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5月23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报道了“紫砂黑幕”,节目中指出:紫砂煲所谓的“纯正紫砂”根本不是紫砂,而是混合了包括氧化铁、氧化锰等化工原料。经过“掺假”的“化工泥”“有害健康”,因而引发了一场“紫砂风波”。我认为,这条新闻报道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相似文献   

2.
0前言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渊源流长,人才辈出,名品佳作百世流芳,已经形成了“光货”、“花货”、“方货”、“筋纹货”几大艺术门类.紫砂陶艺作品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外被人们所珍爱和传播,紫砂陶艺的无穷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激励着陶艺园地的耕耘者,为紫砂艺术发杨光大不断奉献和追求着.  相似文献   

3.
吴培林 《江苏陶瓷》2006,39(3):33-35
宜兴紫砂是民族文化的奇葩,这一特殊的工艺美术产品,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紫砂热”。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文化热宜兴紫砂是国之瑰宝。紫砂泥料为宜兴独有,紫砂工艺也为宜兴独创。宜兴紫砂原来是依赖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起  相似文献   

4.
“人间朱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形容宜兴紫砂的一句诗句。宜兴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人们利用这种神奇的紫砂矿产创造出了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葩,那便是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在这个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绝佳的地理位置,紫砂从内到外都透露出一种自然之美,丰富的自然景观为紫砂艺人的创作提供了不断的创作源泉,让作品散发着自然的灵气。  相似文献   

5.
我始终认为,紫砂壶的优良材质、宜茶功能及其温雅的书卷气,决定了他可以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紫砂的材质成型时不需施釉,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烧成后透气性好;紫砂的“砂”,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银砂闪烁状,宛若珠玑;所以紫砂器温润如玉,手感特别好。紫砂壶泡茶,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且无熟汤气味。用砂壶泡茶,旋沦旋饮;二、三知已,边聊边饮;一壶在手,温润宜人;茶味苦而回甘,砂壶素面素心,这些都合乎“和谐、中庸、泊淡、宁静”的中国传统文化;合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豁达大度的中国文化人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李园林 《江苏陶瓷》2003,36(3):45-46
0前言宜兴紫砂“筋纹器”,经过历代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创造出了一件件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壶艺,无不体现出艺术的魅力。数百年来,对它的追求和推崇,引起艺人和壶友间的共鸣。一件完美的作品,须经作者刻意求新,精心制作,并经欣赏者的反复推敲,把玩品味,彼此促进,使紫砂“筋纹器”类的制作技巧完善,使之成为紫砂艺术中的古秀新芭。运用“点、线、面、画的分割”将紫砂器整体造型俯视呈对称、均匀等放射的花型,纵观紫砂器的立面,茎纹线有似壁立千细的整齐,有似行云流水的飘动,有似花枝摇曳的自然。它的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严密准确且四面转换…  相似文献   

7.
董岳峰 《佛山陶瓷》2012,(9):63-63,65
紫砂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一带的特产,是极其珍贵的矿物材料,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紫砂茶壶所泡香茗“盛暑越宿不馊”、“不夺茶味”,很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8.
"供春"考辨     
徐建亚 《江苏陶瓷》1998,31(2):38-40
“供春”是历史上公认的宜兴紫砂艺术的代表和奠基者。从明朝后期开始,历史上曾有许多人对供春的艺术及供春其人,进行过许多探讨和研究。笔者也利用身处宜兴的有利条件,对“供春”的人和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笔者曾察看在宜兴城里的吴氏故宅,走访丁蜀窑场,寻访金沙寺遗址,翻阅寻觅有关文字资料,搜集有关口碑资料,试图对“供春”作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勾勒一个相对完整的“供春”,以弥补历史的缺憾。但这不过是成一家之言,尚待方家之指正。供春是宜兴紫砂艺术早期的代表。宜兴能产生“供春”和紫砂艺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里有必要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9.
蒋秀娟 《江苏陶瓷》2011,44(1):47-47
宜兴紫砂陶是一种艺术特色鲜明的独特陶器.它盛产于丁蜀一带.因得天独厚的泥矿材质而赢得无数壶友喜爱。紫砂从业者,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艺师,对于紫砂来说都首先是一个现代紫砂“陶人”。  相似文献   

10.
岁末,在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读到了詹皓的一篇有关紫砂文化的短文“紫砂壶里灌文化”(见2006年12月21日第13版)。  相似文献   

