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400-550℃的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氟改性的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NH3-TPD技术对氟改性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甲醇制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氟改性可明显降低酸中心的数量及强度,从而显著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稳定性。由于在450℃下焙烧的催化剂出现了新的强酸,使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丙烯的选择性都略有下降。当焙烧温度达到550℃时,由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大降低,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尾气色谱系统,以 HZSM-5沸石和用 Fe,K 及γ-Al_2O_3改性的 HZSM-5沸石为催化剂,考察它对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和芳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以 HZSM-5/γ-Al_2O_3复合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总烯烃收率达到81.2%,其中乙烯收率为43.81%.用电导法测定了 HZSM-5/γ-Al_2O_3沸石表面酸性,初步探讨甲醇转化反应与催化剂表面酸性的联系.此外,研究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空速和反应器段数对甲醇转化反应产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制备MgO/HZSM-5负载型催化剂,测定其对甲醇制备二甲醚反应的活性,且在此基础上考察活性组分负载量、反应温度、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用XRD、NH3-TPD、BET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的MgO/HZSM-5对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260℃,空速1 500 h-1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溃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硼含量的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和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对硼改性前后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500℃和甲醇空速为1.0/h的反应条件下,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甲醇制丙烯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硼含量的增加,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减小,酸强度降低,强酸量减少,弱酸量先减少后增加,从而使丙烯选择性不断提高和催化剂的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Langmuir-Hinshlewood单晶表面催化机理,建立了一个CO在Pt(110)单晶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的反应模型,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CO的催化氧化反动力学的基元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气相混合物中各反应物种分压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单晶表面各吸附物种覆盖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此外给出了不同初始反应物配比在达到反应平衡时,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物种的平衡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高活性催化剂,制备了5种甲基咪唑类硫酸氢盐离子液体([CnMIm]HSO4,n=0,2,4,6,8),测定了其酸性强度,研究了其酯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这5种离子液体中,1-己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6MIm]HSO4)催化酯化反应效果最佳,其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14h,反应温度为90℃,n(甲醇);n(油酸)=2.5:1,催化剂用量为酸重的8%,油酸甲酯的产率可达91%以上.产物易于纯化,离子液体重复使用了6次仍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C6MIm]HSO4对油酸的酯化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顺丙烯膦酸是新型广谱抗菌药磷霉素合成的关键中间体.研究了Lindlar催化剂作用下丙二烯膦酸选择加氢新工艺.重点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H2压和Lindlar催化剂用量等对选择加氢的影响.在溶剂V(乙醇)∶V(苯)=1∶1,反应温度为45℃,压力为0.05 MPa,催化剂用量为底物的0.8%时,丙二烯膦酸转化率大于99%,顺丙烯膦酸选择性达95%.Lindlar催化加氢新工艺的选择性明显优于Pd/C催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微藻水热提取油脂经脱氧断键制航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微藻转化制航油的产物选择性,利用连续流水热装置提取微藻油脂,并经催化剂脱氧断键制航油. 使用亚临界水从微藻细胞中提取得到C16~C24的脂肪酸,将脂肪酸在镍基介孔Y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脱氧断键得到航油产物,结果显示在390 °C时航油产物的整体选择性高达50.79%,其中烷烃选择性为43.21%. 微藻水热油脂的主要成分为C16脂肪酸,其经过脱羧反应生成航油主要产物C15正构烷烃.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结果显示航油产物出现C=C双键、?CHO醛基以及?CH2烷基的吸收峰,表明Ni/Y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微藻水热油脂脱氧断键. 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水热油脂制备的航油产物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利用藻粉制备的航油产物中碳和氢元素质量分数. 量子化学计算表明,C16脂肪酸中的羧基碳原子与邻位碳原子之间的键长最短(0.080 071 nm)、键能最高(361.074 5 kJ/mol),但是Ni?H能拉长这2个碳原子之间的键长,使其更容易发生脱羧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烯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甲醇镁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再以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催化剂氯铂酸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该化合物为重要的有机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残渣(DVR SFER)的催化加氢转化,采用酸化沸石分子筛HZSM-5,HM,HY和Hβ作为催化剂,分别用于DVR SFER的催化加氢,用GC/MS对催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催化剂的品种及其用量、时间和温度对DVR SFER催化加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50 ℃时,HZSM-5,HM,HY和Hβ对DVR SFER的催化加氢GC/MS可检测产物的收率分别为45.49%,17.38%,17.47%和18.35%;温度升高至400 ℃时,收率分别达13.28%,40.32%,11.77%和15.28%.催化产物主要成分为柴油,包括正构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工业上对渣油裂化产物质量评估的实际要求,本文按照固定沸程划分集总组分对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o-Ni系列催化剂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分析,认为该过程具有明显的连串反应特点,并据此提出新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于524℃组分转化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用四组分SARA法对残渣油进行分析,将沥青质和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划分为两个集总组分;小于524℃部分划分为减压馏分油(VGO)、中间馏分油、石脑油和气体等4个集总组分。