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K-prototypes算法是处理混合属性数据的主要聚类算法,但是存在对初值敏感、参数依赖和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该文对K-prototypes算法的初始中心点选择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法的初始中心点选择策略对算法进行改进,算法先利用近邻法获得初始中心点集和k值,然后进行K-prototypes运算,最后加入识别异常数据点的规则。改进后的算法成功解决了传统K-prototypes算法的缺陷,而且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经实验证明,改进算法是正确和有效的,明显优于传统的K-prototypes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初始聚类中心对传统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依据样本点类内距离动态调整中心点类间距离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由此得到的初始聚类中心点尽可能分散且具代表性,能有效避免K-means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通过UCI数据集上的数据对改进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聚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算法吸取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点,利用对象的t-邻域密度作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点的条件.选出较优的初始中心点,从而得到较好的聚类效果。通过实验表明,此方法相对于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点准确率较高、稳定性强、可伸缩性好。  相似文献   

4.
模糊K-Prototypes(FKP)算法能够对包含数值属性和分类属性相混合的数据集进行有效聚类,但是存在对初始值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为了克服该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FKP算法的混合聚类算法,先利用PSO算法确定FKP的初始聚类中心,再将PSO聚类结果作为后续FKP算法的初始值.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聚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FKP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对初始中心点敏感,以及迭代次数较高等缺点,提出一种可行的初始化方法和中心点搜索更新策略。新算法首先利用密度可达思想为数据集中每个对象建立一个稠密区域,遴选出[K]个密度大且距离较远的稠密区域,把对应的稠密区域的核心对象作为聚类算法的[K]个初始中心点;其次,把[K]个中心点搜索更新范围锁定在所选的[K]个有效稠密区域里。新算法在Iris、Wine、PId标准数据集中测试,获取了理想中心点和稠密区域,并且在较少的迭代次数内收敛到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一种流行的聚类算法,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密度加权的模糊C均值算法(Density Weighted FCM)是对传统FCM的一种改进,它可以很好的解决FCM对噪声敏感的问题.但是DWFCM与FCM都没有解决聚类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好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近邻居节点对密度的FCM改进算法Improved-DWFCM,通过最近邻居节点估计节点密度的方法解决聚类结果对初始簇中心依赖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选择出来的初始聚类中心与最终结果的簇中心非常接近,大大提高了算法收敛的速度以及聚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种改进的BIRCH分层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的BIRCH算法是用直径来控制聚类的边界,因此如果簇不是球形,它就不能很好地工作,而且传统的BIRCH算法只适用于单表.针对BIRCH的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IRCH-IBIRCH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ID传播把多个表联系起来,使得BIRCH算法可以适用于多表的情况,再通过计算共享最近邻密度,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具有较强的可伸缩性,还可以得到较高精确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优化初始中心的K-means粗糙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K-means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优化初始中心的聚类算法。首先,采用密度敏感的相似性度量来计算对象的密度,基于对象之间的距离和对象的邻域,选择相互距离尽可能远的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采用基于粗糙集的K-means聚类算法处理边界对象,同时利用均衡化函数自动生成聚类数目。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和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类算法,但其仍然存在对孤立点敏感及对初始中心点依赖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样本加权的模糊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得初始中心点且去除噪声点.同时,针对Weka系统中聚类算法的薄弱性以及聚类问题在数据挖掘领域的广泛性,本文对此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并对传统FCM算法与改进算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改进算法使得聚类结果稳定,且能准确获得聚类结果,提高了算法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的BIRCH聚类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盛益  李霞 《计算机应用》2009,29(1):293-296
BIRCH算法是一种适应于大规模数据集的聚类算法,通过对所有叶节点设定统一阈值T来构建聚类特征(CF)树,并在各阶段采取不同的阈值来重建树,但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设定阈值初值T及如何在各阶段提升阈值大小的具体方法。另外BIRCH算法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这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以上不足,对BIRCH算法做了以下改进:1)改进原BIRCH算法的CF结构,使其可以处理混合型属性数据集; 2)启发式为BIRCH算法选择初始阈值T并给出了第二阶段提升阈值的具体操作方法; 3)对BIRCH算法的参数B和L做了探讨,指出当参数B=L时算法性能相近,并提出为获得较好聚类效果时B值的取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IRCH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分辨率天文图像中的星点聚类研究中存在的 2 个问题:①天文图像的分辨率 较高,且图像处理速度较慢;②选取何种聚类算法对天文图像中的星点进行聚类分析效果较好。 在研究中,问题 1 采用图像分块的方法提高图像的处理速度;问题 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K 均值聚 类算法,以解决传统的 K 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易受到 k 值和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择影响的问 题。该算法首先在用 K 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初步聚类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 k 值,其次用层次聚类 对数据聚类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最后在此基础上再采用 K 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通过 MATLAB 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聚类结果与效率优于其他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2.
