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点的总结,阐述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要点,根据结构体系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各种组合结构构件和结构体系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类型、组成方式及受力特点,并研究了最新的组合结构形式,指出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可以造出各种经济效益好、性能优越的结构来。最后探讨了组合结构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组合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华锋 《山西建筑》2011,37(22):45-47
围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组合结构的受力特征及优缺点,并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组合结构构件中连接件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达  暴育红 《山西建筑》2005,31(2):41-42
论述了组合结构构件在整体结构中的关键作用,从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连接、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等方面,介绍了几种基本组合结构中连接件的设置与构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若  王明贵 《建筑科学》2003,19(5):16-18,2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中的主体结构由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组成,为检验这种梁柱节点设计构造的抗震性能,我们做了两个足尺节点拟静力试验,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承载力及变形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介绍主要试验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瑾 《山西建筑》2015,(4):43-44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受扭承载力、抗火性能、节点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指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混凝土内部型钢的存在可使组合试件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庄发玉 《福建建筑》2014,(10):93-94
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对混凝土内钢筋与钢构件连接接头进行了技术探讨,总结形成完整的一套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构件与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体系。由于其具有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近年来在部分跨度大、荷载大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对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特点作出分析,进行了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结构与传统组合结构的对比分析,为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结构的选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童公明 《福建建材》2013,(11):17-19
本文介绍了在工程上经常用到的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三种类型,并详细地探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及工程应用,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类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种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板与型钢组合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性能,开展了4组12个试件(3个整体式现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9个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的推出试验,分析了该组合结构的破坏形态、荷载-滑移曲线及极限受剪承载力.结果 表明,整体式现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栓钉剪断;而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表现为局部的栓钉剪断和混凝土剪切破坏,装配式现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极限滑移较整体式现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增加1倍,延性得到明显改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极限受剪承载力约为整体式现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的80%,并满足规范要求;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进行粗糙处理后,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试件极限受剪承载力提高5%,抗剪钢筋直径由14am增加为20mm时,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试件极限受剪承载力提高10%.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木结构叠合梁与组合梁弯曲受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乾  闫维明 《建筑结构》2012,(4):157-161
采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古建筑木结构叠合梁与组合梁弯曲受力问题。以工程中常见的矩形木梁为例,讨论了如下3个问题:1)单梁开裂形成叠合梁后的弯曲受力性能;2)叠合梁与组合梁弯曲受力性能的区别;3)古建筑叠合梁"工字形"抗弯截面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单梁开裂后形成叠合梁,将导致截面弯应力峰值大幅度增加;2)单梁加固采用组合梁做法比叠合梁做法更能节约材料且效果更好,且采用钢材加固木梁比木材加固木梁所需截面尺寸小;3)古建筑叠合梁"工字形"截面与相应等高度矩形截面相比,受弯承载力变化不大,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顾磊  傅学怡  陈宋良 《建筑结构》2006,36(9):50-51,85
RC宽扁梁转换结构介于梁式转换和板式转换之间,其布置可看作厚板在零应力区、低应力区掏空减薄构成,也可看作普通转换梁截面加宽减高构成。通过宽扁梁转换结构的一个实例,分析了宽扁梁转换结构在重力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RC宽扁梁转换结构弱化了转换梁抗弯刚度,有利于改善地震作用(特别是罕遇地震)下框支柱应力集中,避免框支柱率先破坏,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抗震延性需要。RC宽扁梁转换结构减低了转换梁截面高度,有利于提高建筑使用空间,降低层高,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H型钢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H型钢梁模型,并利用CONWEP方法对其施加爆炸荷栽。分析了当炸药位于钢梁正下方时,作用在H型钢梁上的爆炸荷栽压力分布和H型钢梁在爆炸荷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炸药位置等参数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作用在钢梁上的爆炸荷栽最大超压峰值出现在炸药投影点处,其他点处荷载超压峰值与最大超压峰值的比值与炸药距离H和距投影点的距离R有关;在爆炸荷栽作用下,H型钢梁易发生端部剪切破坏,其塑性变形主要出现在梁端部腹板处;随着炸药靠近梁端部,使得钢梁发生端部剪切破坏时的最大比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14.
梁上运架梁技术在大跨度薄壁U形梁架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施工技术》2012,41(5):41-44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工程8标段工程实践,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在大跨度轻型薄壁U形梁上进行"梁上运梁、梁上架梁"的一体化施工技术,即采用现场浇筑桥梁下部结构,工厂预制上部结构(预应力U形梁),大型运梁车运输至架梁基地,龙门起重机集中上梁,梁上运梁台车运梁,架桥机架设,运架一体的架梁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对施工周边环境干扰小、适应性强、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可很好地解决在水网密集地区、地面道路等级低下的地区运梁和架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大跨度梁,分别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梁、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计算,并对其受弯承载力、挠度、裂缝、梁高度、用钢量等技术指标加以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大跨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减轻自重、提高材料使用效益、提高抗震性能、降低造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进一步加深工程师对此类组合结构的工作机理、特性、应用方面的认识,并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组合联肢剪力墙体系联系度Dc的概念,推导了其计算方法,阐述了联系度在组合联肢剪力墙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并讨论了钢连梁或组合连梁的抗震设计、连梁与钢筋混凝土墙肢连接节点的不同构造方式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10个不同连接构造的足尺钢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了标准栓焊连接节点、标准全焊连接节点、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梁翼缘局部削弱型节点以及梁贯通型节点在梁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梁翼缘局部切割削弱和梁翼缘加盖板节点的梁的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3,梁贯通型节点、梁下翼缘加腋节点和梁翼缘打孔节点的梁的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2,其余类型节点的都小于0.02。对实测的梁翼缘和腹板的应力分布的分析表明,梁根部翼缘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是其脆性断裂破坏的原因之一。建议钢框架梁柱连接优先采用梁翼缘加梯形盖板节点和梁下翼缘加腋节点。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预应力简支组合梁的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同时通过对算例的计算分析 ,比较了普通组合梁和预应力组合梁的受力性能 ,以及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 ,这对预应力组合梁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鱼腹梁钢支撑作为一项基坑内支撑新技术,具有大跨度、大空间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中,但关于鱼腹梁结构的刚度研究还很少.为便于分析,本文对鱼腹梁的腹杆作简化,同时把鱼腹梁看作是两端固定的结构梁,通过位移法及MATLAB程序求解鱼腹梁的受荷变形.引入"等代抗弯刚度"的概念,把鱼腹梁看作是钢围檩在直腹杆和钢绞线联合...  相似文献   

20.
在圆形环梁节点基础上提出方形环梁节点,借助ANSYS软件建立了两种节点形式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通过分析方形环梁节点抗剪环、环梁混凝土及其钢筋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节点的抗剪、抗弯机理,并与圆形环梁节点进行对比,推导了方形环梁节点抗弯承载力设计公式,就影响梁端弯矩分配的几个主要几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形环梁节点中环梁受力较为均匀,其配置直线型的钢筋更有利于内力的传递;方形环梁梁端弯矩一部分由环梁上部受拉纵筋和下部受压混凝土形成抵抗力矩来承担,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环梁扭矩,这两部分弯矩分配的比例受到节点几何因素的影响,其中环梁高度的影响最为敏感,环梁越高,分配的扭矩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