六集总模型简洁且清楚地模拟了Mo-Ni系列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和产品生成的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反应网络清晰合理,可以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模型参数少(5个),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按照集总理论的指导原则 ,从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出发 ,提出了包含 17个集总组分的催化重整反应网络 ,将重整物料按分子大小集总为C6、C7、C8和C+ 9,每一个碳数的化合物又划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个集总 ,裂化产物C-5作为一个集总。集总组分与组分之间主要发生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烷烃异构化和加氢裂化反应 ,简化了一些发生几率小或对过程影响小的反应 ,如芳香烃和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反应、C-5组分的二次裂化反应等。以此反应网络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比较简单实用 ,能更好地预测产品的芳烃产率分布和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13.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CP自由基与C6H6反应体系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得到了详细标注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势能面示意图.计算结果表明CP+C6H6体系的主要产物是C6H5CP+H,次要产物是HCP+C6H5.与深入研究的CN+C6H6反应体系相比,CP和CN反应体系的机理完全相似.本理论计算可以为将来实验室分离和研究一些含有不饱和CP基团的物种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超临界水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采用甲醇作为超临界水氧化的研究对象,根据超临界水氧化甲醇的反应机理,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和似稳态假定,建立超临界水氧化甲醇的动力学模型。用实验数据关联动力学模型,得出超临界水氧化甲醇的反应速率常数,再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甲醇的转化率和甲醛、CO和CO2的产率,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集总理论,将渣油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归并为减压渣油、重燃料油、轻燃料油、汽油和气体+焦炭,又将减压渣油、重燃料油、轻燃料油划分为烷基碳、环烷碳和芳香碳,提出了渣油催化裂化反应物理模型.考虑到碱性(?)中毒、重芳环吸附和生焦引起的时变失活的影响,通过催化裂化反应实验和参数估计,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参数,建立了可预测产品分布的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常压下、温度为460—570℃,H_2O/C 为3.0,4.0,5.0的条件下,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内研究了环己烷水蒸汽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中的烃只有甲烷,所有实验条件下水煤气变换反应并未达到平衡,整个反应过程可用如下反应模型描述:(?)利用实验数据的优化求得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是合理的,它能够较好地模拟 Z_(409)催化剂上环己烷水蒸汽转化过程预测反应过程中的组分分布。  相似文献   

17.
A practical catalytic method to oxidize α-ionone with molecular oxygen using N-hydroxyphthalimide(NHPI) combined with acetylacetone cobatt(II) (Co(acac)2) was developed, and the probable 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n conversion of α-ionone and the selectivity of the major product (5-keto-α-ionon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5-keto-α-ionone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mary product is 5-keto-α-ionone, and by-products include epoxy-α-ionone, as well as rearrangement products 4-keto-β-ionone and epoxy-β-ionone,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a,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mas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electivity of 5-keto-α-ionone and the conversion of α-ionone are 55.0% and 97.0%, respectively, when 30%(molar fraction) NHPI, 1.0%(molar fraction) Co(acac)2 and no solvent are employed under O2 pressure of 1.0 MPa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5 °C for 11 h. The procedure shows good reproducibility in the parallel experiments. Foundation item: Project(50573019)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薯干粉间歇式酒精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薯干粉为底物原材料,用两个酿酒酵母1308~#和5~#,以90、135、185,285g/L(以葡萄糖含量计)4个不同底物浓度进行间歇式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在所得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计算机处理,建立了新的动力学模型.并且用这个模型可以确定产物抑制发生的时刻,本文还指出:薯干粉原料发酵最适底物浓度为90—135g/l.  相似文献   

19.
新戊二醇与己二酸聚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戊二醇和己二酸的聚酯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Hu -Wang所推导的采用质量浓度单位 (mol.kg-1)时 ,消除排除水影响的总包聚酯化反应方程 ,对Flory和Lin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修正。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等参量与聚酯化反应速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种温度下聚酯化反应的转化率在 87.75 %~ 95 .1 8%之间。在整个温度变化范围内 ,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的反应规律符合校正水体积影响之后的Lin所提出的动力学方程 ,而不遵循Flory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裂解碳五中环戊二烯热二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锈钢高压釜对裂解碳五环戊二烯热二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双环戊二烯收率、异戊二烯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大于100℃时,虽然DCPD收率较高,但IP的损失率在13%以上,在综合考虑双环戊二烯收率和异戊二烯损失率情况下,聚合温度应控制在100℃以内,聚合时间控制在10 h以内.建立了裂解碳五中环戊二烯热二聚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值.经模型检验,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