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Φ250mm TC25G钛合金棒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超声波检验等主要技术指标。结果表明:铸锭经单相区60%以上镦拔变形,两相区80%以上镦拔加强力压下变形后,可得到显微组织为均匀等轴组织的TC25G钛合金棒材;棒材经多通道分区水浸法探伤表明,棒材底波均匀性好,声能衰减均匀,噪音水平可达Ф1.2-6~-9d B。试样整体热处理后取横向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完全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一次镦拔、两次镦拔和直接拔长3种开坯锻造工艺锻制了400 mm TA15钛合金棒材,并对比分析了棒材的低倍组织、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探伤杂波水平。结果表明,在铸锭开坯时通过两次镦拔变形增加β相区的变形量,在中间锻造及成品锻造时保证变形量分别大于40%和30%,再经800℃×2 h/AC热处理后,可以得到边部、1/2R处及心部组织均匀细小的Ф400 mm TA15钛合金棒材,且各项力学性能符合用户标准要求,探伤杂波水平可达Ф3.2 mm-9 dB。  相似文献   

3.
锻造工艺对大规格TC17钛合金棒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工艺锻制了Ф350mm的大规格TC17钛合金棒材,比较了经两种工艺锻制的棒材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探伤杂波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相区采用镦拔变形使变形量大于60%,并在两相区进行拔长,使变形苗大于65%,再经840℃×2h/AC+800℃×4h/WC+630℃×8h/AC热处理,可得到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GJB2218A-2008标准要求且探伤杂波水平可达(b3.2mm-9~-12dB的+350mmTC17钛合金棒材。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A15钛合金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应变速率为1~0.01s-1、变形温度为900~1 050℃。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在相变点附近的热压缩流变行为可采用含有Z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当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逐渐提高时,TA15钛合金内部显微组织和热变形机制发生改变,导致变形激活能先升高后降低;结合热加工图和热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分析可知,在两相区上部(变形温度950℃左右)以较低的应变速率(0.1~0.01s-1)进行热变形时,由于完全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材料具有较高的耗散效率,获得了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镦拔工艺、挤压温度以及热处理对β-CEZ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热加工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之间的联系规律。结果表明:多次镦拔细化了棒坯的显微组织,且相变点之下挤压获得的β-CEZ钛合金管材具有更好的强塑性匹配。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β-CEZ钛合金管材的强度增大、塑性降低,尤其断面收缩率下降明显;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管材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大。830℃挤压获得的β-CEZ钛合金管材经800℃×1 h/AC+600℃×8 h/AC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组织,且拉伸强度大于1 250 MPa,延伸率大于15%,强塑性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TC4钛合金中添加Si、O、Mo、Zr、Sn合金元素,研制出名义化学成分为Ti-6Al-4V-0.3Si-0.3Mo-0.3Zr-0.3Sn-0.15O的TC4-B钛合金。并采用两种镦拔组合变形工艺,制备尺寸为?75 mm圆棒和51 mm×85.6 mm扁方棒。结果表明:经"三三一"工艺锻制的TC4-B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更为均匀;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经常规工艺锻制的棒材,其室温拉伸强度可达1 000 MPa以上,500℃时拉伸强度可达636 MPa,伸长率为18%,断面收缩率为61%,可在400~500℃高温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医用TC4合金大规格棒材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的拔长变形方式或单一的镦拔变形方式,不能全面解决医用TC4合金大规格棒材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显微组织不均匀和成品率低下等问题;采用温度梯度镦拔组合变形工艺(Tβ+(30~70)℃镦拔,变形量50%→Tβ-(10~30)℃镦拔,变形量50%→Tβ-(30~70)℃镦拔,变形量50%),可以有效改善精锻用原始棒坯的组织,从而获得具有均匀细小等轴组织的医用TC4合金70 mm棒材。  相似文献   

8.
退火制度对TC25钛合金棒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对TC25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25钛合金棒材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等轴组织转变为双态组织,经920~940℃/1 h AC+550℃/6 h AC双重退火处理后获得等轴组织,经960~980℃/1 h AC+550℃/6 h AC双重退火处理后获得双态组织。TC25钛合金棒材的较佳热处理温度为960~980℃/1 h AC+550℃/6 h AC,经该制度处理后棒材的室温拉伸性能和高温(500℃)拉伸性能均优良。  相似文献   

9.
通过恒应变压缩实验研究了锻态TC10钛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变形温度为800~92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量为60%。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提高应变速率,流变应力会在变形初期迅速增加,而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当流变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逐渐降低。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能够为动态再结晶提供能量,细化组织并降低流变应力。综合分析表明:在变形温度为840~900℃,应变速率为0.01~0.1 s~(-1)的参数范围内进行热变形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TC10钛合金产品。  相似文献   

