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  相似文献   

2.
数显技术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这种新的数字检测元件用于机床的地置长度和角度的测量,它比起小型量具、量仪的测量优越得多。因为它直接作为机床位移或角度的动态显示,借助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感应同步器、光栅、磁尺已达到精度0.01~0.001mm,角度±1角秒  相似文献   

3.
数显技术是实现机床检测自动化及控制半自动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它成本低,投资少,便于维修,因此,推广数显装置是目前机械工业的一项重要装备政策。 一、数显技术国内外发展情况 1.国外数显技术发展情况 数显技术是五十年代初首先由美国法兰特公司(FARRANTI)开拓和发展的。其后,英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家先后从美国法兰特公司引进专利进行生产。目前世界上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感应同步器数显精度高,适用于大型机床,环境适应力强,寿命长,以美国法兰特、西德西门子(SI-EMENS),意大利奥利维蒂(OLIVETTI)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机械行业使用的数显检测元件,有感应同步器、光栅、磁尺和容栅以及与它们配套的数显表组成各种数显测量系统。下面介绍我国数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我国数显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数显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为准备研究阶段。当时清华大学、北京机床研  相似文献   

5.
船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船舶工业一直发挥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而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上与日韩造船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近代曾多次失去经济腾飞的机会,如果在21世纪再次失去,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们的任务极其艰巨,而我国工业基础又相对薄弱,基础之一的制造业亟需进行改造和提升,其中机床行业作为装备工业(母机工业)的现状更是令人担忧。 我国机床拥有量占世界第一,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普通机床占96%以上,数控机床占1.9%;年产新机床12万台  相似文献   

7.
传统工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现代化。国外普遍通过自动化来提高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统称“PQC”)。 机床工业,历来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工业。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机床生产厂,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自八十年代以来,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机床产品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及高技术密集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单一产品批量生产型向多品种多功能小批量生产型转变;生产过程向分散化、自动化转变;工艺结构向柔性化转变;配套件生产向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变;控制系…  相似文献   

8.
数显和位移传感器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移传感器及其后续数字处理电路是半个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促进了数显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数显机床、数控机床、半导体专用设备和量器、量具众多的行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从2002年起中国大陆连续保持机床消费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一,产值世界第四。2004年我国机床消费近100亿美元,进口近60亿美元,中国大陆机床的产量已达到32万台。  相似文献   

9.
发展数显技术已经作为我国机械工业的装备政策。1987年第三次全国微电子技术改造机械设备会议上讨论通过的“七五“改造数显机床7万台的规划正在以每年近万台的改造速度进行。这一讲介绍数显技术改造各种机床的实例。一、选型和安装调整 (一)选型 1.联邦德国进口龙门铣床升降行程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 机床工业系统陆续推出了各种数显机床新产 品,尤以数显车床为多。本文拟以加工实例 简介数显车床的使用要领。实践证明,普 通机床设置数显系统之后,能把人工测量变 为连续的自动测量。随时反映被加工件的尺 寸变化状态,从而节省测量工时,提高生产 效率,改善加工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就数显车床而言,是在大拖板的纵向进 给和中滑板的横向进给环节上装置了数显系 统,如图1所示。数显仪多设在床头箱上方, 且可在水平面内旋动,以便操作者观察读数。纵向数显尺为固定件置于床身背面,横向数 显尺为移动件置于中…  相似文献   

11.
车床是我国当前机床工业生产和出口中最多的一类产品.其数量名列前茅.广州市机床工具公司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其普通车床的出口数自1979年统计以来,已连续10年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机床产品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是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潜力最大的领域.但目前的状况是,无论是机床还是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乃至全国总出口贸易额,在世界相应领域的出口贸易中均占很小的比重,且地位不稳固,这表明,我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投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又给方兴未艾的我国船舶制造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还是谨慎行事伺机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要逐步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制造业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这个过程对低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步减少,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大量农村低技术技能型劳动力需要从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高职院校面向农民工扩招为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提供了机遇,对农村劳动力提升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对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数显应用十分普遍。在美国,五十年代初期发明感应同步器以来,逐步发展为专供测量的数显装置。六十年代末期,美国提出数显革命,大量采用各种数显改造旧机床,平均提高效率20%以上,在新机床方面(包括一般机床和精密机床)也采用了数显装置配套。七十年代以后,国外光栅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磁尺自七十年代投入市场以来,也在不断发展。据国外考察报告介绍,日本有的具有五十年历史的老厂,数显机床占现  相似文献   

15.
机床数显技术的发展确立了作为机床位置反馈的传感器,也促进了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发展。由于传感器和数显表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使机床数显装置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机床数显装置的生产已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相似文献   

16.
数显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改造与配套,给企业带来了技术与经济上的双重效益。但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普通型数显装置不能实现机床加工中的到位停车,机床操作者感到美中不足,要求进一步改造。为此我们开发了一项技术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机械工业、电机电器、仪表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及其它行业对模具的需求量增加,精度要求提高,六十至七十年代生产的电加工机床很难满足加工要求。为适应我国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老的电加工机床技术改造很有必要。我所1984年初对营口电火花机床厂1968年出厂的一台D6125型电火花加工机床装上光栅数显,三年来工作正常隐定可靠,加工了许多精度要求高的零件。机床改造前,位置精度要求0.10mm的型腔很难保证,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以数控为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扩大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借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了解这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十分重要。一、数显技术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研制感应同步器数显装置,1975年投入工业性应用,由于当时分立元件组成的数显装置价格昂贵,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差,推广曾受到  相似文献   

19.
机床附件是与机床配套完成各种功能,如对工件或刀具的夹紧和分度等。对机床性能的充分发挥、扩大机床的使用工艺性能、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机床附件产品发展水平便成了衡量整个机床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机床附件产品在50,60年代主要以仿制为主,6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自行开发的道路,至今,机床附件产品已自成体系,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发展,机床附件产品的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为了促进我国机床附件行业的发展,在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机床附件分会和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床附件分技术委员会,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简单的回顾 我国组合机床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50年代初期,随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引进了苏联组合机床技术和人才。经过消化吸收国产化后进入创新阶段,形成了我国的组合机床行业。70年代初期,我国组合机床行业用自己的具有60年代水平的组合机床装备了第二汽车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