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观孔隙结构属于特殊岩心分析的研究范畴。许多年来,其研究一直局限于单井有限样品点的分析,无法实现由点(有限井点)到面的突破,即不能进行全局性分析。以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主要孔喉半径为例,尝试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主要孔喉半径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所有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解释,从而获得了某油田主要孔喉半径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油田制定开发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该方法对于储层地质学研究具有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克拉玛依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特点。它具有孔隙类型多样,孔喉组合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孔喉配位数低及与砂岩储层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该孔隙结构分为四类六种,并对各类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东深层低渗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文东深层低渗油藏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采用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压汞试验等资料,提出研究区县3种孔隙结构类型,并探索应用数学地质方法进行孔隙结构分类,对相同类型油藏的储层微观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核磁共振测井(NMR)在复杂孔隙结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分析利用核磁共振的弛豫特性和扩散特性计算渗透率的模型优缺点。Coates模型和SDR模型比常规经验公式计算渗透率更准确,但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储层。提出一种新的定量评价物理函数——孔隙空间集中分布模型,它通过描述T2分布中可动流体体积分布的均一性,准确计算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渗透率。岩心数据计算表明,孔隙空间集中分布模型系数C与岩心渗透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C值越小,表明孔径分布的集中程度越低,渗透性越好。岩心数据分析比较表明,该模型比经典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评价模型精度更高,对于定量描述复杂孔隙结构储层的渗透性具有很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6.
致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衡量致密储层油气渗流能力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致密油气藏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恒速压汞实验和建立微观孔隙结构模型,分析了宏观储层物性参数与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实现了对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喉道半径越大,总进汞饱和度、喉道进汞饱和度和孔隙进汞饱和度越大,残余的湿相饱和度越小;致密岩心喉道半径及孔隙半径均呈“两端分布少、中间多、左右不对称,粗(正)偏态”的正态分布特征,随着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正态分布参数α和σ值有增大的趋势;以主流孔喉半径为判别特征参数,将致密岩心孔隙结构类型分为4类:Ⅰ类渗透率大于1×10-3μm2,主流孔喉半径大于1μm;Ⅱ类渗透率为(0.5~1)×10-3μm2,主流孔喉半径为0.7~1μm;Ⅲ类渗透率为(0.3~0.5)×10-3μm2,主流孔喉半径为0.5~0.7μm;Ⅳ类渗透率小于0.3×10-3 相似文献
7.
8.
9.
风化店火山岩油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化店火山储集层的地质特点出发,讨论了火山岩储层的测井解释。通过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对比,搞清了风化店火山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对岩主的全化学分析,建立了火山岩的岩性模型,确定了孔隙度的计算方法,针对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介质,讨论了火山岩饱和度渗透率的计算问题。用所编制的火山岩测井解释程序,逐井重新进行了处理解释。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方法,求得的各项参数达到了油藏描述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页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多样化的孔隙流体类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 段页岩,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将离心实验与热处理实验相结合,识别划分出3 类页岩中多类孔隙流体的T2弛豫时间界限,并定量表征了目标页岩的全孔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页岩孔隙结构可划分为Ⅰ,Ⅱ和Ⅲ类,其对应的平均孔隙半径和流体赋存量依次减小。Ⅰ,Ⅱ和Ⅲ类页岩的可动流体截止值分别为1.10,1.24 和1.92 ms,不可采出流体截止值分别为0.20,0.30 和0.54 ms。Ⅰ类页岩的可动流体赋存于孔径大于24.8 nm的中、大孔隙,平均饱和度为30.5%;不可采出流体则赋存于孔径小于4.5 nm的微孔隙,平均饱和度为35.3%。Ⅱ类页岩的可动流体赋存于孔径大于41.9 nm的大孔隙,平均饱和度为26.6%;不可采出流体赋存于孔径小于10.3 nm的微、小孔隙,平均饱和度为40.7%。Ⅲ类页岩的可动流体赋存于孔径大于93.6 nm的大孔隙,平均饱和度为17.2%;不可采出流体则赋存于孔径小于26.3 nm的中、小孔隙,平均饱和度达50.1%。 相似文献
12.
柯克亚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柯233井、柯30井的铸体薄片、物性和其他各井的X衍射及电镜扫描资料,对柯克亚凝析油气田主要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由于西河甫组X_(?)段下部以下的层段处于吃成岩作用后期,次生孔隙大为减少,已无钻探价值。 相似文献
13.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85,自引:3,他引:85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量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矿物孔、古生物化石孔和微裂缝5种类型,其中有机质纳米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发育最为广泛;页岩孔径分布复杂,既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又含有一定量的微孔(<2nm)和大孔(>50nm);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页岩阈压非常高,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渗流起明显贡献作用,微孔则主要起储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标油气层和标准水层之间孔隙结构的差异常常被忽略,导致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偏低。从层间孔隙结构差异的成因入手,强化油藏条件下的岩电实验设计,发现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地层因素和孔隙度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下为非线性关系,导电规律呈现非典型阿尔奇化现象。定量分析表明层间孔隙结构差异对电阻率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同核磁共振T2谱具有不同的岩电关系,随着孔隙结构的变差,存在岩性系数(a值)越来越大、孔隙度指数(m值)越来越小的现象。针对性地采用双孔介质的可变m值含油饱和度模型,通过试油验证,其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表明靖边气田风化壳储层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膏盐晶模孔和溶孔等4种孔隙类型和成岩收缩缝、硬石膏水化胀裂缝、溶解缝、岩溶坍塌缝、压溶缝、角砾缝、构造缝等7种裂缝类型。图版观察和统计表明,岩石中孔径较大的膏盐晶模孔和溶孔对油气富集有利,成岩收缩缝和溶解缝能有效沟通储层提高气井产能。气田储层整体的孔喉组合主要为细孔-小喉型,其中主产层孔隙结构整体偏好,为粗孔-大中喉型。 相似文献
16.
自新疆玛湖发现特大型砾岩油藏以来,砾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砾岩油气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储层识别和评价都非常困难。本次研究以HM工区上乌尔禾组为例,将砾岩储层分为五类,用球管模型对核磁回波进行优化反演,得到优化T2谱,并采用12个谱形态参数刻画优化T2谱。12个谱形态参数和谱特征值分别构成谱形态预测向量和联合预测向量,并用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对该两个向量进行训练,建立储层物性分类参数的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处理的结果与储层物性参数、油气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储层物性分类参数与储层物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储层测试产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球管模型优化反演的T2谱形态参数及特征值,可很好地刻画砾岩油气藏的物性特征。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砾岩油气藏的分类评价质量和可靠性,并为高效开采砾岩油气藏提供测井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克下组属于中孔、中渗透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隙,优选出孔隙度、渗透率、均值、偏态、饱和度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毛管半径、视孔喉体积比和非饱和汞孔隙体积百分数共9个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分为4类(Ⅰ—Ⅳ),分别代表储层孔隙结构好、较好、较差、差;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孔隙直径分布分别呈单模态、双模态和复模态。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有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构造格局决定着储层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孔隙结构。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性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得以改善;重结晶作用产生的新生自形晶矿物全充填或半充填于粒间孔隙和喉道中,使孔隙减少、喉道变窄,孔隙连通性变差;压溶作用可产生压溶缝、缝合线或溶孔,扩大了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20.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搞清楚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充分发挥油气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该文介绍了研究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两大类方法:室内试验法(毛管压力曲线法、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和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法(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这两类方法的优越性和不足,井指出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