的发展,促使传统电视节目体系发生转变,迈向了更广阔的发展领域。结合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2019年8月30日的《标点气象》节目对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科学运用进行讨论,为市级气象影视行业虚拟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气象影视中心制作与播出部根据自身业务系统,从WSI引进了一套贴合广播电视与气象行业特点的MAX演播室图形图像制作与管理系统.基于MAX演播室平台,从节目设计开始对节目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设备使用成本.本文从系统平台结构设定、系统数据接入等方面简要介绍MAX演播室系统在气象节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片头的创意、设计,结合实例介绍了片头制作的技术要点。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迅速,各地甚至很多县都有了自制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据收视调查:“天气预报节目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因此,天气预报节目需要越做越好看。要引来观众的目光,赢得观众的信任,作为该节目的制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片头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决定观众是否继续欣赏节目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9.
MICAPS,是现代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是中国气象部门预报最主要的预报业务系统.保障气象数据准点按时到达,将对气象人员预报天气起到很好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增加海况资讯,为渔民海上作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之前海况信息采用手工输入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集约化的发展,本文针对大洋非编D3-Weather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播出系统的标准化特点,对相关几个文件进行配置,实现了海况信息的自动读取.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地发送到用户,是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环节。为此,桐庐县气象局充分利用数字电视网络优势和信息发布快的优势,建成了数字电视气象预警全频道一键式发布系统,为彻底解决农村气象预警信息"最后1 km"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农村地区最有效的气象预警发布手段之一。主要介绍数字电视气象预警全频道一键式发布系统的建设模式、系统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社会地不断发展,使得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技术改变了很多领域的发展方式,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网络技术的出现给城市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得视频的剪辑更加方便,并且有利于电视台节目的编辑与制作。同时,数字电视的发展给城市电视台的非线性网络编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电视台可以集节目的采访、制作、播出为一体,提高了电视台职工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台的节目播出与制作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应该对于电视台的非线性网络编辑以及硬盘播出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电视节目的快速传播和高效利用,提出了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平台高效组织和浏览技术.首先,通过传统广电媒资数据向新媒体平台的快速迁移实现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布.然后,采集并分析用户的观看行为,通过基于投票的方法计算出视频热点区域,并添加中插故事点.最后,结合观看行为、用户和节目间相似性等信息,通过改进的协同过滤方法实现电视节目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在多个省、市、县电视台的新媒体部门进行了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操作简单、运行高效、能够显著提升电视节目的观赏体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天气预报电视内容一直都备受众关注。在信息化发展时代,天气预报内容受到了多媒体的冲击,生存环境艰难,只有深入分析内容制作技巧,才能获得更多的受众,保证内容的播出品质。文章根据天气预报内容的特点,提出几点制作天气预报电视内容的技巧和注意问题,希望提高内容的审美效果,使受众一如既往地收看天气预报电视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无线电气象参数可以获得影响无线电波变化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为研究各种气象变化对无线电波的影响,对无线电气象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和数据的远程传输与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电气象参数集成监测系统.系统以LoRa技术为核心进行自组网设计,采用北斗短报文技术进行远距离通信.气象监测节点采用低功耗的STM32微处理器,通过移植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来实现多传感器集成模块的多任务调度,远程终端采用Qt设计了配套的上位机软件进行无线电气象参数实时处理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在通信距离小于2 km时,LoRa数据传输丢包率小于10%,上位机软件可准确显示并存储无线电气象数据.系统具有稳定可靠、集成度高、组网便捷、通信距离远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气象参数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管理,这为气象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无线电气象参数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安徽省国家级、区域级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等各类综合观测资料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报文生成等功能,利用最新数据库镜像、数据同步技术,设计、建成了一套高效、稳定、安全、易用的省级综合观测资料基础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提供API接口和Web Service接口两种数据接口访问模式,可满足现有气象业务、科研对实时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张浩  曹忠升 《电视技术》1998,(12):61-65
借鉴VOD的服务思想、以现有广播电视网及其配套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内容检索电视节目的广播电视系统。该系统改变了电视服务方式,可与其它广播电视网的数据服务相兼容,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全媒体时代中,电视台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电视节目的导演也一定要将节目推广的意识结合到电视节目当中,这样才可以满足现在全媒体时代的要求。电视综艺节目的导演一定要将推广意识放到电视节目播出之前,这样才可以体现出综艺节目的内涵,促进综艺节目的发展。根据电视综艺节目导演的推广意识与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在互联网新媒体等产业发展大环境下,电视节目形式、内容、制作技术都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后期剪辑和节目包装都直接与节目质量挂钩,因此需要从业人员积极提升相关专业技术。重点分析在电视节目中后期剪辑及包装工作重要性及意义,再分别分析后期剪辑技术策略和包装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Indian National Satellite System-INSAT-I, currently under implementation for operationalisation during 1981, is a multipurpose satellite system for domestic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eteorology with capability for nation-wide direct-Tv broadcasting to the rural communities of India. The space-segment of the system will initially comprise of two multi-purpose satellites in geo-stationary orbit, each of which combine capabilities for long-distance telephony, data and TV transmissions, continuous meteorological earth observations in the Visible and Infra Red bands, relay of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unattended data relay platforms, disaster warning, radio programme distribution, and direct TV broadcasting to community TV sets. The ground-segment is also designed to be multipurpose in part. INSAT-I thus represents a unique, cost-effective concep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