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质,精细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SLG东区致密气藏的储层岩性识别、储渗特征和含油气性质分析,利用区内50多口井的500多个不同类型的试气储层测井多参数的统计分析结果,开展了10多种不同系列常规测井技术划分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的有效性优化评价,提出了致密气储层评价中选择经济实用、最佳匹配的测井技术系列的原则;利用实例分析了应用效果。其中孔隙度系列以密度测井、声波时差测井效果最好,岩性系列以自然电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效果较好,电阻率测井系列以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效果最好。该研究为加强测井系列采集和资料深化应用、开发新增气层有效厚度新方法项目、实施经济实用测井技术系列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提升了致密气储层测井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3.
油气储层产能的预测评价是油气储层动态特征的一个综合指标。从产能公式分析出发,推导出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电阻率和有效厚度是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储层油气产能与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能够有效反映复杂孔隙结构的储层品质指数,充分利用静态测井数据表征动态产能主要因素。利用模糊关联多参数分析方法建立相对完善的油气储层产能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模型,达到利用测井手段预测产能,优选试油层位,指导油田勘探开发的目的。对M地区特低渗透储层进行了产能快速预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瓦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AS油田沿河湾地区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通过该区长6特低渗透储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孔隙度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在该区长6目的层段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克服了单一测井参数不能准确表征特低渗透储层中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的问题,特别是有效避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含油有利区,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常规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控制,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倾角、密度、规模、开度、孔隙度、渗透率等表现出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不同的特征,不同特征的裂缝对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不一样,结合实际的地质特征,分析不同形态和发育程度的裂缝对常规测井曲线形态的响应特征,根据岩心和成像资料建立其响应模式,以此指导非取心井和非取心段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裂缝识别。水平裂缝和网状倾斜裂缝对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相对明显,可以根据曲线特征直接识别;而高角度裂缝响应较差,但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放大裂缝对常规测并曲线的响应,以此来识别高角度裂缝。该方法在QX构造须二段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效果良好,并进一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高度小于30cm的裂缝不容易识别,大于30cm的相对较容易识别;裂缝的开度越大、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高,识别效果较好,反之,开度小、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的裂缝识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层产能的预测评价是油气储层动态特征的一个综合指标,可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合理配产提供合理的依据。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产能,却一直是测井解释分析家们所致力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产能公式分析出发,推导出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电阻率和有效厚度是影响储层产能采油指数Jo的主要参数。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储层油气产能与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静态测井数据表征动态产能主要因素,力图做到动静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多参数分析方法建立相对完善地油气储层产能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模型,达到利用测井手段预测产能,进而优选试油层位、指导油田勘探开发的目的。对M地区特低渗透储层的进行了产能预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非均质储层识别有利沉积微相与边缘相分辨率低的特点,基于GGY油田长6有利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过渡相分流河道侧翼微相成因标志与测井响应特征关系的分析,阐明了水动力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变化对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起着控制性作用,可利用测井多参数指示沉积能量变化反馈有利沉积微相与边缘相的变化特征。通过沉积成因标志划分的不同类型沉积微相测井响应参数及其敏感性的综合分析结果建立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测井多参数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理论及其相关分析技术实现了沉积微相向测井相定量化转换模型,提升了测井定量评价沉积微相的能力,可有效避免利用砂层厚度或砂地比评价划分沉积微相带来的失误。采用优势相原则,确定该区长621期由北东向南西三角洲前缘有利沉积成因单元储集砂体叠置连片发育的规模、范围及非均质性特征,为特低渗透油藏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松辽盆地十屋油田下白垩统营城组特低渗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岩石物理实验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该地区特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孔、渗、饱储层参数模型,并通过对测井、试油、压汞等资料分析,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以满足油田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的需要,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致密油储层岩性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使有效储层与非储层、油层与水层、工业产层与低产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非常小,测井对比度低。通过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系列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适应致密油储层的测井仪器精度要求,并在现有测井仪器精度条件下,发展了满足非均质和非线性要求的解释模型:选取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密度(DEN)和电阻率(Rt)四条测井曲线,采用模糊综合聚类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模型,结合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建立了可变岩电参数饱和度修正模型,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气藏测井评价的重点不尽相同.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气藏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气藏.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岩性是影响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类型和产能的主要因素.同一岩性储层的孔渗关系、孔隙类型和结构、储产能力、电性响应特征趋于一致;随岩性的变化,"四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发生变化.由此提出利用测井资料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即在储层"四性"关系精细研究和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岩性建立不同的参数解释模型.在提取气层识别参数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岩性干扰,采用多参数综合识别气层.对于复杂岩性气藏,该技术思路具有一定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分布低渗透率、特低渗透率油气藏。这类油气藏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含油气性不均,微裂缝发育,岩性、物性对储层电性的影响大于含油气性的影响,油气层和水层测井响应差异小,储层识别难度大,用声波-电阻率判识流体性质显示出方法单调,难以准确地判断储层流体的性质,加入放射性密度测井,在判断储层岩性、物性、渗透性、识别油气上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14.
