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龚玉和 《烹调知识》2014,(11):67-68
上海人对于吃西餐很有讲究,他们将一般的家常做菜称作"炒小菜",弄堂里的大妈大婶聊天,便会问对方:"侬今朝炒啥‘小菜’呀?"寻常市民大多每天到小菜场买菜,小菜小桌小户人家。唯独称到西餐馆吃"洋餐",不叫"去吃西餐",而是称作"吃大餐"。  相似文献   

2.
正两年坚持"健康饮食",42岁的刘女士却脸色发黄,皮肤没有一点光泽和弹性,月经常常推迟而且量也变得越来越少。其实,让她衰老的恰恰是她自认为"健康"的饮食。按照"早吃姜赛参汤"、"女人不可百日无糖"等养生理念,刘女士每天早上先喝一杯红糖姜水,然后喝20克燕麦粥配点乳黄瓜小菜,还加上3个枣,她觉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果都有了。"中午我吃得有荤有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年夜饭虽然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鸡全鸭外加一个红烧大蹄髓的"饥饿时代"的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吃惯了山珍海味就要改改口味,换一桌带有怀旧情感的老上海家常小菜,弄些萝卜干大头菜吃吃倒也清口!最近几天我左思右想,设计出一套7位朋友新年里到我到家来聚餐的怀旧小菜,适合上海小资型口味的温馨家常菜,每人消费约100元。  相似文献   

4.
炎炎夏日,听说上次到访的"阿明小菜"在价廉物美的小海鲜基础上,对菜色进行了"升级"。好吃、便宜又有腔调的"阿明小菜",究竟有何秘诀天天夜市一座难求?开胃凉菜8款回味板栗(22元)板栗与咖啡完美结合,香、糯、粉、甜。细嚼之下甜而不腻,其中咖啡回味悠长。糟三鲜(38元)传统的下酒小菜,摆盘清爽,原  相似文献   

5.
天气炎热每天做饭都成了难题,一些家庭"煮"妇"煮"男的目光,不时投向了榨菜、大头菜、豆豉等开胃菜上。这些菜风味独特,最宜做佐饭的小菜了。然而,吃了一年又一年,再沿袭过去的做法,似乎难以激起家人的食欲,如能从寻常之处另辟蹊径,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变化,味蕾也会重现活力。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许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对日常大鱼大肉的饮食逐渐乏味,每天不知吃什么菜为好。我的家乡在苏北盐城地区,那里一些乡村老年人,每逢寒冬腊月,常做两种独特的爽口冬令小菜,让家人们尝鲜,现介绍给广大读者一饱口福。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基本上是周末才能和家人相聚。在这两天里,我是每顿饭必吃一些我母亲腌制的咸菜,甚至每顿饭的最后一碗饭全就着咸菜吃,才觉得够味而过瘾。每当这个时候,温柔的爱人总是用她的手夸张地敲着我的肩嗔怪道:"咸小菜吃多了,解了你嘴馋也伤了你身子,明白吗?"我呢,总是推说:"不碍事,不碍事,一周难得几回。"心里却说:"不仅解了嘴馋,  相似文献   

8.
正程立志国家高级技师、高级营养师、中国上海名厨会会员。1999年在宁波入行,潜心钻研宁波菜14年,其间师从"鲍鱼之王"杨贯一等大师。现任阿明小菜北中路店厨师长。虽已入冬,上海的天气却依然阴雨缠绵。在江南的烟雨迷离中,"阿明小菜"亭亭地立于北蔡休闲广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中路195号),如一位秀外慧中的邻家妹妹,在冬的薄凉中透出缕缕暖意。走进阿明小菜,映入眼帘是明档点菜区热气腾腾的各式菜品,玻璃水箱里鲜活的贝壳类小海鲜和吐着泡泡的蟹,还有悠然自得的各类鱼虾。  相似文献   

9.
小菜不俗     
上海、浙江一带家庭制作的菜肴都相约成习地呼之为“小菜”。因为它就地取材,烹技简单,花费不多,相对于用料珍贵,精工细作,要价糜费的“大菜”。“小菜呒高,饭要吃饱”就是我童年时代常听长辈们请客吃饭时对客人说的客套话,弦外之音“小菜”是粗俗的,难登大雅之堂的。记得滑稽名家杨华生有一出叫《小菜》的著名段子,讽刺一些人把洋人吃的称“大菜”,把中国人吃的称“小菜”的自抱自弃的思想。全然不顾“小菜”中蕴蓄着浓厚的亲情,散发着醉人的温馨和绵延着千百年留传至今的节俭美德。  相似文献   

