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计算含单相变压器的配网潮流,本文从绕组等值电路入手,建立单相变压器的导纳矩阵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变压器的所有节点,为一个四阶的方阵。最后,以10节点配网为例,实现含单相变压器的配网的潮流计算,而且通过方案比较得出含单相变压器的配网的电压质量高,损耗小,投资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升级改造使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系统节点重新手动编号。由于节点编号优化方法不适用网络改变,提出了与节点编号无关的改进前推回代法。归纳了各种分布式电源(DG)在潮流计算中节点类型,给出了改进控制策略下部分DG新的节点类型,分析了在确定性潮流计算中DG可视为有功恒定型节点的依据。基于改进前推回代法,在MATLAB软件下编写了含各种DG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通用程序,通过对IEEE33测试系统大量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DG对配电网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于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动汽车家庭单相充电加剧了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目前,已有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应用于大系统时计算效率较低、或未计及三相不平衡与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约束。严格推导了不平衡配电网相分量、极坐标潮流方程,构建了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为不等式约束,潮流方程、充电需求为等式约束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采用原对偶内点法进行优化计算,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与快速性。以实际42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的仿真计算表明,所提方法收敛性好,计算速度快,能够最小化网损,削峰填谷,改善电压,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弱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中网络节点数庞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弱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馈线段上的负荷进行等效处理,达到了简化网络模型,降低潮流计算规模的目的。然后,根据等效后与网络馈线首端的电流相等,求出辐射网络的电压值。最后利用回路电流法和叠加原理,求出了整个弱环网络的三相潮流分布。通过在IEEE33节点系统的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系统自动化中网络分析的基础 .本文比较研究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前推回推和回路阻抗等算法 .前推回推算法简单快速 ,但处理网孔能力差 ;回路阻抗算法处理网孔能力强 ,但其节点编号复杂 ,为此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节点编号算法  相似文献   

6.
两种配电系统潮流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系统自动化中网络分析的基础,本文比较研究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前推加推和回路阻抗等算法,前推回推算法简单快速、但处理网孔能力差;回路阻抗算法片2处理网孔能力强,但其节点编号复杂,为此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节点编号算法。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网潮流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限制了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影响分布式发电接纳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节点电压及支路载流量等。首先介绍了风力发电机模型,分析了前推回代法在配网潮流计算中的应用,然后搭建了IEEE33节点系统模型,对分布式发电接入后的系统进行了潮流计算,最后分析了节点电压、支路载流量等因素对分布式发电接纳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接纳能力主要受接入位置和功率因数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入电网时只有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才能提高电网对它的接纳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交流配电网本身具有三相不平衡特性,并且可与直流配电网通过AC/DC换流器相连形成交直流配电网。该文针对AC/DC换流器提出一种新型的π型等效模型,并建立一组用于描述包含三相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的功率平衡方程。交流网络以及直流网络采用导纳矩阵形式描述,π型等效模型使得AC/DC换流器可以包含在节点导纳矩阵中,形成整个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结合换流器模型和网络方程,该文给出包含三相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的潮流计算方法,并采用案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根据各种分布式电源的特点建立其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将其转换为PQ、PQ(V)、PI、PV型等节点,并改进广泛应用于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前推回代法,提出了含有多种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对IEEE33节点系统加入多种分布式电源的7个方案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可靠收敛,能够处理多种分布式电源,且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搜索机制对传统的前推回代法加以改进。首先是通过智能搜索机制,将配电网络的树状结构转化成对应的后序遍历序列,并存储在一个线性列表中。再利用线性列表中存储的节点顺序来逐个计算各节点电压和配电网络的功率分布。根据提出的智能搜索机制和前推回代公式,利用Visual C++编译环境编写了计算配电网络潮流的程序,精确而高效地解决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对气井拟单相管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推导考虑动能项及摩阻影响的管流压降模型,可计算倾斜大管径拟单相流气井井底流压值。实例计算结果与压力计测试值平均绝对偏差仅为0.44%,满足工程误差范围要求,该模型可用于此类气井的井底流压计算。  相似文献   

12.
井筒温度分布计算对于测试工艺设计、测试工作制度优化和动态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可以提高井筒压力计算的精度。以传热学原理为基础,依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井筒温度模型,通过将井筒分段,采用迭代方法求解,得到了单相液流、单相气流以及气液两相流时的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源滤波器实际工程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改进ip-iq谐波和基波无功电流检测方法,可简化复杂的数学变换,能直接应用于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单相系统谐波和基波无功电流的检测.并综合考虑FIR滤波器与IIR滤波器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均值滤波器与Elliptic滤波器串联滤波的二级滤波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实时性好、精度高、易实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单相配电变压器在低压城网中的应用场合和应用优势,通过对单相配电变压器的结构和单相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单相配电变压器在低压城网中的应用注意,并提出在低压城网建设和改造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单相和三相配电变压器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会使变压器中性点产生暂态过电压,使继电保护发生误动作。针对EFT/B引起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在线路分闸时会引发连锁误动的现象,研究了其对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的影响。在分析断路器场路关系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确定交流电弧熄灭与重燃时刻的方法。对断路器在不同时刻开断、开断不同短路类型故障和不同开断速度等因素对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断路器以约1.4 m/s的速度在电压幅值时刻开断三相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变压器中性点产生的EFT/B过电压最为严重。针对EFT/B、雷电和单相接地3种故障引起的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的特性分析,利用小波包变换策略得到3种过电压的时频特性和能量分布特性,定义高低频能量比值作为判别依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判据能够准确地对这3种过电压做出判别。该文研究旨在为变压器中性点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位移进井筒流动特征,应用质量守衡,动量守衡原理建立了考虑井壁流体径向流入的任意倾角的大位移井筒压降计算模型。普通水平管内单相液流压降模型和Dikken的压降模型是所建模型的特例,在井筒为单相层流、紊流的情况下,对考虑了井壁流体流入的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不同井长和井产量用实例分别计算了单相流情况下井筒的压力分布和压降,计算结果表明,在井筒较长,井产量较高时,不能忽略井筒压力降。  相似文献   

17.
井筒多相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变特性参数等均是温度的敏感函数,因此,精确计算井筒多相流体的温度分布是准确预测其压力分布、进行油井生产参数优化设计和工况分析等的重要基础。文中基于两相流动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垂直井筒及其周围地层温度场的数学模型。依据建立的模型,编制了不同开采工艺下的井筒温度场计算程序,并对单相和两相流体流动下的井简温度场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需要对变压器绕组参数进行精确辨识.利用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辨识方程,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新的参数辨识算法.消除了最小二乘法计算速度慢、计算量大的局限性,可以实现对变压器绕组参数的在线精确辨识.通过Matlab/Simulink对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正确辨识变压器绕组电阻和漏感参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ow-3D软件的消能池三维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ow-3D软件,采用RNG k-ε三维水流数学模型、VOF方法和单相流体模拟消能池水流流动,应用GMRES方法求解离散方程.根据设计提出的闸下三级消能池方案,不仅验证了水闸的泄流能力,还计算了消能工况水流条件下消能池的水流情况,并且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具体分析了消能池中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水面线和消能率等水力特性.结果显示计算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与模型试验的非常接近,流速和水面线的吻合度也很高.计算结果还提供了Fr值、紊动能分布图和流速矢量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三级消能池的水流和消能情况,同时也表明该软件模型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