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开县水位调节坝建基岩体主要由砂砾卵石层组成。砂砾卵石层上部结构为稍密-中密,含泥量较大,并夹有薄层粉细砂层,是影响大坝防渗、坝基稳定的重要地质因素。按照防渗设计要求,对施工开挖后的坝基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基承载力和防渗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位和深度。经分析,决定采取向下清挖,换填级配砂砾石并进行碾压的处理措施。采取处理措施后经检测,地基承载力及防渗条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里底水电站帷幕灌浆根据施工部位、地质条件分为:主帷幕、副帷幕及周边帷幕、搭接帷幕灌浆、基岩帷幕灌浆、砂砾石帷幕灌浆,施工过程合理选择灌浆工艺、方法和参数控制,严格按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技术规范组织施工,质检人员对灌浆施工各道工序进行检查、旁站。结合灌浆成果统计资料分析,里底水电站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灌浆效果良好,达到设计防渗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水库新建闸室工程 ,设计单位考虑到闸室对地基的变形及闸室的稳定性要求 ,在闸前设单排防渗帷幕灌浆 ,并要求灌浆在盖重混凝土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工期紧 ,施工单位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及灌浆地段的地质情况 ,提出岩体盖重灌浆。该地段的地质情况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 ,岩脉部位岩体破碎 ,风化程度较深。闸室基础置于强风化基岩面上 ,强风化岩体节理发育。在这种情况下 ,先做灌浆试验 ,以验证在此地质条件下灌浆设计参数的正确性 ,并取得实际施工参数及盖重方案。1 帷幕灌浆试验1.1 试验条件在新建闸室基础的基岩面上 ,设备采用…  相似文献   

4.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是汾河二库临建工程上游围堰的一部分,布置于堰体砂砾石基础前部,与堰体防渗斜墙土工布连接,共同防渗.墙长162.gim、钻孔进尺4250m,防渗面积5250m’,所处地段覆盖层深度,左岸约为25m,右岸约为35m,河床以下为25m.底部为奥陶系下统第二岩组(第二宕组总厚121m)基岩全强风化厚度约2~4m.覆盖层主要为河床相冲洪积含漂石的砂砾卵石层.该工程1996年3月15日开工,10月3O日竣工.1施工技术参数由于被喷射地层的地质条件不同,对喷射凝结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尚无设计和施工规范可以遵循,因此进行了单排墙体…  相似文献   

5.
根据瀑布沟水电站运行期大坝下游地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下游尼日河径流及洪水、溢洪道运行情况,拟定不同量水堰防渗设计方案,并分析量水堰下部渗控标准及设置高程对量水堰下部渗漏及量水堰监测渗漏量的影响,同时分析量水堰不同设置高程对大坝抗滑稳定影响。分析表明:坝基覆盖层防渗采用全封闭式混凝土防渗墙,并对大于20 Lu的两岸及坝基基岩进行帷幕灌浆,当下游水位由原技施阶段的670.00 m抬高到677.50 m时,量水堰能监测到大坝渗漏的变化,大坝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下降较小,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杰 《人民黄河》1989,11(3):41-45
土石坝基岩灌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裂隙渗流对防渗体及基岩身的渗流冲蚀,以确保大坝渗透稳定。从十几年来土石坝基岩渗流控制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防渗的概念由截断渗流发展为减小水力坡降,灌浆帷幕的源度设计与防渗标准也由1Lu于放宽到10Lu,并重视浅层灌浆,基岩灌浆的发展趋势是以堵塞基岩中较大节理裂隙来达到防止裂隙渗流冲蚀防渗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北江白石窑水电站地处岩溶地区、坝基岩溶发育强烈,做好坝基防渗是其成败的关键。根据电站地质条件,对泄水闸大溶槽段开挖至8m高程,其下溶槽用混凝土防渗墙截断,墙下基岩帷幕灌浆;其他混凝土建筑物地基开挖至弱风化岩,基岩帷幕灌浆;土坝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 渗墙防渗,墙下基岩帷幕灌浆。在帷幕浆之前进行了灌交流浆最压力为0.8MPa。从运行和检查的结果的来看,对宽大的岩溶溶槽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悬挂式 帷幕 渗  相似文献   