10.
正"阿明小菜"开张10年了。因缘际会,去阿明小菜总店南码头店那天我并未如约见到老板舒志明。他头一晚喜得二胎贵子,也是命里福报。舒志明是湖南人,从小学徒,先后在全国10多个省市当过大厨,包括上海的天天渔港和富丽皇宫。"阿明"是太太对他的昵称。舒志明刚来上海时还是个小伙子,当时的女友是服务员,他们恋爱时经济尚不宽裕,约会常常去吃大排档,女友  相似文献   

11.
至今在上海的居住人口中,宁波人占有不小的比例。记得我小时候住在上海,就听到上海人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来评价宁波人吃菜:“宁波小菜真伤脑筋,咸带鱼来臭冬瓜,阿爹阿妈勿客气,都是自家人。”当年这似乎有一种对宁波人的饮食贬义地戏说,如今没有想到这却成了宁波菜扬名千里的招牌菜:宁波三臭。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10,(7):34-37
酒糟中的陈年香气氤氲出来,配上一点点辛香,加入一点点咸味,可以制作热菜,也可以浸泡冷盘。夏日傍晚,几杯小酒,点上两个糟卤小菜,既轻巧又耐吃,清凉的小风中多了些许风情。  相似文献   

13.
王立荣 《美食》2004,(5):52-52
至今在上海的居住人口中,宁波人仍然占有不小的比例。记得我小时候住在上海,就听到这么一句顺口溜来评价宁波人吃菜:宁波小菜真伤脑筋,成带鱼来臭冬瓜,阿爹阿姆勿客气,都是自家人。当年这似乎有一种对宁波人饮食的调侃,没有想到如今这却成了宁波名扬千里的招牌菜:宁波三臭。  相似文献   

14.
宋殿儒 《烹调知识》2013,(12):64-64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全家成员中最能吃的"吃货",不过,父母那时候给我封的一个名号不叫"吃货",而是"吃才"。意思就是,我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树上结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以及商店里人造的,食堂里东南西北风味的饭菜都能吃得满头大汗,席卷残余,是个祖上八辈子都难遇到的一个"吃喝才子"。我五岁那阵儿,大集体各家各户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通常把容易办到的事叫做"小菜一碟",可是由舒志明先生主持的响誉上海滩的"阿明小菜"太不寻常,创业至今10年,风风雨雨真不容易,现拥有6家现代化规模的饭店,总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俨然已经不是"小菜一碟"啦!"阿明小菜"成了浦东社区人家和新一代人自家的厨房,且以品牌连锁经营扩展到浦西地区,并聘用多名高级烹饪技师,多次获得全国烹  相似文献   

16.
下馆子     
刘希 《饮食科学》2011,(3):30-30
红椒炒肉丝是我小时候唯一那次和母亲一起下馆子时吃的一道菜。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盘菜的色泽和香味,那馆子里桌面上铺的蓝白相间的格子布,甚至我依在母亲怀里,专挑肉丝往嘴里送的任性和调皮的表情,都历历在目,依然那么清晰。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生活依然不富裕,省吃俭用节省惯了的人们,难得进城,也难得到餐馆吃饭。哪怕只是在餐馆里吃一份米饭,一碟小菜,也要虔诚地称之为"下馆子"。村里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品》2021,(4):155-155
忙碌了一天,你晚餐常常吃啥?有人将其作为一日三餐的"重心",吃得很丰盛;有人担心长胖,要么吃点水果,要么吃点清粥小菜,还有的人一点都不吃。这些做法其实都不值得提倡,吃得过多不但影响睡眠、伤害肠胃,还会带来长胖的风险,而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同样对健康不利。真正有利于健康的晚餐要讲究"质高量少"。  相似文献   

18.
醋泡花生米这道下酒小菜,在我们山西很受欢迎,而且我还发现顾客喜欢将吃剩下的花生米和泡花生米的醋汁同其他菜肴混合着吃,于是我就试着把醋泡花生米及其味汁当作调配料来用,感觉效果还真不错。这里将其整理成小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朋 《美食》2005,(6):41-41
已退下多年,近几年来在吃上忽然有了点“无厘头”之感,“无厘头”在于吃小菜上。革中,为了有小菜天天吃月月吃,就不得不年年腌咸菜、腌萝卜干,故而在下也被我家“厨师”溢美一把“好手”,腌的萝卜干,好得就如南京人说的“狗撵鸭子——呱呱叫!”腌的咸菜菜帮浅黄而亮、菜叶青绿而润,吃起来津津有味,菜心麻油一拌、菜头和大排煨汤,用十八频道的品牌标语即是:“好看又有用”!  相似文献   

20.
邵火焰 《烹调知识》2013,(10):68-68
莴苣上市的时节,又是吃“炒三丝”的时候。“炒三丝”是一道家常小菜。制作原料是:莴苣,胡萝卜,土豆。这是一道色彩极其漂亮的莱肴,莴苣的绿色、胡萝卜的红色、土豆的白色纠缠在一起,夺人眼目,勾人食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