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书为1985年12月16日—19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亚太地区铀矿床(地质与勘探)技术委员会会议发表的会议文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行的有关世界铀矿地质资源区域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很好地总结了适于亚洲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特殊勘探技术。文集叙述了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次大陆、印度尼西亚、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的亚太地区铀矿地质专题会议于1990年5月21日—24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亚太地区12个国家和法国、联邦德国、瑞典、美国、苏联、加拿大等,共88人。在为期4天的大会中,代表们围绕“亚太地区铀矿区域成矿特征和分布规律、铀矿资源前景及今后工作方向”这一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并相互交流了经验,大会共收到论文30多篇。  相似文献   

3.
一、铀矿床勘探方法(1976年出版,807页) 这是一本铀矿普查方法的经验交流汇编。它收集了1976年3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于维也纳召开的铀矿普查方法会议的文献46篇(其中英文43篇、法文1篇、西班牙文2篇)以及各工作组的5篇评价性总结报告。汇编的文献包括下述五个方面:1.现行方法及其成本;2.航空伽玛能谱测  相似文献   

4.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74年5月6日—10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了铀矿床成因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国铀矿地质学家200多人。会上提出了数十篇报告,内容涉及到以下各方面:铀矿供应问题,斑岩型铀矿床的勘探和开采问题,砂岩型、砾岩型和脉型铀矿床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正式成员国,应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外关系处处长ChristopherHerzig的邀请,我国已派一名代表出席国际“火山岩铀矿技术委员会会议”。该会议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得克萨斯大学召开,会期八天(4月2日至9日)。会议期间代表们到墨西哥的奇瓦瓦(Chihuahua)参观火山岩中的铀矿床。最近几年来,随着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24日至10月3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召开了由IAEA组织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铀矿床专题讨论会,会后各国代表们参观了东道国的两个铀矿床:“费”矿床和“帕德瑞加尔”矿床。这次会议共有27个国家的近50名代表。会上宣读论文14篇。按其类别可分为:铀矿床区域地质1篇;不同类型铀矿或铀矿化7篇;铀区地球化学2篇;片岩带中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1987年6月15日至26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同位素水文学工作研讨会”。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主持了会议,并负责收集、编辑和出版会议论文。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从中精选出21篇将汇成一册,定名为《Isotope Application in Hydrolog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正文为英文,主要向国外发行。通过这些论文,我们可以了解亚太地区同位素水文技术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加深对于同位素技  相似文献   

8.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74年5月6日—10日于希腊雅典召开了铀矿床成因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各国铀矿地质学家二百多人。在会上提出了数十篇报告。内容涉及到以下各方面:铀矿供应问题,斑岩型铜矿中铀矿勘探和开采问题,砂岩型、砾岩型和脉状铀矿床的成因问题。另外还报道在南非地区的卡鲁砂岩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本书系1971年9月21日至10月2日在伦敦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高级研究学会召开的铀矿物勘探方法的学术论文汇编。共收集20篇论文(每篇论文均附有讨论纪要),目次如下:①铀矿勘探的现状②铀的供应与需求,③铀矿床形成的几种环境,④砂岩型铀矿床用的勘探标准,⑤铀矿勘探费用,⑥中子活化分析作为铀矿地球化学勘探的辅助工具,⑦地球化学技术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⑧在铀矿的水文地球化学勘探中的设计和解释标准,⑨铀矿勘探用的仪表技术,⑩铀矿勘探用的轻便设备,(11)用γ射线能谱术评价铀矿,(12)航空γ射线测量技术,(13)加拿大氡的勘探方法,(14)铀矿勘探和评价的钻孔测井  相似文献   

10.
页65 1 10 18 20 271期6 1 1 2 1 22地质类一、地质ZQ自︸洲一d‘2,1,J3,上,上9曰6八J 3A︸ 题目层间氧化带类型铀矿床北美洲铀矿普查动向黑色页岩的岩相、古地理及铀的 分布规律产于陆相沉积岩中的外生铀矿床 的研究方法问题表生作用和热液作用利用砂岩的颜色作为普查铀矿的 标志和解释矿床的成因日本小沉积盆地中的铀矿产地弱变形沉积层中铀矿床的构造控 制南斯拉夫核原料勘探与储量现状铀分布的成矿构造控制矿床形成深度和垂直范围—有 关论文评述热液矿脉的下限和形成深度热液内生矿床的形成深度热液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热液铀矿床岩…  相似文献   

