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M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行介入诊疗的18例NOMI.明确NOMI诊断后即行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结果本组18例NOMI中15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介入治疗后腹痛减轻,但仍有局限性的腹膜刺激征,转外科行肠切除治愈;1例10 d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持续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是NOMI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JOSTENT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9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髂骨下动脉 3例 ,髂动脉 5例 ,共置入JOSTENT支架 11枚。结果  11枚支架均顺利置入动脉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后 ,狭窄的血管腔明显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疗效满意。随访 1~ 2 0个月 ,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采用JOSTENT支架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暂时性肝静脉(HV)阻断下经肠系膜上动脉(SMA)化疗及肝动脉(HA)化疗的价值.方法 10条犬,每犬均行4组实验并作自身对照.于灌注5-氟尿嘧啶(5-Fu)以后0.5、5、10、15、20、30、60 min抽取门脉血各5 ml,测定血药浓度,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阻断组5-Fu的峰浓度及药时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组,药物总清除率阻断组低于单纯组.肝静脉阻断下肝动脉造影显示阻断区末梢分支增多,肝段浓染明显.结论暂时性阻断肝静脉经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灌注5-Fu,可以提高门脉及局部肝组织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吸栓术和(或)溶栓术.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 h后死亡.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血管腔内治疗策略,评价腔内治疗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通过血管腔内治疗的34例ISMAD患者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其中Sakamoto分型Ⅱ型3例(8.8%),Ⅲ型24例(70.6%),Ⅳ型7例(20.6%)。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腔内治疗,其中19例接受单纯裸支架植入,15例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夹层假腔。单纯支架植入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随访第3、13个月发现假腔明显扩大,再次予弹簧圈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3~40个月,平均(11.5±9.8)个月,术后6个月夹层完全重塑率达100%(34/34),支架内血流通畅,未出现假腔扩大、夹层复发等事件。结论 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ISMAD安全可行,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治疗方法及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0例SMA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按是否发生肠缺血坏死和(或)SMA破裂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探讨各型夹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属单纯型,保守治疗后腹痛好转,其中5例患者未予抗凝治疗。1例属复杂型,保守治疗腹痛不缓解,采用开放手术行血管重建,术后腹痛缓解。结论随着CTA和DS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孤立性SMA夹层得以确诊。多数SMA夹层患者,尤其是单纯型,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甚至不需要抗凝治疗;复杂型患者,往往需要包括开放手术在内的血管重建术才能取得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在晚期卵巢癌及其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晚期卵巢癌及术后复发患者(其中晚期22例,术后复发12例)在行常规双侧髂内动脉和(或)子宫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后,对肠系膜下动脉参与供血者行灌注化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共有26例肠系膜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灌注化疗后3周随访CT见肿块皆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另行栓塞治疗,未出现肠坏死等并发症;其中卵巢癌术后复发者肠系膜下动脉有异常供血占90.9%(20/22),而晚期者则占50.0%(6/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2,P=0.007);卵巢癌FIGO分期Ⅲ期占61.5%(8/13),Ⅳ期占85.7%(18/2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608,P=0.16)。结论在晚期卵巢癌,尤其是术后复发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肠系膜下动脉常参与肿瘤的血供,故常规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或)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因此对此类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常规探查肠系膜下动脉并进行灌注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1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53±8)岁,均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或脐周痛,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7例植入1枚,3例植入2枚),术中肠系膜上动脉真腔血流恢复,残余狭窄率小于15%,技术成功率为100%;8例腹痛在术后当天缓解,2例在术后2 d缓解。术后随访7~71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未再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术后6、12、24个月腹部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 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SISMAD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采用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的5例患者,予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结果 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4例腹痛症状患者术后3周腹痛消失;5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至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细致观察、护理,为孤立性SMAD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玉锋 《工业加热》2015,(2):130-133
【摘要】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大网膜转移癌所致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恶性肠梗阻提供参考。方法 115例因大网膜转移癌患者存在腹痛、腹胀、无排气排便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腹部增强CT明确腹膜转移结节、腹部立位X线平片证实存在肠管扩张、肠内积气伴或不伴有液平等肠梗阻表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腹水情况,随机分为动脉灌注化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行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和内科姑息治疗。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时间、腹水消退情况、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时间,并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及恢复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 3.22、5.60、3.81,P < 0.05),肠道通畅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t = 9.05,P < 0.01),腹水改善情况(75.0%)明显较对照组(33.3%)好(χ2 = 11.35,P < 0.01)。动脉灌注化疗组肠梗阻治疗有效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χ2 = 14.55,P < 0.01);动脉灌注化疗组生存时间(5.3 ± 1.2)个月,较对照组的(2.8 ± 0.9)个月显著延长(P < 0.01)。动脉灌注化疗组27例(46.6%)发生腹泻,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较小。结论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大网膜转移癌所致肠梗阻疗效较好,能够在短期内缓解肠梗阻症状,不良反应少,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加端端吻合术,3例中2例痊愈,1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SMA栓塞的位置和肠管缺血范围,早期血栓内置管取栓加溶栓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检出率越来越高。多种ISMAD分型方案相继提出,主要依据为真腔和假腔影像学表现、真腔通畅情况、夹层累及范围,但目前尚无临床上广泛认可的分型方案。现有分型方案中,Yoo等提出的分型相比其它分型较为全面。国内外主要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开放手术治疗,对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但目前缺乏统一治疗规范。本文就ISMAD分型方案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摘要】 目的 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 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患者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4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 ~ 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DSA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 ~ 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FOLFOX4方案经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途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3月以经肝动脉结合肠系膜上动脉双途径(5 Fu 400 mg/m2肝动脉灌注化疗,奥沙利铂85 mg/m2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 亚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推注d1,d2;5 Fu 600 mg/m2 经肠系膜上动脉保留导管维持灌注22 h,d1,d2)即“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选取同期的单纯肝动脉栓塞治疗PHC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均4 ~ 6周重复第2次治疗,2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至随访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和28.6%,中位生存时间为14.7个月和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0和P = 0.037)。研究组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FOLFOX4方案经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途径治疗PHC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沈毓  陆清声 《工业加热》2018,(2):186-189
【摘要】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中通常只隔绝原发裂口,即所谓近端裂口,而对远端裂口较少实施干预。随着对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术后25%~40%患者出现远端扩张,需再干预处理。其中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裂口处理涉及重要脏器血供,治疗上存在一定特殊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夹层裂口常用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