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体冷凝法成功地制备了平均粒径约20~100 nm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CuPc)纳米微粒,并讨论了不同的热场空间分布范围,加热温度对CuPc纳米微粒的粒径及其聚集态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真空热蒸发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得酞菁铜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了酞菁铜薄膜的结构特征,并对薄膜的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与L-B法的比较,发现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的酞菁铜薄膜结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用真空热蒸发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得酞菁铜(CuPc)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了酞菁铜薄膜的结构特征,并对薄膜的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与L-B(Langmuir-Blodgett)法的比较,发现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的酞菁铜薄膜结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在氩气保护下,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PF6]}为介质,用钠-钾合金还原氯化亚铜,制备了铜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转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了所制备铜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铜纳米微粒对离子液体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下反应1 h所制得的铜纳米微粒具有立方相结构,其粒径在40~50 nm之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铜纳米微粒反而使得离子液体[BMI][PF6]的减摩抗磨性能变差,显示两者具有对抗效应,不宜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5.
杨丽梅  景山 《功能材料》1992,23(6):363-366
本文研究了掺碘酞菁铜多晶粉末压片及其与酞菁镍多晶粉末混合物的压片电导率对温度的依赖性。并观察到它们均存在“金属—半导”性转变。用非均相结构模型定性讨论了这种现象,并用作者曾对掺碘酞菁镍多晶粉末压片导出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简化公式:σ=[AT~2+B+Cexp(△E/2k T)]~(-1)拟合了实验测试结果。所得的拟合曲线与实验点相符甚好。  相似文献   

6.
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尚晓娴  蒋丰兴 《功能材料》2007,38(A05):1921-1922
将壳聚糖与环氧丙烷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取代度为0.56的羟丙基壳聚糖。改性后的羟丙基壳聚糖水溶性增强,将其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利用离子凝胶法,与一定浓度的多聚磷酸钠反应,形成了粒径在500~700nm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TEM图像显示制备出的纳米微粒形状规整。  相似文献   

7.
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改荣  徐绍红  杨军 《功能材料》2002,33(5):521-523
以硬脂酸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条件,探讨了分散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烧结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射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BET)测定,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NO3)2与CH3(CH2)16COOH的摩尔配比控制在1:1,于90℃反应20min,在470℃热处理3h,得到立方相氧化镁钠米微粒,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6nm.  相似文献   

8.
《中国粉体工业》2007,(1):29-29
该项目位于济源市孔山工业带裴村境内,占地约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650万元,年可产可分散性铜纳米微粒200吨。日前市环保局组织省、市10余名专家对该项目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价。预计明年3月份动工。该项目的实施,对于五龙口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高科技项目比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位同生法制备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发明的原位同生法成功地制备了摩擦材料用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经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树脂中含有单质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铜粒子的形貌:呈球形,粒径为10nm~40nm。通过热重分析和冲击试验,对合成树脂的热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制备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半分解温度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含量为7%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制备树脂基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在含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建立了纳米铜粒子与酚醛树脂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纳米铜提高酚醛树脂热性能和韧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无机非金属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相法、液相法及气相法制备无机非金属纳米微粒的方法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超临界水解过程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78nm的ZnO纳米微粒。将制备的微粒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产物为纯度较高的ZnO微粒,微粒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且粒度分布集中。试验同时考察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系统总流量和支路流量比等各过程参数对微粒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的升高,制备的微粒粒径有明显的增大趋势;随系统总流量的提高,微粒的粒径减小;随支路流量比的增加,微粒的粒径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平桂  任碧野 《功能材料》1999,30(4):350-351
半导体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是独特的特性赋予了该类材料崭新的光电性能等。文章分析比较了这种常见几种制备方法;并对近年来它们在光电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药学、医学、催化化学和磁记录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广泛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和模板法等,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还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药学、医学、催化化学和磁记录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广泛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和模板法等,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还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乳体系相行为研究及铂纳米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正辛醇 -环己烷 -H2 O微乳体系相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表观稳定的微乳体系的吸光度的变化 ;然后采用 3种CTAB与正辛醇配比的微乳体系在 30℃下制备出了Pt纳米微粒 ,还原剂为水合肼。经透射电镜分析得出 :溶水量较大的微乳体系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 (d =3nm)且分布极为均匀的铂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6.
非晶合金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殊功能,但摩擦领域尚未见其应用报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谱(EDS)等对钢球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30 nm,表面被氧化;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尤其当浓度为1.0%时,磨斑直径从0.54 mm降至0.38 mm.其抗磨减摩机理为:Ni-B非晶态合金纳米微粒在摩擦过程中沉积并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由氧化镍、氧化硼、铁氧化合物及有机吸附物组成的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润滑防护膜,从而改善了基础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体铜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纳米晶体铜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将其划分为粉末冶金法、电沉积法及强烈塑性变形法3类,对于各类方法均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纳米晶体铜的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到纳米晶体铜最终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微乳技术制备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荔松  沈辉 《功能材料》2001,32(6):580-582
综述了微乳技术制备的纳米微粒的研究现状,并对微乳液的配备和实验中影响纳米微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磺化酞菁铜单分子复合膜及其光电导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又一  徐志康 《功能材料》1993,24(4):344-347
用吸附法制备了无脂链磺化酞菁铜LB膜,紫外光谱表明所制备的LB膜具有很高的有序性。以上述磺化酞菁铜LB膜为光生层,制备了机能分离型有机光电体。研究结果显示经结晶紫敏化后的该类光电导体具有良好的光导特性。这与磺化酞菁铜分子排列的高度有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硝酸铜、柠檬酸和氨水为原料,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含铜凝胶,在氮气气氛下将干凝胶煅烧得到纳米铜粉,探讨成胶反应温度、原料配比、pH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确定最低煅烧温度;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铜粉的过程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实验产物进行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将柠檬酸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控制为1∶2时溶解混合,调节pH为7,在80℃下制成凝胶,在100℃下干燥后,250℃下煅烧0.5 h,可制得粒径为7090 nm的球型铜粉;推断干凝胶的结构主要为柠檬酸根与铜离子以双齿配位,以及部分为桥式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