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中心十分敏感,聚类结果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根据样本距离找出距离最近的两点形成集合,根据点与集合的计算公式找出其他所有离集合最近的点,直到集合内数据数目大于或等于[α]([α]为样本集数据点数目与聚类的簇类数目的比值),再把该集合从样本集中删除,重复以上步骤得到K(K为簇类数目)个集合,计算每个集合的均值作为初始中心,并根据K-means算法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在Wine、Hayes-Roth、Iris、Tae、Heart-stalog、Ionosphere、Haberman数据集中,改进算法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更稳定;在Wine、Iris、Tae数据集中,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聚类准确率更高,且在7组数据集中改进算法得到的轮廓系数和F1值最大。对于密度差异较大数据集,聚类结果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更稳定,更准确,且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更高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K_means聚类方法采用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而导致的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结合空间中的距离度量提出一种改进的K_means聚类算法。该方法通过给出有效的启发式信息,选择较好的聚类中心,减少聚类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迭代步骤,加速算法的执行。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_means聚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的聚类方法收敛速度快,从而在较少的迭代后得到良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对初值敏感、易陷入局部收敛的缺陷.利用收敛速度快的K均值聚类法得到的聚类中心作为PSO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的参考,提出一种新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Improved PSO FCM.实验结果表明,论文算法提高了FCM的搜索能力,聚类更为准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和随机性,造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聚类结果波动性大的问题,结合密度法和最大化最小距离的思想,提出基于最近高密度点间的垂直中心点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选取相互间距离最大的K对高密度点,并以这足对高密度点的均值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再进行K—means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排除样本中含有的孤立点,并且聚类过程收敛速度快,聚类结果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陈晋音  何辉豪 《自动化学报》2015,41(10):1798-1813
面对广泛存在的混合属性数据,现有大部分混合属性聚类算法普遍存在聚类 质量低、聚类算法参数依赖性大、聚类类别个数和聚类中心无法准确自动确定等问题,针对 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中心自动确定的混合属性数据 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混合属性数据特征,将混合属性数据分为数 值占优、分类占优和均衡型混合属性数据三类,分析不同情况的特征选取 相应的距离度量方式.在计算数据集各个点的密度和距离分布图基础 上,深入分析获得规律: 高密度且与比它更高密度的数据点有较大距离的数 据点最可能成为聚类中心,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和残差分析确定奇异 点,理论论证这些奇异点即为聚类中心,从而实现了自动确定聚类中心.采 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寻找最优dc值,通过参数dc能够计算得到 任意数据对象的密度和到比它密度更高的点的最小距离,根据聚类 中心自动确定方法确定每个簇中心,并将其他点按到最近邻的更高 密度对象的最小距离划分到相应的簇中,从而实现聚类.最终将本文 提出算法与其他现有的多种混合属性聚类算法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 算法性能比较,验证本文提出算法具有较高的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的聚类结果对截断距离dc的取值较为敏感、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存在着一定主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鲸鱼优化算法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WOA-DPC).利用加权的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乘积的斜率变化趋势实现聚类中心的自动选择,避免了手动选取导致的聚类中心少选或多选的情况;考虑到合理的截断距离dc...  相似文献   

18.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 DPeak)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聚类算法,它可将任意维度数据映射成2维,在降维后的空间中建构出数据之间的层次关系,可以非常容易地从中挑选出密度高、且与其他密度更高区域相隔较远的数据点.这些点被称为密度峰值点,可以用来作为聚类中心.根据建构好的层次关系,该算法提供了2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最后聚类:一种是与用户交互的决策图,另一种是自动化方式.跟踪了DPeak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动态,对该算法的各种改进或变种从以下3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首先,介绍了DPeak算法原理,对其在聚类算法分类体系中的位置进行了讨论.将其与5个主要的聚类算法做了比较之后,发现DPeak与均值漂移聚类算法(mean shift)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认为其可能为mean shift的一个特殊变种.其次,讨论了DPeak的几个不足之处,如复杂度较高、自适应性不足、精度低和高维数据适用性差等,将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的相关算法做了分类讨论.此外,梳理了DPeak算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生物医学应用、光学应用等.最后,探讨了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所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同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