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松辽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需要,基于Super Map iServer平台设计和建设松辽委水利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对服务目录、分类检索、专题服务、运维管理等7个方面的功能建设,以及对数据服务的接入、注册和发布,为业务应用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和水利业务专题空间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规范空间数据使用,降低开发成本,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共享平台是松辽委水利"一张图"工作平台的基础成果,为水资源项目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松辽委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等项目提供空间服务。  相似文献   

2.
介绍松辽委水利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平台定位和功能设计。松辽委水利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为松辽委水资源项目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空间数据服务的服务中心,通过提供数据、地图服务,确保各业务系统快速获取统一的流域地图服务,完成监控平台各业务系统中与地图交互有关的功能模块,并形成统一的整体。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松辽委水利基础和水资源专题业务等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服务发布,初步满足监控平台空间数据和服务需求,并为其他项目提供数据服务支撑和业务融合参考,是松辽委水利“一张图”工作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农村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农村水利行业特点及面临的形势,确立农村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分别从农村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建设任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布局、架构体系和保障环境建设等方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10.4亿元 2002年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投资 当前,我国水利市场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已经或即将启动,这必将进一步拉动水利市场对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广泛需求,同时带动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干部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是干部档案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干部信息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在阐述档案数字信息化概念的基础上,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干部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为实例,对水利干部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进行有益探索,提出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要素确定、基本程序及主要环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从保障太湖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需要出发,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流域的水利现代化,切实提高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水平,全面总结了太湖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是对一个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便总结信息化的成果和经验,为未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照与分析依据。介绍了水利部首次开展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工作的情况,提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基本内容,总结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经验,汇总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今后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遥感、虚拟现实、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应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煤矿信息化的定义出发,回顾了煤矿信息化建设经历的单机(系统)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智能矿山、感知矿山等阶段的特征、典型问题及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指出:单机(系统)自动化矿山仅能够对单一设备或单一系统进行简单控制,属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综合自动化矿山实现了多系统间的自动化控制,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属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中级阶段;物联网矿山、智能矿山分别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相联及深度相联,感知矿山实现了矿山信息与状态的认知与知识集成,属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梳理了煤矿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和智慧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煤矿信息化包括矿山数字化、虚拟化和智慧化的所有内容;物理矿山、数字矿山、虚拟矿山通过物的集成、数据集成和语义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体,智慧矿山是该闭合体的核心。分析了目前煤矿信息化建设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煤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自治设备大量涌现;煤矿透明化与精准控制;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智能APP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煤矿瓦斯治理管理关键环节仍需要人工监督,瓦斯治理措施达不到“质量可靠”和“过程可溯”,且瓦斯治理管理模式落后造成职能重叠、流程不畅、数据共享程度低。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工作流技术,从全局管理的角度开展了煤矿瓦斯治理动态工作流构建方法研究。首先,对采掘工作面和揭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工作流程、约束条件和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将瓦斯治理流程划分为测试和措施2类环节,并具体化为技术文档和报告单审批、钻孔施工、取制样、瓦斯参数测定、抽采及其参数检测等5类工作。然后,将上述后4类工作重构,并进一步拆分为25个基本工作单元,利用Petri Nets对基本工作单元进行组合,用于建立不同跨部门瓦斯治理复杂业务工作流程,基于瓦斯治理工作流程图建立工作面瓦斯治理执行进度表示方法,采用主动和自动相结合的策略对工作流进行任务分配,使用描述文件动态生成和配置工作流网络满足对瓦斯治理动态工作流建模的要求。最后,基于Flowable工作流引擎进行瓦斯治理动态工作流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结果表明,动态工作流的构建可以使瓦斯治理业务流程化,有利于提升瓦斯治理协同执行效率,实现数据的快速流转、追踪和共享,便于监控瓦斯治理工作的整体运行和优化,提高煤矿瓦斯治理决策能力,创新煤矿瓦斯治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回顾总结了以1+7模式组织实施的覆盖水利部和7个流域机构的水利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特点、方案、原则、进展和成果,分析了项目建设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水利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孤岛,现代化技术手段不强等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理念,推进安徽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化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根据水利部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按照“五统一”要求,采用松耦合的分层架构,开发建设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共享平台,初步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一数一源,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平台共用,地理业务信息有效融合、以图监管,核心应用信息集中展现、业务协同, 信息安全优化健全、稳定可控,形成安徽水利“ 一个大数据中心、一张图、一个应用门户、一套安全防护体系”即“四个一”新局面,逐步实现安徽水利信息化建设“一盘棋”,为安徽省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核心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5.
16.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传统的数据中心正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现在采用创新的技术来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改造现有数据中心已经成为IT产业发展的主流。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机房建设原则、技术要点、机房建设内容进行介绍,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利用它们来建设信息化机房,满足企业和机房最迫切和最核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水利档案是指水利各部门在参与水利相关事务时汇总的资料,是国家做出水利管理方面决定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加强水利网络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水利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水利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水利档案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水利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水利档案是指水利各部门在参与水利相关事务时汇总的资料,是国家做出水利管理方面决定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加强水利网络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水利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水利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水利档案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水利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介绍水联网的定义和特点,并阐明水联网与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之间的关系,构建一套基于水联网模型的水利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体系与框架,结合水联网在防汛决策、水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给出基于水联网的水利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