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湖泊的富营养化污染过程中,氮起到重要作用,湖泊底泥是氮的载体.对马鞍山雨山湖底泥中凯氏氮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在垂直分布上,凯氏氮含量随底泥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出现"陡降型"和"缓降型"2种类型.在水平分布上,不同样点凯氏氮含量也不同.表层泥中TKN含量高低受水体运动及水生植物的影响;中下层主要受沉积底泥厚度的影响.底泥中颗粒大小与TKN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颗粒含量越大,TKN含量越高.底泥间隙水中TKN含量大于水体中TKN含量.底泥疏浚必须确定合理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通过试验提出了底泥沉积量预测模式.对齐齐哈尔和安达两市稳定塘底泥沉积量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该预测模式较精确地反映了我国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同时对与之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稳定塘生产运行管理和设计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轮底泥修复实验研究了沸石类型、覆盖密度及上覆水氨氮浓度对挂膜沸石覆盖层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改善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类型直接决定挂膜沸石覆盖层能否持续有效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孔径在8 nm左右的沸石F1表面才能附着有效降解氨氮的微生物,从而具有较强的原位再生能力,通过不断削减底泥氨氮(各轮底泥氨氮削减量为23~30mg)和上覆水氨氮(削减量达18 mg)来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将上覆水氨氮浓度控制在0.4~0.8 mg/L,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挂膜沸石能否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也与沸石覆盖密度和上覆水氨氮浓度有关,当覆盖密度大于1.46 kg/m2时、上覆水氨氮浓度低于4.28 mg/L时,覆盖挂膜沸石F1能够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使水体氨氮浓度满足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有机毒物环境归宿模型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松花江有机污染现状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稳态非平衡流动系统逸度模型概念为基础,建立了有机毒物环境归缩模型,采用TurboC2.0编程,实现了对有机污染污染物在大气、土壤、水、底泥、悬浮物和水生生物等环境各相的浓度分布、各种迁移转化作用的过程速率、积累量及滞留时间等环境化学参数的计算机模拟与预测,该模型极计算机软件对有毒化学品研究与管理、评价其排放到天然水体的环境风险性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水文地球环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中氮表现形式的控制机理,为地下水修复与水源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室内动态实验模拟污染河流中的氨氮渗入地下后的迁移转化过程.实验土柱中装填入浑河流域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在110 m深的钻孔地质剖面中有代表性的岩层,通过间歇监测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离子、锰离子、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pH值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三氮转化的机理及周围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pH<7,高含量铁、锰离子所营造的还原性环境中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氮素形态.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发现:氨氮与环境中的锰、高锰酸盐指数呈正相关;与硝酸盐氮负相关.结论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场与饱水岩层的岩性和结构对氮转化的方向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生物学角度,提出利用生物硝化-反硝化、天然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污水灌溉及氧化塘等生物学方法,达到去除水体中N、P等物质的目的,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典型山区轻度营养型水库底泥氮磷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府水库作为山区轻度营养型水库,其流域相对独立,水库周边群山环绕,流域内以农田、果树种植为主,无工业污染,研究其富营养化变化规律,特别是其内源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采集了水库不同区域的底泥沉积物样品和对应水样,并利用室内柱状静态模拟实验对尹府水库底泥营养盐的释放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水库不同区域营养物质的释放通量具有空间各向异性,其释放通量的最小值位于入库区域附近,最大值位于出库区域附近。通过计算可知,枯水季底泥TN、氨氮的释放量分别为49.3t和28.1t;而底泥作为上覆水硝态氮和TP的"汇",枯水季的吸附量分别为28.4t和1.3t。与中营养化、富营养化水库相比较,底泥中的TN、氨氮和硝氮的释放规律是一致的,即TN、氨氮表现为上覆水体的内源,硝氮表现为上覆水体的"汇"。然而,底泥中总磷的释放规律明显不同:中营养化、富营养化水库的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磷,但轻度富营养化尹府水库的底泥吸附上覆水体的磷。实验结果可为轻度富营养型水库的水质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泊底泥氮释放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校园水体底泥进行静水和动水状态下的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得出上覆水中氮营养物在静水释放过程中,水中总氮的平衡浓度与水土比的关系;以及释放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在扰动强度较大(GT=1280)、充氧水平较高(46L·d^-1)时底泥向水体释放的总氮浓度升高。结果表明,采用静水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底泥中氮营养物释放速率,为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大量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报道中一些硝化菌存在硝化效率低、亚硝态氮累积严重等问题,从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底泥中成功分离得到一株可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W-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对该菌株进行了氨氮去除特性及氮转化途径的研究,当NH4+-N的浓度为...  相似文献   