11.
宜兴,古称荆溪。然而,无论“宜兴”还是“荆溪”都及不上“陶都”之名。陶都,顾名思义乃是陶之古都,而这里的“陶”并非是泛指日常生活中一概的日用陶瓷,而是特指宜兴独有的艺术文化——紫砂。紫砂之名,传承数百年之久,盛誉响彻海内外。紫砂能达到如此的高度,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皆是源于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而紫砂光货可以说在紫砂艺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颇有紫砂艺术之颠峰境界的味道。紫砂光货以茶具器型为主流代表,呈现紫砂光货素器与紫砂光货饰器两种表现形式,乃是经历紫砂艺术数百年演进变革所形成的三大造型体系之一。它与紫砂花货…  相似文献   

12.
范颖 《江苏陶瓷》2006,39(5):46
朱可心(1904 ̄1986),原名开长(凯长),生于江苏宜兴蜀山,是当代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师。他技术全面,壶、瓶、鼎、盆样样精通,艺术造诣深厚,创新能力杰出,尤其擅长紫砂花货的创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花器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可心花货”艺术风格,他将现代紫砂工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咸睛 《江苏陶瓷》2006,39(1):44-45
2004年,宜兴紫砂工艺厂邀请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设计了一些紫砂茗壶的图样,以拓展新的美学理念,整合艺术界的优势资源,推动紫砂陶艺在继承和创新上有所突破。观看这些图稿时,陈进海教授的一款提梁壶图样就象磁石引针,一下子攫住了我的视线。紫砂界留下了不少专家、教授与陶艺工作者合作的佳话,由此也留下了不少紫砂壶的精品及传世经典之作(“曼生十八式”是古代杰出的一例)。本人矢志于紫砂陶艺,苦苦追索其中真谛,不敢丝毫懈怠,心底里存着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奢望。  相似文献   

14.
葛丽敏 《江苏陶瓷》2014,47(5):73-73
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从紫砂鼻祖供春到壶艺泰斗顾景舟,世世代代紫砂艺人们薪火相传的五色纽带,使紫砂壶艺生机盎然、熠熠生辉,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响誉海内外。紫砂陶哺育了紫砂人,紫砂人发展了紫砂陶,在长期的临摹、摸索、磨练中,开始创作具有其个性特色的作品,紫砂壶“孺子牛”(见图1)就是近年来创作的新品,意为耕耘茫茫,必须自奋。现就紫砂壶“孺子牛”的创作为例,浅要地谈谈对创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曙峰 《陶瓷》2021,(6):82-83
从圆润饱满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从惟妙惟肖的花器,到筋纹器十足的韵律感,每一种器型都凝结着紫砂艺人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准,让我们在欣赏紫砂艺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韵味.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不居壶",可以说是在空间的营造方面和实用性方面皆而有之,使人很容易就能够上手体验,还可以马上就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16.
吴亚亦 《江苏陶瓷》2012,45(1):50+52-50,52
“书画诗词”在紫砂艺术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光器还是花货。很大一部分都运用“书画诗词”的内容形式进行壶体装饰。以“书画诗词”来进行紫砂艺术装饰,不但增添了紫砂陶艺本身的文化气息,更是把“书画诗词”的艺术魅力引入紫砂艺术并吸收发扬,逐步孕育出具有紫砂器皿上独特风貌的“书画诗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叶水英 《江苏陶瓷》2010,43(2):50-50
宜兴紫砂传承数百年.在悠久的艺术历史上紫砂艺术造型往往不是单一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寓意的结合。现代紫砂作品“玉璧”壶的创作。就充分运用了紫砂造型“形”与“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始终认为,紫砂壶的优良材质、宜茶功能及其温雅的书卷气,决定了他可以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紫砂的材质成型时不需施釉,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烧成后透气性好;紫砂的"砂",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银砂闪烁状,宛若珠玑;所以紫砂器温润如玉,手感特别好.  相似文献   

19.
蒋秀娟 《江苏陶瓷》2007,40(F06):16-16,18
数百年历史的传承与沉积,造就了紫砂艺术的博大与绚丽。紫砂虽只“五色”,缘何能够逾越七色之彩虹。姑且不论诗词书画诸类文化使其“有容乃大”的重要因素,最一目了然的原因,应该是紫砂装饰艺术逐步完善。紫砂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艺术表现元素,不仅使紫砂获得了“五色”之外的“第六色”,而且使紫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紫砂装饰艺术伴随着源远流长的紫砂艺术演变历程一起发展成熟,可谓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0.
梅红存 《江苏陶瓷》2021,54(5):85-86
紫砂的素壶成品不施刻绘可以独立存在,有很多都是非常经典的、优美的艺术品.而我们有些时候不能忽视"陶刻"所能够给紫砂带来的一种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加分,将制壶技艺和陶刻技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这应该是当代紫砂人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