10.
镦粗变形工艺对TC18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镦粗变形工艺对TC18钛合金棒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C18钛合金棒材首先在β单相区加热并施加大变形量锻造,而后在(α+β)两相区加热并以适当变形量锻造,可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等综合性能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1.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对TC17钛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TC17钛合金棒材在变形温度为810℃~930℃、应变速率为10-2s-1~101s-1以及变形程度为20%~60%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TC17钛合金棒材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与变形温度固定时,不同变形量对于TC17钛合金的流动应力曲线影响较小;当变形量与变形速率固定时,变形温度越高时,流变应力值越低,应力-应变曲线越稳定;当变形温度与变形量固定时,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变形中的软化机制主要以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C6钛合金Ф300mm棒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及超声波探伤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以镦拔结合BTWH工艺,单相区总锻比大于8、两相区总锻比大于10的变形后,棒材不同部位显微组织均匀,超声波检验杂波达到GB/T5193 A级。经等温处理后,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在400℃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固溶及时效处理对Gr.36钛合金棒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650、680℃相比,采用750℃×1 h/AC的固溶处理,棒材发生了完全再结晶,α相完全溶入β相中,固溶效果最充分;在相同固溶制度下(750℃×1 h/AC),当时效温度为500℃时,时效8~24 h后,试样显微硬度均较低,为1 360~1 490 MPa;当时效温度为450℃时,随着时效时间增加至16 h时,显微硬度提高了近一倍,达2 340~2 690 MPa,并随时效时间的继续增加而趋于平稳;与500℃相比,450℃时效20 h后棒材强度提高了近40%。经750℃×1 h/AC+450℃×20 h/AC的固溶及时效处理后,Gr.36钛合金棒材的第二相得到充分析出,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达到良好匹配,能够符合协议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变形量热锻TC10钛合金棒坯,得到了直径50 mm的钛合金棒材.分别在780、790、800、810、820℃对TC10钛合金棒材进行固溶热处理(保温时间1h,空冷),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TC10钛合金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锻变形量达到70%的TC10钛合金棒材呈现出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在经过温度为8...  相似文献   

15.
片层组织TC17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具有初始片层组织的TC17钛合金在780~860℃和应变速率0.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分析了该合金在两相区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其流变应力本构关系可以用双曲正弦方程和Zener-Hollomon参数描述,得到TC17合金在两相区变形的平均激活能为488.86 kJ.mol-1。显微组织分析发现:TC17合金在两相区变形时组织演变的主要特征是片层组织球化;热变形参数严重影响片层组织球化过程的进行,加大变形量、降低应变速率以及提高变形温度可以提高片状组织的动态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汽车制造用Ti80钛合金进行了多向锻造试验和多向锻造试样的内部显微组织分析,测试了室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研究表明,锻造温度和锻造道次对试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产生明显影响,随锻造温度从880℃升高到960℃、锻造道次从2增加到8,多向锻造试样的组织先细化后粗化、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当锻造温度为920℃、锻造道次5时,试样晶粒最细小、第二相呈连续网状分布,试样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最佳,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976、892 MPa、磨损15 min后磨损体积仅为7×10-3 mm3。  相似文献   

17.
朱晔  王新 《钛工业进展》2014,31(1):29-31
BTi-421111钛合金是一种低成本中强钛合金,通过研究BTi-421111钛合金薄板冷轧变形量、退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室温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探讨了BTi-421111钛合金薄板冷变形特点及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确定了BTi-421111钛合金最佳的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BTi-421111钛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冷变形能力,合理的变形量为30%左右,此时板材的抗拉强度为1 140 MPa,延伸率为11%,强度-塑性匹配良好;最佳退火温度为780~810℃。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火次锻造得到具有均匀细小等轴组织的TA5钛合金棒材,在600~800℃范围内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热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700~750℃,保温时间在60~90 min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更加均匀的等轴组织;棒材的抗拉强度为740 MPa左右,屈服强度在595 MPa左右,延伸率在14%左右,强度和塑性达到较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9.
Ti53311s合金是一种适于550℃使用的耐热钛合金,本文对该合金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53311s合金在β→α+β转变温度以下,经单向拔长锻造的棒材的室温、高温性能与镦拔锻造的棒材相当。  相似文献   

20.
将小规格TC16钛合金轧制棒材在780℃保温2 h,进行了不同炉冷出炉温度、不同第二级退火温度及不同冷却方式的热处理实验,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棒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棒材显微组织的差异较大;随着出炉温度的降低,强度和塑性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炉冷至530℃后空冷可得到较高的强度及良好塑性;第二级热处理温度越高,强度越低,同时塑性较高;在不同的冷却方式下,炉冷可获得最优的强度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