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冈镇的吃     
草炉饼 早些年,上冈镇还有20来家草炉饼店。可眼下,却只剩下徐记一家了。店主徐师傅是徐记草炉饼的第三代传人。据他介绍,他们的店之所以能开到今天,是因为他们做出来的饼比别家的都要好吃.而这又与徐记作坊的祖传秘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上冈草炉饼     
《美食》2021,(1)
正"金顶铜底玉镶边,绵甜爽口草炉饼",这是对苏北特产——上冈草炉饼最贴切的形容。草炉饼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而深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老一辈的上冈人更是对它喜爱有加。上冈草炉饼已被列入建湖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建湖上冈镇,每天早晨徐记草炉饼店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小黑板上都是记的几百个草炉饼这类"大订单"。  相似文献   

3.
近日,看美食家白忠懋的散文集《老餐侃吃》确实是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记得有一篇《革炉饼·伧饼》,写的是上海的草炉饼。这饼很火,很厚,常切成三角形,撒芝麻,有油,柔软,把它撕成两半,吃来很有味。据白老所言,我不由地想起了徐州的壮馍。第一次见到壮馍,我可是吓了一跳,这饼足足有小儿洗澡盆那般大,一个少说也得有个10多斤。想来这硕大一个饼,就是全家人几天也吃不了,我就不敢买回家了。但这饼也就成了我心底的牵挂。碰巧,几天后我去一朋友家,老远就闻到他家里传出的诱人的香气。走进院里看见他六旬的奶奶正在垒起的石头灶上做壮馍。这么大的饼做起来颇讲究技巧,他奶奶将未发酵的面团放在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俗称  相似文献   

4.
苏北草炉饼     
台湾女作家张爱玲曾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当年她在上海居住的时候,常听到有些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炒炉饼——!”其声悠悠,引人食欲。其实,她所写的“炒炉饼”,应该叫作“草炉讲”。这是旧时苏北老乡用特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一种大众化的点心。“草炉饼”,就是黄烧饼。但是,它的制作方法却与一般的烧饼不同。制作“草炉讲”的炉子,是用大口的砂缸,悬空横搁在壁前。将砂缸的底破摔,作为炉门。缸口凝合在墙壁上,周围用泥沙固定。缸的底端,是烧火的炉膛。缸内的四周,就全是贴饼的地方了。制作“草护姘”,是一项非常忙碌而又辛苦…  相似文献   

5.
上冈草炉饼     
草炉饼是百年古镇苏北上冈的特产。每天早晨,草炉饼店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买饼的人不时紧张地踮起脚尖,仰头向内张望,心里计算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嘴里还不时提醒别人自觉排队,生怕受到了影响。一炉饼出来,没几分钟就销售一空,后面的人就发出失望的嘘声。这种在市场经济渐近成熟的今天并不多见的场景,在这个小镇几十年如一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工业性制饼不同的是,中国可称得上是一个手工制饼的大国。“饼”,古称烤熟或蒸熟的面食。汉代刘熙的《释名·释饮食》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可见,“饼”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饼》认为:“《说苑》叙战国事。则饼盖起于七国之时也。”此说应该是有道理的,《墨子·耕柱》篇就有:“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但不知道所作是否就是烧饼?  相似文献   

7.
姜堰,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因交通便利,自古便是一个物阜民丰的繁华之地,留下了不少有关吃食的记忆。而谈及当地的风味美食,不得不提到那朴实却不失美味的大炉烧饼。大炉烧饼,亦称"草炉烧饼"。顾名思义,是一种用大炉、草料炕制而成的饼。我们上次去姜堰旅游,无意间在烈士陵园东侧,发现了一家大炉烧饼店,离着老远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饼香,欣喜之余,欣而往之。店的门面不大,生意却红火得很,我们去时,店内几张桌子旁  相似文献   

8.
三食考续三     
《饼赋》四类饼最早说到馒头的,窃以为当数晋人束皙的《饼赋》,字作曼头。束蜇指出,古代天子仲春遵礼食麦,吃的是麦饭,未吃过面饼。《杞记·内则》说吃,未说到饼。束蜇断言:“饼之作也,其来近矣。”而且推测,以面粉为原料的饼类,其作法很可能来自异国他乡。我说麦类来自西域异族,同束蜇的推测有一致性。《饼赋》列出四类面饼:春宜馒头,夏宜薄壮,秋宜起溲,冬宜汤饼。馒头要求“薄而不绽”“瓤色外见”,皮薄到半透明,能见到肉馅,却又不破。天啦,岂止成包子,简直像烧麦,馒头云平哉!再看汤饼吧,汤锅沸涌之后,脱去衣服,…  相似文献   

9.
江苏张家港市,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它南临太湖,北倚长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极为丰富。张家港的美味佳肴有很多,但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是一种叫做“拖炉饼”的小吃。“拖炉饼”的起源已不可考,只知道它在清末民初就已十分流行。其叫法源于它原始的制作设备。“拖炉饼”是用烤制方法制成的,烤制“拖炉讲”用的灶头在当地叫“行灶”,灶上放平底锅,锅里刷些油,放上“拖炉讲”,下面用稻草作燃料,多用文火烤,这类似于现在烤箱的底火。但光有底火还不能将洪全部烤熟,还得用面火,于是,聪明的厨师又选一决比平底锅稍大的圆…  相似文献   