8.
土石坝土质防渗体沿岩基层面的渗流冲刷,包括岩基裂隙中的纵向渗流对防渗土体的冲刷及土与岩基结合面接触不良时渗流沿接触层面出现的接触冲刷,研究岩基面与防渗体(尤其是窄心墙)防渗土料的渗流冲刷问题,不仅可以提供土体遭受岩基裂隙冲刷的水力要素,而且可以为确定基岩裂隙灌浆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鲇鱼山水库心墙与基岩接触冲刷研究理论成果和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为水库主坝坝基帷幕灌浆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横泉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对风化岩层进行处理以满足水库对防渗要求.风化岩层上为厚度16~30m的覆盖层,覆盖层由土层和砂卵石层组成.主要介绍了深覆盖层下风化基岩帷幕灌浆试验的钻孔、灌浆施工方法及其灌浆效果分析.为风化基岩帷幕灌浆积累了经验,可供同类大型工程帷幕灌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砂砾石坝,坝体采用黏土心墙防渗,坝基上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采用混凝土连续墙防渗,下部基岩和两岸采用帷幕灌浆防渗。随着大坝填筑至坝顶,水库开始拦蓄少量河水,发现坝后排水棱体底部有多处渗水点,尤其是下游排水沟渗水明显。初步观测发现,各渗水点数量和流量有增多、增大发展趋势。坝区渗漏不仅影响水库效益,而且在坝体及坝基岩土体中可能发生渗透变形问题,危及大坝安全。通过对工程防渗体系勘察分析,初步查明了大坝渗漏原因及渗漏通道分布,为工程处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基岩实际地质情况较前期勘察成果更破碎,使得灌浆试验参数无法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各破碎基岩坝段的固结灌浆部位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调整.灌浆后监测结果显示,灌浆质量达到了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大大提高了基岩的整体性和均一性,改善了基岩的力学性能,为大坝施工和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其施工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百色水利枢纽坝基河床部位存在顺河F6断层,破坏了坝基的完整性,对坝基的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非常不利.在勘察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与常规勘探方法相结合,查清了F6断层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灌浆试验了解断层的可灌性,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准确评价,提出:对表层混凝土塞处理,结合帷幕灌浆加强防渗处理;对断层带及两侧的岩体进行固结灌浆处理.  相似文献   

13.
周建华    赵卫全    赵明华    路威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5):68-73
堰塞体通常具有组成成分复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抗渗透性能弱等特点,特别是位于水下部分的岩塞体,其防渗加固处理材料及工艺还不完善。针对堰塞体改良处理需求,以改性砂浆流动性为控制标准,开展正交试验,优选出三组具有不同流动性和水下抗分散性的砂浆配合比,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定量评价了各配合比水下抗分散性、力学强度及防渗性能。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改性砂浆对于水下砂砾石的灌浆工艺及固结效果,检验了改性砂浆对于堰塞体改良处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煤幺寨水库均质土坝防渗效果不佳、坝基(肩)渗漏等问题,经实地踏勘并结合土料土工试验分析成果,对大坝渗漏现状、渗流性态和结构整体抗滑稳定性进行全面安全复核。分析成果表明:渗流性态符合规范要求,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大于规范限值指标,大坝整体安全稳定性较好。针对坝基及右坝肩渗漏问题,采取充填式灌浆为主,辅以两岸坡及坝基常规帷幕灌浆的组合防渗方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丹江口和龙羊峡坝基典型特殊地质问题化灌处理设计与应用的总结分析,并结合三峡工程基础处理设计和现场灌浆试验成果,以及已有水泥灌浆施工资料,对化学灌浆处理水工建筑物基础特殊问题的设计与应用问题、三峡工程坝基防渗帷幕和基岩固结灌浆采用化学灌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化学灌浆技术在地基加固处理方面有着发避孕药和应用前景,对三峡工程特殊地质缺陷部位,采用化学灌浆进行地基加固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坝基岩体内通常遇到弱透水性的细微裂隙、断层或夹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在进行坝基防渗处理时,如何改善对这一类地质条件的灌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1959年起我们围绕未来三峡大坝坝基微弱风化岩石细裂隙的水泥灌浆问题,从浆材上、工艺上进行了各方面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总结有关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水泥浆材灌注基岩体细裂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双岔沟水库大坝存在坝体填筑质量差、坝体及坝基大范围渗漏等病险问题,直接威胁到水库安全稳定运行。为恢复水库供水及防洪等功能,结合安全评价及防渗比选成果,设计优选复合土工膜结合坝基钻孔灌浆形成闭合防渗帷幕的除险加固方案。论证结果表明,防渗加固修复后,坝体渗流稳定及坝坡抗滑稳定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大坝整体防渗性和稳定性好。分析成果可以为大坝除险加固具体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梁鸿 《红水河》2001,20(4):54-56,60
贵港航运枢纽工程拦河大坝基础岩石坚硬,完整性较好,力学强度高,但岩体透水率较大,平均透水率达39.56Lu,需要进行防渗帷幕灌浆。本文对大坝基岩防渗帷幕灌浆的布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以及对灌浆效果进行了分析。拦河大坝基岩防渗帷幕灌浆共布置灌浆孔271个,压水检查孔28个,声波检测井6个,经压水试验和声波检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方竹水电站大坝因修建时未按设计要求对两坝肩作防渗处理,经多年运行,两坝肩岸坡及接触带的渗水长期浸泡软化坝肩岩层及层间的软弱夹层,加之右坝肩抗滑岩体较为单薄,大坝坝肩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在对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触带采取了防渗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原设计资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电站建设过程中基础处理措施等,进一步复核坝肩稳定计算参数,分析计算坝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大坝坝肩稳定作出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10号、11号坝块基础团结灌浆实施成果的资料分析结果,对三期RCC围堰基础团结灌浆设计与施工技术参数和灌浆效果作出评价。通过三峡工程主体大坝基础地质条件与三期RCC围堰10号、11号坝块基础工程地质条件的对比,说明三峡大坝基础的大部份部位基岩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基岩团结灌浆可灌性差,没有必要大面积布设固结灌浆。如检测出建基岩体的弹性波速度大于大坝对基岩的变形模量和岩体弹性波速度要求值时,除了增强基岩表层防渗作辅助的需要外,可尽量少设团结灌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