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5 MeV·u~(-186)Kr~(26+)离子辐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蚀刻制备了多种规格核孔膜;针对饮茶时残存杯底的茶垢,用核孔膜开展了一系列茶汤过滤实验及滤后分析。过滤方法为螺旋平板小试仪上进行的死端过滤。对过滤后的茶汤和滤后膜表面分别进行了激光粒度、浊度色度、扫描电镜等分析,证明对茶汤除杂的有效性,观察截留的颗粒物形态;用流速测定的方法记录了滤膜的流速衰减过程;对流速和过滤效果俱佳的15μm核孔膜进行了在水壶中冲泡的耐久性测试,提出了核孔膜污染后可能的清洗方法。本文探讨了过滤过程初始流速对滤膜寿命的影响,指出控制初始流速是一种核孔膜过滤的优化操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微血管管径为7~12μm,在输液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直径相近的非代谢性微粒进入微血管后便会停留下来,这种堵塞会使细胞受损坏死,引起血栓、动脉炎、静脉炎、肉芽肿等。我国现用的静脉输液与国外一样也用了预过滤,并生产了纤维素滤膜输液终端过滤器。为了改进过滤器性能,我们将聚碳酸酯或涤纶核孔滤膜用于终端过滤器,通过几项主要指标(截留微  相似文献   

3.
1.制备方法 在真空靶室中用原子能所反应堆的热中子使~(235)U裂变,将产生的裂片准直后射入一定厚度的聚碳酸酯膜(朝阳塑料厂生产)中,照射过的膜浸入温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蚀刻,形成穿透膜的圆柱形孔洞,冲洗、晾干,得到核孔滤膜。控制蚀刻时间和照射时间可以得到各种孔径(0.6~8μm)和孔密度(1×10~5~5×10~7/cm~2)的核孔滤膜,膜直径为13~142mm。  相似文献   

4.
核孔滤膜是用R.L.Fleischer等六十年代所发展的核径迹蚀刻技术制作的。核孔滤膜的性质除了与所用塑料膜的性质、孔径、孔密度、孔分布有关外,还与孔形的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过去对核孔形状进行的研究工作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基础上,我们对这些方法作了改进,定量地测得了孔的不同部位处孔径的相对变化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5 MeV·u~(-1) ~(86)Kr~(26+)离子辐照厚度为12μm和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注量分别为1×10~6 ions·cm~(-2)和5×107 ions·cm~(-2)。将辐照后的PET薄膜浸入5 mol·L~(-1)、60oC的NaOH溶液蚀刻,制得不同孔径的核孔膜样品。分析了测厚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和泡点法三种孔径测量法的优劣,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孔径小于1μm的纳米孔径核孔膜,适合利用泡点分析法测量有效截留孔径,测量误差小于5%;对于孔径大于3μm的微米孔径或直筒孔核孔膜,优先选择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测量表面孔径,测量误差小于10%。制备孔径为2μm和450 nm的核孔膜样品,用其进行黄河水过滤,探究过滤效果。进一步证明微米孔径核孔膜去除水样中一般颗粒物有明显效果(微粒数目平均减少99.12%),450 nm孔径或更小孔径的核孔膜可绝大部分清除水样中的细菌(微粒数目减少99.90%)。实验结果对今后核孔膜孔径的测量和定标及水质净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孔滤膜可适用于11种超纯试剂的净化。已完成了对过氧化氢、负型光刻显影剂和盐酸三种试剂的中间试验,各自达到BVI和MOS级超纯试剂水平。结果表明,自制核孔德膜可直接应用于超纯试剂工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7.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因其可被碱性溶液有效刻蚀而被用于核孔膜材料。采用11.4 MeV·u-1的Au离子和20 MeV·u~(-1)的Kr离子分别辐照PC及PET薄膜,然后经NaOH溶液蚀刻,制得膜孔径分别为20-400 nm和100-700 nm的PC和PET核孔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气-液排除法等表征和测试结果显示孔密度与辐照剂量有关;蚀刻时间越长,膜孔径越大,实验制备的核孔膜孔分布越均匀。被辐照后的PET膜亲水性比PC膜高。在0.15 MPa和室温下,水溶液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可被不同孔径的PET核孔膜有效截留;膜孔径越小,截留率越高,过滤所需压力越大,膜越易被污染。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电镜法测量了自制核孔滤膜的平均孔径,用流速法测定平均有效孔径,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孔隙率对孔径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电镜法和流速法的比较 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了孔隙率1—2%、孔径范围0.3—8微米的核孔滤膜的孔径,结果列在下表。当孔径小于2.5微米时,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基本一致,孔径超  相似文献   

9.
正常红细胞(~8微米)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能通过3—5微米的小孔;若红细胞“变硬”,则不能通过上述小孔,这样就会影响血流及红细胞的运氧实效。红细胞通过一定孔径的核孔德膜小孔的能力——可滤过性,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变形性。 1.原理和方法 在一定的负压下,使红细胞悬浮液通过孔径5微米的核孔滤膜,测量一定容积该悬浮液的滤速FR和红细胞比积PCV,按(1)式计算红细胞的滤速EFR。  相似文献   