10.
我爱吃饼     
小时候,家境不宽裕,母亲便想法做些花样面食给我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种"金裹银饼"。那是用白面做皮,再包上玉米面,放上一点葱和盐,然后放在陶土做的炽炉上两面烙黄而成的。饼的葱香、面香,诱得我一直站在炉边,两只小眼睛,就象"掉"进了饼里似的。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北方人大都爱吃饼,这与北方产小麦有着直接关系。至于饼有多少种,恐怕没人能说清楚。据《中国面食谱》所载,饼的品种约有八十余种,但以笔者之见,此数可能不及实际的零头,如我爱吃的"金裹银饼"就榜上无名。"饼"字出于何朝何代,不得而知。但…  相似文献   

11.
曾获商业部金鼎奖的名点——吴山酥油饼,其特点:饼呈玉白色,酥层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适口。吴山酥油饼不仅在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马二先生品吴山酥油饼时的情节,而且受到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燕知草序》中用吴山四景图的酥油饼作比方来称赞俞平伯的文章写得好。  相似文献   

12.
宪章 《烹调知识》2003,(12):33-33
钱桂华君的《漫话吴山酥油饼》一文《烹调知识》2003年第8期),说吴山酥油饼又称“蓑衣饼”,系与苏东坡有关。为了说明“蓑衣饼”叫法的可靠性,钱君引用了苏东坡在吴山吟的一首诗:“野餐花前百事无,腰间维系一葫芦;已倾潘干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之后苏便以自身所穿之蓑衣与饼相似而将该饼命名为“蓑衣饼”。  相似文献   

13.
姝丽  汪昊图 《上海调味品》2010,(9):72-78,80
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月饼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物.后来才变成寓意团圆美好的圆形,到如今却又变幻回这样很有创意的多样造型。  相似文献   

14.
国内烹饪界有一观点认为,“笼饼”就是“炊饼”.如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一书“面点史话”篇写道:“饼是中国古时最流行的食品之一,为所有面食品的统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的“饼”一节中,按成熟方法将饼分为三大类:水瀹而食者皆为汤饼;宠蒸而食者皆为笼  相似文献   

15.
邵万宽同志的《<金瓶梅>与明人饮食》(下)一文在介绍当时品类繁多的食品时写道:“如《金瓶梅》中的点心制作,就其‘饼’类而言,其风味品种已是不胜枚举.有武大郎售卖的‘炊饼’,薛菇子未入佛门前卖的‘蒸饼’……”(见《中国食品》1990年第9期)按照此说,“炊饼”和“蒸饼”是二物.其实不然,兹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炉糕.又名折糕.是用小米面在一个特制的炉糕锅里摊制而成的,有纯米饼和夹馅饼两种。这种农家小吃极具地方特色.主要流行于河北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  相似文献   

17.
锅盔饼作为饼食的一种,不仅风味别致,香酥可口,享誉华夏,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是我国最古老的、独有的传统面食食品,其优美动人的掌故轶闻,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特介绍三种最具特色的锅盔饼子,以飨读者。  饼字由来以久,《说文》曰:“饼、面糍也,并声。”周礼祭太牢,其中有各种食品叫“牢九”,就是用面做的食物。这大概是饼的最早记载。已有疏饼、蒸饼、肺饼等诸多名目品种;并有专门的饼店制售,可见,我国人们吃饼之风由来已久。  博望锅盔,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一种古老食品。这种食品制作,系取面筋和酵面…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小说词语汇释》指出它是“一种蒸饼”。蒸饼是下层社会穷人吃的,用面粉发酵“猛气蒸作”,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可是,为什么它又称为“炊饼”呢?  相似文献   

19.
张继华 《烹调知识》2006,(10):24-25
沿海古今盛产文蛤。南通沿海所产文蛤肉嫩味鲜,隋时起即为贡品。沿海地区人民以文蛤制作各种名菜佳肴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有爆炒、烩烧、炝醉制酱、做饼等食法,其中以文蛤饼久负盛名。在200多年前,《随园食单》上就有文蛤饼做法的记载:“捶烂蚌蛤做饼,如虾饼样煎吃”。现今文蛤饼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并改进了原有的配料,以文蛤肉、猪肉,配以荸荠、丝瓜、鸡蛋等佐料和面煎饼。因此,文蛤既可作小吃,又可做菜肴,在当地民间素有“吃了文蛤饼,百味都不灵”的佳话,视文蛤饼为人们喜爱的百味之冠。文蛤肉需旺火急炒,使之受骤热,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鲜汁不易渗出。  相似文献   

20.
江阴拖炉饼     
戴阳军  李加银 《美食》2004,(5):37-37
拖炉饼是江苏省江阴市的传统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其熟制工艺与众不同:以两只大小一致的平底煎锅采用上烤,下烙的方法加工而成,制作时,用一只煎锅烙制饼坯,待饼坯底部略熟时,将另一只煎锅倒扣于旺火上烧至微红,迅速覆盖于第一只煎锅上,利用余热辐射使饼全熟,成品色泽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