11.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出席会议的代表以美国和加拿大的为主,也有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派10名代表参加。会议主要反映北美洲的物探工作水平和发展动向,发表的文献多数涉及油气团和金属矿的物探工作,也有少数文献是以铀矿普查勘探为主题的。第49届年会于1979年11月4日至8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会上发表有关铀矿物探的文献四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美洲放射性物探现状的一斑。现将四篇文献的内容摘载如下: 1.γ能谱测井在铀矿勘探中的应用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埃利奥特湖-阿格纽湖的铀矿区和班克罗夫特地区的伟晶岩型铀矿床上进行了γ能谱测井。这两种类型的铀矿石含钍,因此不  相似文献   

12.
1973年11月维也纳版本书是1972年4月10—1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召开的铀矿勘探方法会议的论文集。共载有17篇文章(包括两篇摘要)。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近年来铀储量增长情况和主要产铀国家和地区的铀储量,今后发展趋势;铀矿勘探方法和勘查方向;航测技术;铀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包括水文地球化学勘察和射气普查)。最后还附有该机构对勘探方法效果、费用及未来勘探要求的一些调查资料和建议。本书是1970年出版的铀矿地质勘探的补充。前书着重于地质情况的论述,本书则着重于方法的一般性描述。书系新到,据说拟付影印。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国外铀矿普查勘探活动又逐渐频繁起来,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加强和扩大在本国的普查铀矿活动,而且借合作为名在国外掠夺铀资源。如美国、日本、西德、法国的许多公司都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地区寻找铀矿。联合国所属国际原子能机构从1970年以来每年一次共召开了五次铀矿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4.
1970年在维也纳召开了“铀矿勘探地质”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论文集第五部分(最后一部分)为工作组(按矿床类型)意见。在总结各种铀矿床类型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类型铀矿床的找矿标志。虽然这个资料内容尚不具体,但可作为普查各种类型铀矿床的参考。文后讨论从略。  相似文献   

15.
波希米亚北部地区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产有众多的脉状铀矿床。这一地区的铀矿床已经过了长时期的找矿勘探和开采。本文是“波希米亚脉状铀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续篇,着重阐述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质数据综合分析会于1986年10月13日在维也纳召开,为期五天。有24个国家36位代表参加,会议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核燃料循环处D.W.McCarn(美国人)主持,该处处长朱家骆(中国人)致开幕词。奥地利、英国、南非等国代表就“矿产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航测数据解释”、“地质、地化数据解释”等内容在大会上宣读了17篇论文。我国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国东部地区航空γ射线能谱测量数据分析”和“地质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较短的篇幅综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铀矿普查-勘探机构自50年代末以来,用构造地球物理方法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的成果和经验。所采用的构造地球物理方法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法、电法、磁法和重力等及其各种方法的变种。 文中所述的各种构造地球物理方法,在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以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对从事水成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地质及物探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国铀矿地质工作者从1970年开始,对美国砂岩型铀矿床及其主岩中的铁-钛氧化物进行了研究。第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1974年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雅典召开的铀矿地质讨论会论文集中。到八十年代,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当前美国砂岩型铀矿床的重大研究成果之一。美国地质工作者认为:“碎屑状铁-钛氧化物是与铀矿定位有关的地球化学环  相似文献   

19.
在铀矿床总量中外生后成铀矿床占有重要的地位。地下溶浸法的运用使人们改变了对这些虽然相对贫铀,但易加工的地质体的看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此类型新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后生铀矿床的普查是以淋滤成因概念为基础。此概念对扩大铀矿资源基地起了重要的作用。二十五年来积累的岩石、矿物-地化和水文地质等方面大量的资料可以对沉积铀矿床的后生淋滤分带性作更详细的研究,并把分带性广泛运用到成矿预测和普查勘探中。一般认为沉积铀矿床赋存在小型自流盆地中。那里的山区作为含氧含铀地下水的补给区。当这些含  相似文献   

20.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同位素技术领导管理人员研讨会”和“亚太地区同位素水文学工作会议”分别于6月15—17日和18—26日连续在北京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举行。这两期会议得到了IAEA和核工业部的资助并由IAEA委托我国核工业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筹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