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交流接触器在接通和分断过程中,触头受到较大的冲击和碰撞,导致触头磨损和逐步损伤,从而造成交流接触器的性能下降和电寿命降低。科学评价交流接触器触头的性能是交流接触器设计、制造、选择和使用的关键。优势关系粗糙集理论是传统粗糙集理论的拓展,能较好处理偏次序信息问题,操作性能好,计算简便。文中以交流接触器触头的动态响应参数为指标,采用优势关系粗糙集理论对交流接触器触头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以克服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不足。评价结果切合实际,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2.
接触器动态参数测试及性能评估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态测试技术,实现接触器动态过程特性参数的数据采集.提出以动态特性参数作为接触器性能评判的依据,构造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的接触器动态特性性能评判模型.动态测试装置在样机动态过程测试的基础上,可给出其动态特性性能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DSP与CAN总线的接触器性能在线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以TMS320C240 DSP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CAN总线技术,实现接触器性能的在线检测,并对接触器性能做出现场评判.  相似文献   

4.
交流接触器技术发展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德桂 《低压电器》2003,(4):8-12,46
基于智能接触器的发展、触头零电弧侵蚀机理,从电力质量对接触器的新的性能要求以及最新的产品设计和技术参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交流接触器技术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5.
低压接触器的智能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是低压接触器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接触器智能化技术的构成及发展现状,提出了作者对发展接触器智能化技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连续性和智能化是企业高速信息化生产的需求,作为频繁接通、分断工业设备中电动机的双线圈双稳态永磁式接触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采用微处理器为核心,辅以外围驱动电路对双线圈双稳态永磁式接触器进行智能化设计,实现对双线圈双稳态永磁式接触器的检测、设置、保护、控制和通信的智能化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型双线圈双稳态永磁式接触器,可有效提高永磁式接触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轨道交通用直流快速断路器及直流接触器市场展望,国产化直流快速断路器及直流接触器的性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电触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接触器的可靠运行。利用电接触触头材料综合参数测试仪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架台模拟触头在闭合、开启过程中触头的动态变化,得到了打开、闭合时的燃弧能量、时间曲线,接触电阻、弹跳次数和熔焊力曲线。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因素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接触器的静态吸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弹簧的计算公式对接触器的反力进行了计算,通过Maxwell 3D软件对接触器的吸力特性进行仿真,给出了不同气隙下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图;通过接触器静态吸反力特性测试装置,测得接触器静态吸反力的实际值与仿真值比较,结果相近,表明该分析方法是接触器性能优化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照理说,交流接触器应该用在交流电路中,直流接触器用在直流电路中.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人在设备上用交流接触器代替直流接触器使用,这当然是因为交流接触器控制回路不需整流,以及造价低,体积小等优点.然而,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的灭弧性能有很大的不同,如不注意这一点,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笔者曾修理过这样一台设备,主回路电气原理图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节电运行对接触器技术性能的影响,指出从吸动到降压吸持的转换角的正确选择是关键,强调不宜占用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进行转换。最后介绍了一些新开发的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  相似文献   

12.
单线圈单稳态永磁式接触器机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该文针对单线圈单稳态永磁式接触器并根据其操动机构特点,进行了基于ANSYS和ADAMS软件的永磁式接触器机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该分析包含如下步骤: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包仿真研究永磁式接触器的吸力特性;对永磁式接触器的操动机构和触头系统建立机械系统模型,应用ADAMS软件包进行多目标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分析:建立试验测试装置,对永磁式接触器的吸力特性和运动学特性进行测试,以验证仿真的正确性。该研究工作表明:应用该仿真研究大大缩短了永磁式接触器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为永磁式接触器这一新产品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能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有船用真空接触器样机,在分析船用真空接触器合闸机理的基础上,对影响船用真空接触器性能关键的合闸速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校核。通过试验验证,表明合闸速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高速摄像机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应用该装置对不同合闸相角下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应用ANSYS软件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吸力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平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接触器产品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接触器性能检测装置,实现了对接触器电气特性与机械特性参数等测试;利用测试装置的RS-485总线接口,为接触器产品的生产线检测系统构建了网络应用基础;编制了上位机监控界面,实现测试参数的数据存储,为接触器产品质量分析提供了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场与磁路结合的方法,建立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仿真模型数据库。使用LabVIEW软件开发交流接触器的特性分析平台,通过此平台查看电磁机构磁场分布和动态特性。分析电气参数与电磁机构的结构参数对接触器动态特性的影响,为设计性能优良的交流接触器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接触器为核心,阐述了接触器、智能接触器、组合电器及无线按钮和PAC等新型工控电器的发展情况,对各公司新旧型号工控电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对其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指出新型工控电器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性能高等特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无电弧交流接触器。叙述了与接触器主触头并联可控硅的无弧电子控制电路以及与动触头联动的挡光槽片的工作原理。介绍无弧接触器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9.
integral 32接触器—断路器实际上是一种高分断能力的接触器,它兼有过载、短路保护的断路器的高分断能力,又具有接触器的长寿命。本文对该产品的结构、原理及各种性能作了系统的介绍,另外还介绍了已获专利的几种高分断能力接触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动态特性测试技术,开发交流接触器性能综合评判系统.针对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参数的数据特点,提出自适应模糊分级聚类方法,并以模糊分级聚类为基准,形成基于模糊聚类及神经网络的交流接触器综合性能评判系统.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电器产品的研发样机与出厂产品检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