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因土壤、因肥料、因食品安全、因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兴腐植酸肥料荣获"三星高照"。一、四大利好政策支撑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新政策)纵观2015年国家政策,直面"土壤-肥料-农业可持续"。(1)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杭州化工》2015,(1):43-44
<正>长期以来,我国在地少人多的矛盾下,为确保粮食高产,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大量化肥,造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南京工业大学徐虹教授研发的一种增效剂,将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12%,农作物采用增效肥料比普通肥料平均增产10%~25%,有效解决了此类困惑已久的问题,并赢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国常规肥料利用率低下,因肥料过量使用使土壤板结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土壤质量日益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2015,(3):55-57
2015年5月27~29日,"化肥减量,腐植酸肥料增量,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家主流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报道。现将《农民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农资》《农资导报》等媒体发布的消息以原图文置入形式展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大区田间试验,以不施氮、传统氯素管理方式和优化氮素管理方式为对照,研究冬小麦施用包裹型缓/控释肥(包裹肥料)对产量、土壤无机氮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冬小麦施用包裹型缓/控释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氮素管理方式相比,优化氮素管理方式和包裹肥料处理在分别节省了78%和67%的氮肥的条件下,获得了和传统氮素管理方式相似的冬小麦子粒产量;采用氮素优化管理模式和施用包裹肥料显著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从而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与优化氮素管理方式相比,施用包裹肥料可一次性基施,省时省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河南化工》2014,(6):5-5
<正>当前,我国肥料产品的结构不合理,这是与肥料利用率低一样亟待改进的问题。5月12日,国际锌协会中国首席专家樊明宪博士,在接受农村大众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樊明宪介绍,以氮肥为例,我国氮肥生产量为3380万吨,世界第一,其中尿素占了整个氮肥的67%,碳酸氢铵占了17%,硝基氮磷钾仅占5%。而在欧洲中部和西部国家,虽然氮肥产量仅约为中国的1/3,但18%为尿素,硝基氮磷钾占16%,硝酸铵占43%,尿素硝铵则占11%,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氮肥总量的80%以上都是硝基肥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化后褐煤腐殖酸为吸附基质制成缓效肥料(NHA),研究了其对盆栽杨树生长、土壤酶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腐殖酸(HA)的施用对杨树根系促进作用明显,同常规施肥(UREA)及腐殖酸混合肥料(HAUM)相比,NHA显著增加了杨树的茎重及树高,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达到了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2014,(3):45-46
正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中国用9%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世界21%人口,这一成就令世人瞩目。十连增的背后,化肥功不可没,但其危害也日益凸显。2014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焦点访谈》栏目的镜头对准了被化肥‘喂瘦’的耕地。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了耕地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化肥越喂越多,土地越种越瘦,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化肥不可替代,但化肥必须转型的问题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8.
《腐植酸》2015,(2):68
<正>19年前,澳佳肥业在中国复合肥起步之际就应运而生。一经起步,就选择了腐植酸,可谓择土又择肥,双向面对,双份承担,既顾土又顾肥。然而,不少经销商把澳佳腐植酸肥当成了有机肥,对这黑黝黝的东西心存疑问。经过一年试验、示范和推广,第二年老百姓手提澳佳腐植酸肥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1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举办含腐植酸复合肥料施用技术培训班,九省一个市近800名代表参加了现场观摩和培训。曾宪成理事长应邀做了《腐植酸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并赋诗《兀自爱》(见本期第70页)祝贺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孙钊总结了含腐植酸肥料11个省(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湖北、福建)、10种作物(玉米、小麦、水稻、大蒜、油菜、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