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地化录井资料 ,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 ,建立了枣园油田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 ,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建议 ,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钻井地质、岩心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为依据,采用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研究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指出该区火山岩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为指导该区火山岩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朝阳沟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通过原油及生油岩抽提物的族组成、正烷烃、稳定碳同位素和色谱-质谱等项分析,研究了朝阳沟油田原油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油源关系,探讨了三肇凹陷生成的原油向朝阳沟油田的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4.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连通性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亭  梅博文 《石油学报》1997,18(4):38-42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三叠系原油是来自下古生界源岩的成熟海相原油,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都十分相似,用总的特性很难区分不同油藏的原油.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法对轮南油田2、3井区三叠系油藏的连续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早期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评价油藏原油连续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应用有助于对油藏构造形态的深入了解,并能为油藏早期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辅助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油田水地球化学及流体势追踪油气运聚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油田水附丝有机质,三维荧光图谱及油田水碳酸盐平衡系数与地层流体相结合。论证了在含稠油流体系统、含凝析油气流体系统,含轻质油流体系统中,以及在只有油田水无机组分分析组分分析资料的含油气流体系统中,油田水有机组分或无机组分在油气运移聚集途径上的变化特点,并作了油气运移与聚集途径的追踪研究。提出了在不同油气运移聚集区或油田水分析资料拥有程度不同的地区追踪研究油气运聚途径的4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石化涠西探区2015年获重大突破,涠西南D洼东部斜坡发现了涠洲油田。为揭示原油的成因和来源,此文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技术,通过GC、GC-MS分析表明,原油中链烷烃组分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平滑分布;甾萜烷异构化程度较高,富含重排甾烷,具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以及低碳数甾烷,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或"L"型分布。油-油、油-源对比表明,涠洲油田原油与流沙港组优质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具有成因联系。原油成熟度参数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C31升藿烷22 S/(S+R)等表明原油已达成熟阶段,利用甲基菲指数MPI1折算原油成熟度分布在0.79~0.97之间,原油成熟度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当。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涠洲油田的原油表现为典型湖相特征,主要来源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双河油田原油链烷烃分布、甾烷萜烷分布及其指纹、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等特征及相关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划分出双浅3型未熟油,Eh3段Ⅰ~Ⅳ油组成熟油,Ⅴ油组高成熟油,Ⅵ~Ⅸ油组高成熟油等4种原油类型,并确定了各自的烃源岩。双浅3型未熟油来源于Eh3^上亚段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相对富含钙质和页理发育的烃源岩,Ⅰ~Ⅳ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产亚段原油,Ⅴ油组原油为异地运移而来的Eh3段Ⅴ油组生成的原油与Eh于亚段油源的混合,Eh于亚段原油来自Eh于亚段油源层,为异地运移和双河区本身生成的原油不同程度的混合。双河油田成藏特征为:①烃源岩直接向储集岩排烃,具有顺层侧向充注的成藏特征;②与成熟烃源岩垂向互层的储集岩层层含油,各油藏的充注规模受供源规模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普通薄片、电子探针、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分析手段,对渤海湾盆地枣园油田Z56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简称孔二段)热液流体活动进行识别,并探讨岩浆热液流体与孔二段沸石矿物的成因联系.实验发现:①泥岩裂缝内可见焦沥青与绿泥石、重晶石、黄铜矿、黄铁矿、钠沸石、方沸石等热液特征矿物共生;...  相似文献   

9.
陕北斜坡中部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萜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地质综合分析显示,不同层位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4+5、长6原油性质基本一致,具有同源属性,其差异性可能主要与运移分馏效应以及原油成熟度有关。长9、长10原油与长4+5、长6原油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其具有不同的母源属性。Ts/Tm、C29ββ/(ββ+αα)、αααC2920S/(20S+20R)等反映原油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长9、长10原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长9和长10原油规则甾烷含量显示具有不同的成因。地质综合分析和油源对比表明:长4+5、长6原油均来自于长7生油岩,长9原油来自于其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10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长92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油田录井过程中掌握油藏特征.对于发现油气显示,解释评价储层流体性质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于油藏的地球化学描述国内外介绍的方法很多.根据辽河油田油藏地球化学录井的技术特点,主要以气相色谱指纹峰技术、岩石热解技术为主来对油藏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1.
