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6.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在整体人群中仅为1.1%,在肝硬化患者中为10%~25%。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如果血栓蔓延至肠系膜上静脉,可导致肠缺血,继而引起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另外,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征,也可损害肝脏功能。最近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开通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外科切栓等。TIPS的优势不仅在于更直接地、有效地开通阻塞的门静脉,而且在建立肝内分流道后可以加速门静脉血流,预防进一步血栓再发。其主要的缺点在于技术难度大以及潜在的技术并发症等危险。然而,经皮经肝、经脾及经肠系膜上静脉穿刺到达门静脉的途径大大地降低了TIPS的手术难度;同时,术前充分的评估门静脉的解剖情况也使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但目前缺少相关的前瞻性研究仍限制TIPS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报告120例 TIPSS 治疗的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120例全部有中度以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随访方法有 US、内镜或/和食管钡餐、肝功能及血管造影等。结果:111例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5%。建立分流后门脉压力从术前的40.5±4.5cmH2O(1cmH2O=0.098kPa)降至23.5±3.5cmH2O 术后2周 Doppler 超声显示分流道流速峰值为106±68cm/s,脾、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50%以上。术后4~6个月内死亡9例。分流道狭窄或闭塞22例,占随访病例的25.0%。再通成功12例。随访病例的通畅率:首次通畅率为75.0%,第二次处理后的累计通畅率为88.5%。结论:TIPSS 的技术成功率高,降低门脉压及即刻止血可靠,但术后分流道狭窄、阻塞的发生率较高,以 Z 型支架组尤为突出,因而强调术后应定期随访,以及早发现、处理分流道异常。TIPSS 后肝功能衰竭主要见于 Child C 级患者。 相似文献
9.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例拟行TIPS治疗的患者行术前MRA检查,观察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态、走行,测量穿刺点处血管管径,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门静脉高压组中单纯肝硬化4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4例,单纯门静脉血栓3例,脾静脉狭窄1例,布-加综合征2例。门静脉高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肝静脉分型(3支型∶2支型∶1支型)分别为14∶39∶12、12∶34∶14;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穿刺点管径符合数为52∶40∶28、46∶34∶23。门静脉右支和左支安全穿刺点分别位于(16.2±3.1)mm、(14.2±3.8)mm以远。结论MRA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对TIPS术前疾病诊断及血管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伴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TIPS术治疗的18例PVT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栓开通情况、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中远期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消化道大出血72 h内成功完成TIPS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5.5%(1/18),术后发生Ⅰ~Ⅱ级肝性脑病5例(27.8%,5/18)。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PVT完全消失6例,明显减少7例,无明显进展4例;所有患者支架均通畅,2例出现支架内狭窄,其中1例无出血,未予处理,1例术后8个月再出血,予球囊扩张修复术后出血停止。结论 TIPS术治疗PVT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 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1例患者TIPS术后随访50~1 323 d(中位时间337 d),观察腹水(腹围)、临床血清学指标、支架通畅性、随访时间、生存率等.结果在1年的各个随访间期内,患者的腹水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术后3~6个月的完全有效率为81%,9~12个月的完全有效率为9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与术后3个月腹水疗效相关(P<0.05);TIPS术后血清钠(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存在解剖异常时,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基础,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分流术.静脉曲张出血52例,难治性腹水12例,等待肝移植1例.结果 6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1年内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常规TIPS.结论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合并脾、胃-肾分流患者28例,将其中分流道直径 > 1.2 cm的9例患者纳入研究,行间接、经肾静脉逆行或经皮穿刺门静脉直接门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曲张静脉及脾、胃-肾分流道情况。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后送入RUPS100穿刺系统至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建立门体分流通道。另引入1支导丝探查脾、胃-肾分流道,沿留置至脾、胃-肾分流的导丝送入封堵器输送器,确定封堵器位置后,准确释放。球囊扩张肝实质及穿刺道,引入支架,定位并释放覆膜支架,送入造影导管至脾静脉,造影观察支架位置、血流、曲张静脉、脾、胃-肾分流道情况,必要时弹簧钢圈栓塞曲张静脉,计算压力梯度。结果 9例患者成功进行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治疗,无术中并发症。4例为TIPS术中直接联合封堵术治疗,术后无支架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发生。5例为先行TIPS,术后4例发生严重肝性脑病(Ⅲ级),3例发生支架功能失常,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TIPS球囊扩张治疗后行封堵器封堵,5例患者未再发生支架功能障碍,仅1例发生Ⅰ级肝性脑病。结论 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方法,可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导丝门静脉定位技术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肝内门静脉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单导丝门静脉定位辅助TIPS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通过门静脉CTV评估门静脉解剖并预先选定肝内门静脉穿刺点。术中在彩色超声导引下采用21 G Chiba针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引入0.014英寸导丝并将其远端置入脾静脉,再以导丝为靶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主干,穿刺成功后完成后续TIPS操作;术毕拔除门静脉定位导丝,无需封堵穿刺道。观察评估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果 12例TIPS患者肝内门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其中8例经Ⅲ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主干建立分流道,4例经Ⅷ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主干建立分流道。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45)次(1~2次),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门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论 采用单导丝定位门静脉辅助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于TIPS分流道穿刺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开窗技术建立Y形通道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支架分流道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穿刺支架开窗梗阻建立Y形通道治疗7例支架分流道梗阻伴复发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腹水患者。术前肝功能 Child- Pugh评分5~10分,平均(6.85±1.56)分。对比术前与术后5 d、术后1、3、6个月门静脉和分流道内血流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重建Y形通道。平均随访11个月,无一例死亡,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 梗阻支架内Y形开窗重建治疗TIPS术后支架分流道梗阻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