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状糊精(CD)是淀粉在专用酶的作用下,通过分子内的酶,由6-12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键连接而生成的环状低聚糖,也称糊精或直链淀粉。已知的有:由六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α-环状糊精,由7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β-环状糊精,由8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γ-环状糊精,以及由9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δ-环状糊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声波法制备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原料配比和包合时间两个因素对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的超声波法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状糊精与薄衙油的用量比为6.0:2.0,包合时间为5min/次,共1.5h。此方法可用于制备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状糊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β-环状糊精,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尤其适合生产上大批量分析任务。方法相对标准偏差<1%。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特性,建立有效的溶剂体系可提高黄曲霉毒素B1荧光痕量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有助于降低黄曲霉毒素B1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本文采用荧光扫描方法研究β-环状糊精、甲醇和乙腈对黄曲霉毒素B1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β-环状糊精与黄曲霉毒素B1可以形成复合物而增强其荧光强度;但是在AFB1/β-环状糊精复合物水溶液中加入甲醇或乙腈可减小其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环状糊精     
环状糊精(Cyclodextrin)是由淀粉经酶解环化得到的一种产物,由六个以上的葡萄糖以d-1,4糖甙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水溶性白色结晶,常见的有α、β、γ三种,分别由6个、7个和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环状糊精系空圆筒形立体结构,直径随环状糊精  相似文献   

6.
一、环状糊精的生产和安全性多个葡萄糖分子彼此按α-1,4位的碳原子连成串状结构的化合物,由淀粉水解形成的,叫作直链糊精,通常简称为糊精。如果直链糊精两端的葡萄糖分子也按α-1,4碳连接起来,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就叫做环状糊精(以下简写成CD)。  相似文献   

7.
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玉米肽-麦芽糊精糖基化产物,再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糖基化产物与α-生育酚共组装纳米粒子,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参数对于复合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基化产物浓度、玉米肽与α-生育酚质量比、pH对于复合粒子的粒度与α电位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α电位观察发现,通过调节制备参数,荷载α-生育酚的玉米肽-麦芽糊精糖基化产物可以形成平均粒度为80~100 nm的纳米粒子,其表面电荷分布在α23~α32 mV之间。与玉米肽、玉米肽/麦芽糊精混合物相比,玉米肽-麦芽糊精糖基化产物对于α-生育酚具有更高的荷载效率以及更好的pH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苏氨酸,化学名α-氨基-β-羟基丁酸,外观为无色或黄色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醚和三氯甲烷。其主要商品有D-苏氨酸、L-苏氨酸、DL-苏氨酸及其钠盐和DL-磷酸苏氨酸等。  相似文献   

9.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基羟酸钠与β-环状糊精形成的包结物。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法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与β-CD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浓不变时,增加β-CD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上升,并达到纯水的表面张力值。  相似文献   

10.
山药淀粉为基质制备低葡萄当量值麦芽糊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葡萄糖当量(DE值)麦芽糊精的工艺条件.在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麦芽糊精DE值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r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淀粉浆液质萤分数为15%情况下,α-淀粉酶用量8~16 U/g,酶解温度85~105℃,酶解时间5-15 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麦芽糊精DE值为1.63~4.41.  相似文献   

11.
苏涛  王力  王倩 《工业催化》2009,17(12):73-76
采用水解与均匀沉淀法相结合,制备了锐钛型纳米TiO2粉末。以壳聚糖、β-环状糊精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的纳米TiO2为成膜材料,流延法制得分散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采用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测试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研究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及对直接湖蓝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β-环糊精加入量的增加,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降低。复合膜中壳聚糖质量分数80.0%、β-环糊精质量分数16.0%和TiO2质量分数4.0%时,对直接湖蓝的催化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缓释剂——环状糊精。环状糊精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100毫升·25℃,熔点300~305℃,难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食用)。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糊精是1891年在腐烂的马铃薯中首次被发现的。环糊精是指直链糊精两端的葡萄糖分子按α-1,4碳原子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闭合筒状结构。简称CD。多个葡萄糖分子彼此按α-1,4位的碳原子连接成串结构的化合物叫直链糊精。环糊精又有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γ-环糊精(γ-CD)三种类型,它是由淀粉经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而制得,由于八环糊精溶解度低,容易结晶、分离、提纯、无毒性,易生物降解,且成本较低,因此易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凭其卓越的特性已广泛运用于食品工业。本文将浅述八环糊精在化妆品中的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葛根淀粉生产麦芽糊精,研究了淀粉酶的添加量,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中有效成份葛根异黄酮在加工中的保存率。结果表明,用该法得到的麦芽糊精具有很好的水溶性,颗粒的折光性好,溶解后长时间室温下放置无沉淀现象,在保证麦芽糊精质量的前提下所含的有效成份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环状糊精     
环状糊精(简称 CD)是1891年由 Villiers 发现的,于1904年由 Scharclinger 确定了 CD 的特殊结构。CD 是由6~8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呈环状结合的结晶。它的立体构型象一个两端直径不同的中空园筒。简体两端带有许多羟基,小端带伯羟,大端带仲羟基。亲水性很强,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筒体内腔碳上带氢原子,具有疏水性。CD 内腔直径不同,可选择性地吸入各种有机和无机分子,形成络合物。CD 的生产流程基本包括淀粉液化、酶转化、热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环状糊精用于生物法处理工业废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洪灿有机化工和医药中存在大量不同有毒性物质(芳香和脂肪族化合物羟基、卤基、硝基、氨基等的衍生物),生物法废水处理是指生物淤泥中存在的某些酵母菌和细菌降解这些毒性物质。如果毒性物质浓度不超过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7.
环状糊精是由6~8个葡萄糖单体经α-1,4位结合生成的环状低聚糖的同系物。具有独特的能吸附各种物质的包接性质,起到稳定、缓解、乳化、提高溶解度和分散度等多种作用,在食品、香料、医药、农药、化工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环状糊精发现于上世纪末,直到本世纪7O年代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环状糊精生产和消费较多。日本每年消费量达300Ot以上,除本国产品外,还需进口部分产品。我国环状糊精生产始于70年代,江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于1985年完成了年产ZOt环状糊精的工业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温α-淀粉酶酶解地瓜淀粉,制备了低水解程度(DE值)的麦芽糊精。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和淀粉浓度对产物DE值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和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图分析,得到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加酶量20 U·g~(-1)、淀粉浓度20%。  相似文献   

19.
胡萝卜素(叶红素) 性质:C_(40)H_(56)=536.89,存在于胡萝卜、辣椒及各种绿叶等植物中,有α、β、γ三种异构体。为紫红色到暗红色的结晶性粉末,稍有特异臭气。与空气接触易氧化。熔点:α体188℃,β体18℃,γ体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及乙醚,易溶于氯仿、苯、油中。具有与维生素A同样的基本分子结构。在动物体内即变成维生素A。本品有结晶、30%的植物  相似文献   

20.
香兰素     
香兰素是白色至微黄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呈香荚兰豆特有的香气,微甜,易受光的影响。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为香兰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冰醋酸、二硫化碳、碱溶剂和吡啶等有机溶剂中。根据结晶用溶剂的不同,存在α-、β-、γ-、δ-四种不同晶体。香兰素既是芳醚、芳醛,也是酚类。可以进行醛基反应、酚羟基反应、芳环反应。由于各官能团的相互制约,存在一些特殊性能。与大多数醛基物质相比,香兰素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