油藏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建立科学、准确、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对于预测含油气有利区带、编制开发方案、选择注水方式及增产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并以枣43断块先导开发试验区为例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并总结了其主要地质特征,通过先导开发试验区前后的开发效果对比,证实所建模型具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对开发枣园油田起到指导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查明油田构造、沉积体系、储集体几何形态和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油藏类型及油气储量,阐明油气控制因素及油气富集、高产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为编制、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符合地下情况的全套数据和地质依据,还提出适合枣园油田特殊非均质油藏的描述及综合评价技术,并综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对储层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敏感性及孔隙渗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并形成了油藏渗流地质学新观点,为枣园油田和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樟有  魏萍  熊琦华 《石油学报》1994,15(Z1):60-67
通过对枣南油田孔店组一、二段砂岩成份特征及主要成岩事件的研究,将成岩作用分成使储层储集物性变好的成岩作用和变差的成岩作用两大类.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并阐述了各成岩阶段的特征.在分析成岩作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枣南油田孔一、二段的六种成岩相类型,研究各成岩相的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及其分布特征,为储层开发及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姚萌  徐樟有  熊琦华  魏萍 《石油学报》1994,15(Z1):105-109
合理地对储层进行分类是评价储层的基础.至今为止,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储层分类的参数,但应该应用哪些参数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参数一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众多可用于储层分类的参数中,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合理地选出储层分类的主因子参数;最后用Q型聚类分析,对枣南油田孔一段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为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基础成果,表明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储层综合分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双南地区以产正常原油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凝析油.观察发现,凝析油和正常油的总体特征(密度、粘度、含蜡量和凝固点)和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大.详细的地化分析表明,它们的成熟度相当.用多种分子标志物进行成熟度评估,可知液态烃的成熟度相当于Ro为0.7%~0.8%.这些原油有相同的生源构成,并形成于相似的沉积环境之中.原油总体组成和分子组成的变化归因于运移分馏过程,在该过程中气凝析油从与之相关的原油中分离出来,并运移到较浅的储层中聚集.认识运移分馏的过程和理解它在石油组分上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许多用于油油、油源对比以及原油蚀变、油源类型和热成熟度等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都可能受到运移分馏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胜坨油田两期成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营凹陷胜坨油田的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两期成藏的地质条件,例如北部胜坨油田就经历了早期(东营组末期)的油气聚集、破坏和晚期(明化镇组时期)的油气再聚集、调整的过程;胜坨地区各含油层系中原油物性、生标特征及油源对比结果为该两期成藏提供了直接的地球化学证据。认为胜坨油田两期成藏对油气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南油田2块白垩系三十里大墩组油藏开发历史长,水淹状况严重,地质情况复杂。原有综合调整方案需要在后期大量监测及措施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很难判断是放大生产压差带来的底水锥进还是边底水沿裂缝窜进,因此也存在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可能性。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油藏油水运动规律,总结了水淹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油藏不同地区产水规律及来源,进而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综合调整方案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头台油田源13西块PI组油层为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高含水开发期。为进一步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措施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以目标油藏储层和流体为模拟对象,以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筛选及其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目标油藏储层相适应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于800×10~4,聚合物质量浓度不大于900 mg/L,交联剂中聚合物与Cr~(3+)聚合物凝胶的质量浓度比为(180~270)∶1;在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相比,Cr~(3+)聚合物凝胶不仅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而且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表现出优良的液流转向增油效果;随着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增加,调驱采收率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适宜段塞尺寸为0.1~0.15 PV。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地理位置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和轮台县境内,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受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影响,阿克库勒凸起主体部位及南部斜坡的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上石炭统、二叠系、侏罗系中上统,另外中-上奥陶统也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以至局部地带缺失.塔河油田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目前主要在其西南部钻遇该套地层,且主要保存柯坪塔格组(S1k)和塔塔埃尔塔格组(S1t).区域烃源岩、储盖及圈闭条件分析表明,塔河油田及其邻区志留系圈闭多属于与地层削截或与超覆尖灭有关的地层-岩性、地层-构造复合型圈闭,少数为构造圈闭与岩性圈闭.综合研究认为志留系具备成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碳酸盐岩缝洞油藏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61,TK435,TK455和TK432等4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开发过程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开发见水规律。实践表明在低部位的TK461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32井的含水下降,高部位TK435变成不产水,而高部位不产水的TK455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建立了TK461井组的储层油水分布概念模式,指出了低部位注水可以增加高部位油井产量,同时可能实现对高部位高含水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剩余油体能量来减缓水体侵入,起到压制水锥增加产油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