10.
滤膜是气球测氡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过滤效率高、自吸收小的滤膜,不仅可以提高取样速度,更可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根据氡及其子体在滤膜上收集的物理过程,能够推导出空气滤膜上氡子体的收集和衰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在标准氡室中对不同材料的三种微孔滤膜过滤效率和自吸收因子关键指标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在同等厚度条件下,聚四氟乙烯滤膜和尼龙滤膜的过滤效率比常用玻璃纤维滤膜高,其自吸收情况也较玻璃纤维膜小;从气阻情况分析,聚四氟乙烯滤膜气阻最低,尼龙滤膜气阻最大;对常用玻璃纤维滤膜,通过增加膜厚度能够有效改善其性能指标。不仅为气球法测氡仪滤膜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适用于其他滤膜测氡装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层滤膜采样法采集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通过重量测量法、放射性核素测量法和特征元素测量法测量气溶胶采样滤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利用这三种方法分别测试了两种常用滤膜的过滤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滤膜的过滤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滤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聚磷酸酯核径迹微孔滤膜,并测试其孔形、孔径及其分布,孔的重叠性、流速、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膜的放射性、抗拉强度等特性,其性质已达到美制核孔滤膜水平。已应用于超纯试剂净化、红细胞变形性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α-放射性气溶胶取样膜是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过滤效率高、自吸收小及高表面收集特性的滤膜,将有利于提高监测速度和被测α的能量分辨率,后者有利于α辐射体的准确监测和成分分析。研究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滤膜采集氡子体气溶胶,测定了滤膜对气溶胶取样的过滤效率、自吸收因子、表面收集特性以及阻力与流量的关系参数。在气溶胶浓度、取样流量和取样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平均孔径为0.8μm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的过滤效率最高,自吸收损失较小;孔径为0.4μm的重离子微孔滤膜的自吸收损失最小,表面收集特性优越,对于提高监测分辨率具有优势;玻璃纤维滤膜的阻力小,适合大流量取样条件下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研制发展起来的核径迹微孔滤膜其几何形状规则,孔径均匀。过滤液体或气体时,粒子被截留在滤膜的表面,不存在对滤液的污染,是精密过滤和筛分粒子的理想工具。 核径迹微孔滤膜制备工艺主要包括:(1)打孔。用经过准直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选定的绝缘薄膜。绝缘材料一般是6~12μm厚的聚碳酸酯薄膜(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如云母片),打  相似文献   

15.
根据荧光素钠法的采样要求,建立了以荧光素钠为气溶胶介质的采样滤膜性能测试装置和方法,实测了7种玻璃纤维滤膜的阻力、本底荧光值及流速0.92~2.75 m/s下的过滤效率,并分析了各种滤膜性能对过滤器净化系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滤膜本身过滤效率对高效过滤器系统净化系数的影响较小,其中的CF-A、FP5211、GC90滤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14%、0.063%、0.082%;浸泡液浓度较低时,本底荧光值对系统净化系数的影响比较明显;而阻力过大限制了滤膜上荧光素钠的收集量,进而相对增加了本底荧光值的干扰。研究结果可以为采样滤膜的评价、选择、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核孔滤膜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过滤膜,其孔形规则、孔径均匀、膜薄而透明、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可以对真菌和疫苗进行分离和浓缩;对血液、脑脊髓液等体液进行细胞学诊断;在除去液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获得超净试剂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能量法快速测量空气中人工核素(如钚-239等)α放射性气溶胶的取样滤纸,应具有自吸收小的特点,以便降低α放射性能谱畸变并提高测量灵敏度。目前,常用的国产一号超细纤维滤纸,由于自吸收大,不能满足能谱测量的要求。因此,我们选用硝酸纤维微孔滤膜。其主要特点是过滤效率高,表面收集特性好,自吸收小,能量分辨本领高。考虑到它作为能谱测量取样的这些优越性,我们在实验室中初步进行了试制。本文就滤膜的制备方法、性能参数及取样实验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核孔膜是通过重离子照射薄膜后进行化学蚀刻所得到的高性能过滤材料,蚀刻速率是影响高质量核孔膜制备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不同蚀刻液浓度、温度以及重离子辐照能量对蚀刻速率的影响。利用140 MeV的32S离子在室温和真空条件下对4层堆叠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薄膜进行了辐照。在对辐照样品进行化学蚀刻期间采用电导法确定了径迹蚀刻速率Vt。结果表明:蚀刻速率与蚀刻温度呈指数相关,随蚀刻液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径迹蚀刻速率随能量损失率(离子能损)增大。研究确定,在入射32S能量为1.6 MeV·u-1时,NaOH浓度为1mol·L-1、蚀刻温度为85°C时最有利于形成圆柱形微孔。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的照射条件 (垂直照射和发散照射 )和不同滤膜孔型 (柱形孔和锥形孔 )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离子微孔膜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发散照射和锥形孔均可提高药液过滤用PET离子微孔膜的流量。  相似文献   

20.
核微孔滤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崇德  朱天成 《核技术》1996,19(10):638-640
介绍了HI型核微孔滤膜及其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一次性输液(血)器具有核微孔空气过滤器和药液过滤器,对病房及药液中侵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微粒的滤除效果优于其它类型的过滤介质,滤除效率与输出流量等技术指标都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还介绍了核微孔滤膜和血液透析、创伤治疗、血球硬度测量等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