10.
黑臭水体在我国水环境中非常普遍,且呈增多态势。黑臭水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因此,黑臭水体的治理刻不容缓。以龙潭川为调查对象,检测了水体及底泥中重金属、COD、氨氮等主要指标,重点分析其黑臭水体的成因和机理,并根据龙潭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川内环保清淤,沿川雨、污水管线重新规划,水生植物修复川内黑臭水体,建设川内水生态、长效修复工程,建设河道补水工程,建设沿川两岸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质保障的长效机制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A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submodel and a crop-growth submodel have been set up and incorporated to the 2D nitrogen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simulation model Nitrogen-2D. The coupled model Nitrogen-2D considers all the important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such as mineralization, immobilization, denitrification, nitrification, volatilization, root uptake and soil adsorption in the soil.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nitrogen dynamics for the experiment in four lysimeters under sewage irrig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describe the water content and ammonium nitrogen content distribution well but simulate the change of the nitrate nitrogen poorly.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everely, especially by the parameter of n. The model is much less sensitive to N dynamic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2.
电解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氨氮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强化电解法处理难降解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效果,采用三元电极电解经生化-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对渗滤液中氨氮的降解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氨氮质量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反应的降解动力学特征.通过改变电流密度、pH、起始NH3-N质量浓度等不同工艺条件,考察电解法对渗滤液的NH3-N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电解反应渗滤液中的NH3-N降解迅速,其降解过程符合拟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拟零级反应速率常数k受电流密度、pH和进水NH3-N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建立了以该三因素为影响因子的k值经验模型,动力学模拟的NH3-N出水值与实际运行的测量值较为接近.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电解法进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后续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利用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UASB(厌氧)、SBR(好氧)与陈腐垃圾生物反应床(ARF)、蚯蚓生物滤床(EF)组合处理上海老港填埋场调节池渗滤液.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中UASB单元去除容易降解的有机物,COD的去除率控制在35%,为下一步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提供必要的碳源;SBR单元则通过低氧曝气控制DO在0.8~1.2mg/L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去除50%以上的TN;ARF和EF是作为后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剩余的COD和TN(分别达到26%和73%),其中在ARF的进水中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C/N为1)实现反硝化去除积累的NO2-N.组合工艺出水BOD和NH+4-N均优于二级排放标准,但出水COD超过1000mg/L,需要增加物化工艺去除难降解的腐殖质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假丝酵母菌株N6降解氨氮的研究

王 凯1,2,孙亚文1,李斯琪1,张瑛洁1,程喜全1,马 军2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

创新点说明:

发现一株假丝酵母菌株,具有较高的氨氮降解能力,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化后用于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仍然显著,表明将该菌固定化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

将高氨氮处理效率的菌株N6固定化,以期通过固定化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研究方法:

从山东威海金海湾排污口分离出一株假丝酵母菌,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将N6固定,考察了固定化N6的氨氮降解能力以及稳定性,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材料以及最佳固定化条件。利用SBR反应器探究固定化N6的应用情况。

研究结果:

1)当固定化材料PVA, SA, CaCl2的浓度分别为9%, 1.5%, 2%时最适合N6固定化,在此条件下,固定化N6的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7.97%。

2)稳定性测试表明固定化N6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固定化小球在测试条件下未出现破碎现象。

3)固定化N6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24h,N6接种量3%,pH 8。

4) 固定化N6在SBR反应器中表现出非常好的氨氮降解能力,去除率稳定在95%-99%。

5)在固定化N6的应用过程中,最适添加量为15%。

结论:

固定化高效菌株用于废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前景。高氨氮处理效率的假丝酵母N6固定化后氨氮降解能力仍然较强。固定化N6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固定化N6应用到SBR中,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氨氮去除率。

关键词:氨氮废水;固定化;假丝酵母菌属;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孔混凝土为生态护岸载体,联合微生物、绿色植物等生态因子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来研究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RT)为6d时,系统对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0.9%、13.4%、81.4%、96.8%和67.7%,相比硬质化岸坡的空白渠,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5.0%、70.8%、42.4%和34.6%。通过该系统中多孔混凝土载体、水生植物和基质上富集的微生物等生态因子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物、氮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中17α-炔雌醇(EE2)的去除途径与机制,采用静态试验、动态吸附试验和连续流试验研究了菌藻塘和浮萍塘中EE2的降解与吸附特性,并进行了静态试验的质量平衡计算;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EE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接种的藻类和浮萍提高了废水中EE2的去除率.在持续180min的动态吸附试验中分别有25%和80%的EE2被藻类和浮萍所吸附,但6d的EE2质量平衡试验结果却显示被吸附的EE2只占6%,说明生态塘中的EE2首先被生物质快速吸附,而吸附态的EE2又被系统中的微生物进一步降解.连续流试验的结果也显示即使废水中的EE2质量浓度为ng/L级,菌藻塘和浮萍塘仍能有效地将其从废水中去除.吸附和生物降解是污水生态塘处理工程中EE2去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氨氮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亚硝化过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内循环生物流化床(ITFB)短程脱氮处理高氨氮废水,在小试ITFB反应器内考察了氨氮浓度对生物膜亚硝化特性的影响.通过5个月的连续试验,研究了ITFB反应器历经启动培养、短暂亚硝化、硝化系统破坏、硝化系统恢复、完全硝化五个过程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转化规律及游离氨毒性作用对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初期出现了短暂亚硝化,平均亚硝化率为79%;在进水氨氮浓度增加到300 mg/L时,系统再次实现了亚硝化,平均亚硝化率达81%,但由于游离氨浓度的影响使得系统硝化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系统氨氮去除率降低至22%;系统恢复后,亚硝化现象不明显.反应器内游离氨浓度随进水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至8 mg/L时,系统内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活性均受到抑制.通过提高进水氨氮浓度来实现系统短程脱氮过程稳定运行的可逆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在常温下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C/N比废水.结果显示:在填料填充比为40%、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25 mg/L条件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4 mg/L左右,氨氮去除率在80%以上,硝化效果突出;进水C/N不足1时,TN及COD去除率分别能达到55%、60%以上,说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处理极低C/N废水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难以实现高效生物脱氮的问题,采用中试规模的A/O-MBR反应器,通过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氮化物,并考察反应器系统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不同进水碳氮比时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 500 mg/L、碳氮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21 d的条件下,COD和T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说明系统实现了低碳氮比垃圾渗滤液高效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