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铁还原菌可以通过改变低渗透油藏中吸水膨胀的蒙脱石结构抑制其水化膨胀,进而改善油藏渗透率,增强注水能力,提高原油采收率,为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低渗透油藏解堵技术及局限性,综述了铁还原菌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评价。从实践效果来说,对于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入二氧化碳或者氮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但缺少成熟度高并且可靠性强的高压注气技术。套管长期带压注气存在着很大的井控风险,需积极创新注气技术,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保证注气驱动采收率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一些特性及其代谢产物对地下原油进行降解、降粘,增加石油流动性和地层压力,从而提高原油采集率的一项高新技术,本文就低渗透油藏环境下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分析,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9,(8):53-54
结合实际案例,对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一定的个人观点,指出现有注气技术中的环节重点,旨在保证注气驱动采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油田88-122井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地层水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以菌体浓度和表面张力为考核指标,获得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并分析了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后的产物成分及群落变化。结果表明,低渗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为:糖蜜6.0 g·L~(-1)、NaNO_3 9.0 g·L~(-1)、(NH_4)_2HPO_4 1.67 g·L~(-1)、FeSO_4·7H_2O 0.02 g·L~(-1)、MgSO_4 0.1 g·L~(-1)、MnSO_4·H_2O 0.000 5 g·L~(-1),培养时间为4 d,激活后菌体浓度达到1.2×10~9 CFU·mL~(-1),表面张力可降至45.75 mN·m~(-1);激活后内源微生物所产生物气主要为CO_2和H_2,为产甲烷菌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挥发性脂肪酸以乙酸含量最高,达1 078.38 mg·L~(-1)。该激活剂不但能激活地层水中的采油功能菌群,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表面张力,同时,抑制了有害菌群的生长,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在石油行业的迅猛发展中,石油勘测技术也在日益更新。由于我国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且发展迅猛,有些勘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级水平。但是我国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难题,如油田分布得较分散,地理位置也较复杂,不利于开采工作的进行。油田井下压裂技术就属于这类,井下压裂技术容易受地势的影响,其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主要研究了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地质情况特殊,存在油藏较单一、储层的物性条件差、自然的产能较低等诸多问题。鉴于此,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化学采油技术,能够改变低渗透油藏油气层的润湿性,从而使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得到大幅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谈一谈化学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藏分布广泛,石油开采工业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开发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许多油田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应用的技术也不一样。低渗透的油田具有较多的特殊性,在油藏的开发上存在较多困难。水平井技术以其采收率高、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某油田的情况,简单阐述了水平井的优化设计,包括垂直向位置优化、水平向长度设定、单井的产能优化等,为从事低渗透油藏开发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2):3396-3401
针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低,共价聚合物在低渗透油藏驱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简洁地介绍了超分子聚合物的基本概念;综述了超分子聚合物在驱油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超分子聚合物驱新技术在提高低渗透采收率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注水技术是新时代以来采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采油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于提高采油效率、增强采油质量意义非凡。该文章将分析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因素,提出改进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有效策略,为实现更高效率的采油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仍有大量原油残留在地层孔隙中,注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以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SK-1为主要处理剂,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室内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放置120min后析水率仍低于30%,稳定性较好;驱油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性能,储层岩心经过浸泡48h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10.3°降低至50.4°;在天然岩心水驱后继续注入0.5PV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1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区块内5口采油井采取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升,平均提升幅度均在2倍以上,达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方式在我国的采油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在低渗透油藏定向井的采油过程中,如果采用这种采油方式,在采油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并且在其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维护成本,如果将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定向井的采油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效率,应构建乳液表面活性试剂试验流程,确保油水物质之间的联系得到深入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有效研发乳液表面活性试剂,此种试剂的研究和使用不仅成为提高采收率的全新技术手段,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为低渗透油藏能源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量丰富,约占全国储量的2/3以上,开发潜力巨大。该类油藏具有孔渗条件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吸水能力差等特点,开发后期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存在水驱效果差、开发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亟需探究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以Y油田低渗透油藏为例,在地质模型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动态分析和剩余油表征,针对全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油井含水高、注采井网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精细注水、注气和水气交替等措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措施的开发效果,优选最佳方案,预测实施调整方案15年后,全区采收率提高12%。该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砂岩油藏高含水期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沈95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开采难度比较大,长期处于注不进、采不出的状况。综合应用穿层水平井开发技术、电磁感应热注技术和生物酶驱油技术,并结合压裂、侧钻、转注、复注和增注等措施,寻找适合该油藏的开发方式,提高区块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吴晓艳 《清洗世界》2022,38(3):161-162
注水开发是低渗油藏经济有效、成熟的能量补充方式,通过精细注水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针对低渗透油藏精细开发中存在的低渗储层水质要求高,沿程管网二次污染;注水压力差异大,管网和井筒匹配困难以及小孔喉渗流能力差,易污染堵塞等难点,全面做好"水"文章,通过注好水、注准水、注够水,初步形成了适合针对性的低渗油藏的精细注水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开发需要克服油藏能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油藏的驱替能量,达到油藏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子膜驱油技术是目前石油业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就是它与储层岩石接触后,由于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滞留和捕集作用,使储层表面的润湿性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驱替残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例如由强亲油向弱亲油、中性,甚至亲水性变化时,不仅原油的采出程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对于低渗透储层,特别是超低渗透的储层来说,也由于注入性和注入能力的提高而可以进行理想的水驱或化学驱。本文结合宝浪油田低渗储油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分子膜剂性能的评价,筛选出了适合宝浪油田低渗储层的分子膜剂类型和浓度。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更是逐渐加大。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基质渗透率较低且蕴含丰富石油资源的物质,并且这种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范围较广。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优化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就可以开采出大量的石油,从而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危机。主要就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低渗透油藏技术的开发提供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能源部SAMEBASEII数模软件对樊41块进行了精细研究,搞清本块油藏分布特征及地下油水分布规律。同时对低渗透油藏不同时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研究,重新认识本块油水边界,滚动部署了5口井,投产4口井,初期日增油44吨,累增油4.2×104t。同时对油藏开发中合理采油速度、合理注采比等进行了优选。为本块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