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新生代沉积相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将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新生界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并进行了地震相-沉积相分析,推断解释了14种沉积相,论述了不同地质时期各沉积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了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化和各沉积体系在盆地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进而展示了中建南盆地由陆相湖盆向陆缘海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3.
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琦  陈红宇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Z1):562-565
苏北及南黄海盆地是由多期、多类盆地叠加的复合残留盆地,地质概况基本相似,成因演化近同,自元古界下扬子板块形成后,主要经历了古-中生代地台、中生代前陆盆地、走滑拉分盆地时期以及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时期.在古生代-中生代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整体,晚白垩世盆地演化出现分化,发育伸展盆地群,形成一系列叠置在中、古生代盆地之上的箕状断陷,箕状断陷的发育及分布明显受中-古生界内部先存逆冲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东海西湖深层油气勘探新突破,西湖凹陷又成为海域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区域。在依据近年来最新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湖凹陷新生代原型盆地的构造格架进行全面分析,深化了断陷、拗陷、区域沉降期的沉积格架、断裂及演化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古新统与中下始新统宝石期原型盆地具多断洼并列发育特征,而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具转换陆缘拗陷特征,反映出盆地演化从不稳定的多断陷沉降格局变格为统一拗陷的重要阶段;中央背斜带早期发育多个雁列式凸起,中新世末受挤压走滑构造发生反转,在拗陷中心形成大型冲断背斜带,是西湖凹陷形成大型气田有利的勘探构造区带。  相似文献   

5.
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等的分析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K2t-E1f沉积时期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发育的兴盛期,这一时期盆地的拉张率最大,沉积速率也最大,吴堡运动剥蚀强度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E2d-E2s沉积时期为典型断陷盆地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盆地的拉张率和沉降率一般都小于前一时期。三垛运动使得凹陷保存地层较全,凸起、斜坡保存地层较少;南坳地层剥蚀少,北坳地层剥蚀多;三垛运动后,盆地由断陷转为拗陷,早期分割的断陷沉积转为统一的拗陷沉积。  相似文献   

6.
7.
南海中建南盆地地震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勘探程度较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表明盆地内具有形成油气圈闭的生储盖条件,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多道地震调查资料和周边地区的地质资料对盆地进行了地震地层分析,解释了5个地震反射界面,划分出3个地震超层序和5个地震层序,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各地震层序的地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盆地发育有全新统-上新统、上中新统、中中新统-下中新统、渐新统-上始新统、中始新统-古新统等5套地层;在地震相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层序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发育史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早期为陆相沉积,逐渐发展为现今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滇西陇川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陇川盆地是上第三系微型箕状断陷盆地,是在滇西区域压扭背景上产生的右旋张扭力学机制条件下,经过早期拉分作用、中期右旋张扭以及后期拉张-挤压复合作用形成的拉分-走滑盆地.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解释云南怒江以西第三系微盆地群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渤海湾盆地形成于新生代右旋扭张构造背景,走滑作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盆地形成和油气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深部断裂的走滑活动,形成了三条北北东向右行主干走滑断裂带和两条北西西向左行主干走滑断裂带,及一系列不同型式的伴生构造,如雁行断裂、雁行褶皱和旋扭构造等。断块走滑位移量的变化,使得引张裂陷作用和挤压抬升作用并存,这可能是早第三纪裂陷、沉积中心由盆地外带向盆地中心迁移与盆地外带抬升、侵蚀作用同时发生的主要机制,也是早第三纪盆地有很强分隔性的重要成因机制之一。走滑派生的挤压、褶皱和抬升作用对渤海湾盆地主要油气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盆地不同部分主力含油气层系差异与走滑变形强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海笔架南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维地震剖面综合解释和精细速度分析,研究了笔架南盆地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认为盆地西部沉积环境稳定,为与大洋相似的深海-半深海环境;东部受构造活动影响大,以浊流沉积和深海沉积为主。盆地沉积厚度总体上呈西薄东厚。盆地的构造特征西部明显不同,西部为深海平原,发育少量正断层,地层无变形;向东部逐渐过渡为海沟坳陷带和逆冲增生带,正断层,逆冲断层发育,地层变形较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盆地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1.
以北康盆地为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性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在厘清区域构造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发育特征,提出了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地层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各层序界面在地震上可见明显的削截或上超反射特征,钻测井上...  相似文献   

12.
曾母盆地属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两个不同块体会聚带上,后期又经过走滑体系的作用,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和特定的沉积环境,造就了独特,丰富的构造样式,主要有断块构造,花状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潜山构造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局部构造发育了不同时期和部位,空间上相互叠置,为油气聚集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3.
孙转  刘豪  吴哲 《海洋石油》2011,31(1):8-15
基于南海琼东南盆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构造层序划分方案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二维地震构造层序闭合解释,从地震不整合面和构造发育特征识别出发,对新生代主要构造层序进行详细解剖.进一步结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二维地震数据的精细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其新生代构造层序,并进行了构造层序的识别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格局与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海  张莉  林珍 《石油实验地质》2012,34(4):388-394
华南板块整个构造发展史是一个大陆地壳逐步增生、地壳结构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亦是这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其构造格局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分隔,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展布特征。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在粤中—粤东沉降带和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是南海北部海域最主要的中生代盆地发育区带,发育了潮汕、高雄和笔架3个中生代陆缘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展布,总面积约6.7×104km2;在这3个盆地中发育了巨厚的上三叠统—白垩系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是未来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查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渤海海域13条区域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解剖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确定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并进行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渤海海域不同地区新生代盆地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沉积地层时代和厚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地质结构和沉积地层的差异,渤海海域可分为辽东湾坳陷(海域)、渤中坳陷、济阳坳陷(海域)、黄骅坳陷(海域)和埕宁隆起(海域)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可划分出二级构造单元35个,其中凸起13个、低凸起4个、凹陷18个。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地质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构造单元划分对优选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界残余厚度变化规律、新生代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平面形态特征等,认为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形成于前新生代,新生代以来在近南北向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成为统一构造系统。第三纪近南北向断裂活动以汇聚型右行走滑方式为主,形成近南北向走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变换带,作为深部边界约束条件而影响关三系变形。近南北向构造对柴西地区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已发现油田与其关系密切。近南北向走滑带发育地区是寻找第三系优质裂缝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成因阶段。分析认为,该盆地裂谷阶段的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征。两幕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的伸展作用是控制盆地东西分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新世—中始新世的伸展作用主要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发生,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伸展作用是在印支半岛旋转挤出及古南海向南俯冲的背景下发生。盆地南北分带的构造特点受岩石圈伸展机制差异的控制:古新世—中始新世裂陷幕在厚地壳和薄岩石圈背景下以宽裂谷方式伸展,形成盆-岭式结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在正常岩石圈背景下发生窄裂谷方式伸展,裂陷作用集中在现今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北部裂谷带经历加厚型地壳-正常地壳-减薄型地壳的伸展过程,而南部裂谷带则主要经历减薄型地壳-超减薄型地壳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南、北裂谷带构造-沉积格局的显著差异。盆地漂移阶段的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升流向南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西部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在曾母盆地西部所采集的大量地震,重磁及有关的钻井,地质资料,对该区的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和构造发展史进行了论述,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块体会聚带上的周缘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陆拗陷,走滑改造和区域沉降三个阶段,在地震剖面上存在T2,T3,T3^1,T4,T5(Tg)5个区域不整合界面;盆地内断裂和局部构造均十分发育,局部构造主要有泥底辟,断块,花状,反转和潜山构造五类。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