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冰  陈易 《住宅科技》2014,(9):41-45
运用类型学理论,从建筑形态操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依据类型学"元设计"理论和建筑性能模拟,通过在形态特征与能耗、形态与被动式设计、形态与主动式设计三方面的研究,挖掘建筑形态操作与低碳节能的关联性。论文提出了这一研究的框架和初步结论。这一方法符合建筑师的思维习惯,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为建筑师提供科学的、便于使用的低碳建筑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2.
侯恩哲 《建筑节能》2013,(11):25-25,33
2013年11月3日,"招传统建筑之魂,筑现代建筑之梦"暨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在交流建筑创作的同时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建筑师分会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先生出席会议,并作《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的主题报告,并为十八位"辽宁省优秀女建筑师"颁奖。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阿道夫.路斯(Aldof Loos)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同时也最具争论的建筑师之一。自二十世纪以来,不乏建筑理论家(如塔夫里、佩夫斯纳、弗兰姆普顿等)对路斯及其建筑思想的进行研究与解读。而他不仅仅只是提出了"饰面理论"与"体积规划"等建筑理论,也给我们留下了谜一般的背影。对于这样一位独特的建筑师,人们对他的态度总是矛盾的。Alan Colquhoun在其著作《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中用"特立独行"("maverick")1这个词汇来描述这位充满迷幻色彩的现代建筑史上"非先锋"的先锋2。本文,作者用关键字矛盾与分裂表述自己对于路斯及其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世界建筑》2011,(12):14-17
"年轻的不同"青年建筑师论坛 由建筑学报杂志社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年轻的不同"青年建筑师论坛于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举行(图1)。论坛邀请了文兵、张彤、梁井宇、吴朝晖、叶依谦、祁斌、褚冬竹、华黎、王刚这9位知名青年建筑师进行演讲,他们分别来自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独立事务所,  相似文献   

5.
信息综述     
《新建筑》2010,(3):146-146
"绿色建筑创作"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激励中国建筑师的绿色建筑设计意识,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绿色建筑青年委员会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10年5月10日在武汉召开了“绿色建筑创作”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张津奕现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级建筑师、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绿建委委员、全国绿色建筑评审专家以及天津市工程评标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首届津门女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褚冬竹 《新建筑》2011,(3):39-44
城市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交通问题"。针对"交通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可借鉴"针灸"的原理,从关键地段、关键建筑入手。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建筑师需建立"建筑、交通一体化"观念,将"城市交通"作为内在要素纳入建筑设计范畴综合考虑,实现在"车行主导"背景下高质量地"步行融入"——这既是对城市本质目标最切实的回应,也是当下的一种建筑师策略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路培     
《世界建筑》2014,(9):16-19
第25届世界建筑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 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5次世界建筑大会于2014年8月4日-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42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图1)。本次大会主题为"别样的建筑",以呈现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社会结构中的建筑和建筑师的状态;内容分为"适应"、"生态"、"价值"3部分。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世界建筑》2009,(8):12-15
北京奥运建筑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奖 7月14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公布了获得2009年建筑国际奖的名单,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和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在内的15个建筑项目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0.
《时代建筑》计划在2012—2013年这两年时间的3期杂志里,以10年为剖切面,对"50后"、"60后"和"70后"3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群体(以下简称"50、60、70年代生建筑师")进行系统且整体的梳理与研究。这批建筑师经历了中国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参与了中国30年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的大规模建设,成就了无数的新城新区和高楼大厦,也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无疑,这是一群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正在发生影响的一线建筑师。我们不仅会对这批建筑师进行群体研究,而且会对其中的优秀代表进行个体分析,关注他们30多年来的成长,关注他们对当代中国建筑问题的思索,关注他们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杨廷宝和路易斯.康是两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执业的建筑师。他们的人生历程折射出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内涵,他们的成功显示出文化素养对于建筑师的重要作用。建筑师应该由"艺术家"转变为"文化人",开阔认识建筑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人来说,"建筑师"的称谓是泊来品,从引入起就带着浓厚的西洋味。早期中国建筑师的成长有三种途径:第一,自学成材,如南通的近代建筑师孙之厦,靠爬到屋顶上丈量洋人设计的西洋建筑学习设计;第二,在西方人开设的"打样间"当学徒学建筑,如武汉近代建筑师卢镛标;第三,从西洋或东洋留学归国从事设计。无论哪一种起源,都与西方有着或...  相似文献   

13.
禅宗推崇深远的美学意境,崇尚"抽象"的美,追求简洁、质朴的设计理念,擅长精致、细腻的处理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传统建筑。战后,日本建筑师将禅宗思想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作了独树一帜的日本建筑。这种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创作之路,值得中国建筑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照青  岑岭  董艺 《时代建筑》2012,(5):134-141
文章表达建筑师面对当下中国建筑设计中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倾向,思考用更多富含传统建筑意境的空间处理手法来表达东方哲学中对意境的追求。通过苏州仁恒观棠社区、棠北社区的设计实践,建筑师对建筑布局、建筑院落空间、建筑街巷空间以及材料进行积极尝试,最终用建筑留白、摹画自然、自我消隐的方式诠释了传统建筑意境,用"无"表达了更多的"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3,(9):214-219
建筑师希望将凡尔赛宫打造为流畅且辨识度高的公共设施,有序地引导公众在装饰精美的建筑瑰宝内畅游。场地内的建筑形态已经形成特定风格,并受到适当保护,明显的路径将不同的建筑场地连接起来。建筑师并不着力兴建,而是打造了一个标示符来描述不同的建筑序列和服务设施。场馆前端作为纪念碑式的建筑,如同大教堂的前厅,主要用于接待常规游客。游客可以使用直梯或楼梯直通茶室和会议区,而"雅典风格"的楼层则直通礼堂。  相似文献   

16.
自然设计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66-167
建筑师不要想去做传统的"中国性"建筑,而应去做当代的"中国性"建筑。  相似文献   

17.
张沛瑶 《时代建筑》2012,(5):130-133
《时代建筑》2012亚洲建筑论坛"世界向东·现代建筑的东方智慧"邀请隈研吾、户田芳树、章明、宋照青、岑岭等多位中日知名建筑师们就"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作主题演讲,并围绕当下中日建筑设计实践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杨秉德  池丛文 《华中建筑》2009,27(11):60-62
使用Sketch Up软件电脑建模图式语言表达模式,剖析2000年以后建成,具备完全不同的功能要求、环境要素与构思出发点,但是均使用"建筑领带"设计手法创作的优秀建筑作品,论述当代建筑师应用"建筑领带"设计手法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芸芸 《城市建筑》2013,(21):35-37
文章以历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情况为背景,从"美学叙事"与"文化意义"的角度,以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化记忆作为一种叙事资源在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作品中的运用,同时以中国馆的展览空间为背景,探析中国馆策展人及建筑师、艺术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积极培育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表彰、奖励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2016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于2017年5月17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伊萨·默罕默德先生出席典礼并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