辽西低凸起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岩心、薄片及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和地震相干体切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辽西低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垂向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含油层段物性特征及裂缝发育带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的变质岩储层岩性包括混合岩类、区域变质岩类和碎裂岩类等三种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利用成像测井和双侧向等常规测井解释总结出五种测井响应类型并描述其识别特征,结合孔隙度测井对含油层段孔隙度范围和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研究,并依据相干体切片分析了反映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断裂信息维数与油气藏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从垂向和横向上揭示有利储层分布,为成藏综合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准确、高效的评价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岩性,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元素扫描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参数建模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永探1井整体以基性火山岩为主,放射性低,结合岩心和测井分析结果,将岩性主要划分为玄武岩、含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熔岩;②永探1井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次级喷发旋回,测试获气井段岩性主要为含角砾凝灰熔岩,寻找规模优质喷溢相含角砾凝灰熔岩储层是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下一步勘探的重点;③永探1井整体表现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采用变密度骨架和变声波时差交会法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吻合度最好;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阻率法对火山岩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非电法的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和泊松比法在该井流体判别中应用效果良好;⑤推广测井新技术应用,取全取准测井资料是该盆地下一步火山岩勘探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牛地气田低渗、低孔致密岩性气藏,建立了一套适用的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通过分析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四性"关系,深化了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低渗致密含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认识;分类提取了测井特征参数,建立了大牛地气田的气层测井划分标准和分类评价标准,为正确评价储层及气层提供了技术条件。提出了对储层进行产能预测评价的方法——测井参数优化合成法,利用孔隙度、有效储层厚度、密度、电阻率、泥质含量、声波时差和含气饱和度,分不同层组建立了无阻流量的合成系数公式以及无阻流量的估算公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较吻合,为油气井后期测试投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古潜山油气藏研究已成为辽河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测井评价的难点包括:①岩石骨架矿物成分变化大,岩性测井划分困难;②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裂缝发育,储层识别率低;③缺乏有效的裂缝性储层参数计算方法,包括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饱和度等;④裂缝型储集空间内流体类型的识别和评价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研究重点是①与②,在常规测井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CS、成像等测井新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建立完善复杂的岩性识别方法及储层评价方法例如:测井曲线响应值法、交会图法、ECS测井分析、多矿物组分分析(Optima程序)等;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提高对该类储层的认识,进而提高古潜山储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由于其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原因,使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正确识别气层的难度增大。文章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田测井特征受岩性物性作用比较明显,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的测井特征与含气特征不同,电性上高低电阻率气层共存。在综合利用成象测井新技术提供的新方法及多信息、高精度参数,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核磁共振变等待时间的测井参数,提出了对致密气层识别有效的气层识别新方法,主要为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差谱法、移谱法,基于交叉偶极声波测井纵波差值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低孔、低渗致密气层和低阻砂岩储层的气层识别问题,提高了测井识别的准确率,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岩性、微裂缝发育的岩性圈闭型隐蔽性油气藏,录井油气显示级别低,在常规测井曲线上油气层的响应特征不明显,油气层评价遇到较大困难。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等测井资料,总结出该地区的测井评价方法,在新井生产和老井复查精细解释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