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为原料,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得到一种三元共混膜.考察了茶多酚负载量(基于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总质量,下同)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液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采用SEM、FTIR、XRD及DSC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三元共混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结果表明,茶...  相似文献   

2.
摘 要: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系列共混膜液 (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指数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PVA与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VA与壳聚糖共混膜,用红外光谱法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并对膜的吸水率、透光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PVA分子链与壳聚糖分子链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壳聚糖的引入有利于改善PVA的透光性和降低其吸水率。  相似文献   

4.
张利铭  刘战丽  王相友  孙阳 《精细化工》2019,36(3):374-379,392
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了系列共混膜液(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了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丝素(SF)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共混制取不同比例的SF/CMCS共混膜。研究了CMCS诱导的丝素构象转变行为,测试了共混膜的吸湿性、透湿性和保水性。当CMCS的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以β-折叠为主;当CMCS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由β-折叠向α-螺旋发生转变;当CMCS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共混膜中丝素的构象向无规卷曲发生转变。当CMCS质量分数小于15%时,共混膜中SF与CM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溶胀度较小,吸湿性随CMCS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6.
明胶对明胶/壳聚糖共混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明胶/壳聚糖共混膜,并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溶解方式对吸水率和溶胀比影响很小;随明胶分子量增加,共混膜的吸水率和孔洞体积增大;而随共混体系中明胶质量分数的增加,吸水率和孔洞体积亦增加,但溶胀比下降。  相似文献   

7.
将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共混研制成渗透汽化(PVAP)复合膜,对乙醇水混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等比纯聚乙烯醇膜有较大提高。用扫描电镜测定了膜的结构,讨论了共混配比、交联温度等成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米醇溶蛋白膜是一种绿色包装,它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防紫外线性。可食性及生物降解薄膜或包装材料的制造能增加它的商业价值,使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等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叙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的工艺、膜的性能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壳聚糖与明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CM-ch)/明胶共混膜,研究了CM-ch、交联剂等对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溶出率、吸水率等的影响,并通过DSC、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M-ch的加入降低了明胶膜的结晶度,断裂伸长率增大明显,由38%增至76%,且随着CM-ch含量的增加,膜的吸水率和溶出率均有所增大;交联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共混膜的机械性能,而随交联剂浓度的提高,膜的吸水率和溶出率均有所降低。截面的电镜照片表明这两种生物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从玉米黄粉中提取醇溶蛋白,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脱色,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膜,对膜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圣女果进行保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10,乙醇溶液80%,拉伸强度为17.8 MPa,伸长率为4.91%,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延长圣女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油相分离法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糖包裹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制备微胶囊,初步探索了原料配比、交联剂用量对茶多酚包含量、释放速率的影响,茶多酚微胶囊化后其瞬时释放量在4h达最大值,随后缓慢释放可持续12h以上,在释放12h时,累积释放量在90%左右,当加工处理过程在0.5h以内不会对茶多酚的性能有太大影响。胶囊化不仅起保护作用,而且延长了抗氧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罗亚楠  于晓洋  刘立群 《化学世界》2011,52(9):526-528,533
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荼多酚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茶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in,乙酸乙酯用量85 mL.在优化...  相似文献   

13.
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和有效粒径,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及其最适浓度,并对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观察。结果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5%(w/v)的蔗糖。所制备的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再分散性良好;呈圆球形或椭球形,结构为大单室脂质体;有效粒径为(170.4±3.7)nm;Zeta电位为-60.5mV;在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其各项质量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颜廷良 《安徽化工》2002,28(6):19-20
介绍了新型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性质、生产及其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制备支化多酚羟基氢化丁腈橡胶(PHHNBR)/氟橡胶(FKM)反应型并用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HNBR具有支化多酚羟基结构,PHHNBR/FKM反应型并用胶可以实现自身的硫化;FKM与PHHNBR相容性良好,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FKM硫化胶,撕裂强度相当,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耐低温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以绿茶叶为原料,溶剂萃取与离子沉淀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达到9.5%,质量分数高达97.2%。该工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提取率高、节省时间、溶剂和能耗低、无毒无污染、易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吴淑华 《橡胶工业》2018,65(11):1253-1253
基于生物质原料茶多酚具有丰富的活性酚羟基的特点,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分别基于曼尼希反应、络合作用等机理,制备出两大类兼具提高无机填料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提高橡胶-填料相互作用和促进橡胶硫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环保型多功能橡胶加工助剂。对这两大类助剂可以有效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并降低压缩疲劳温升。#$NL关键词:茶多酚衍生物; 多功能助剂; 橡胶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四种儿茶素的化学性质、结构、抗氧化机理及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春霞  王宇  王爱青 《辽宁化工》2012,41(8):809-812
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菌、保健和防腐保鲜等功能,使用安全、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畜牧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以甲醛为交联剂在微波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和明胶,成功制备出微波交联CTS/GLT(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研究了膜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透光率。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膜条件为微波功率500W,微波辐射时间1.0min,交联剂用量为壳聚糖的0.4%,壳聚糖/明胶质量比为80/20。膜的拉伸强度为56.39MPa,吸水率为1.33%,透光率为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