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16,47(3):283-291
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将产生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寿命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并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成功解决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效益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水库淤积,保持了水库有效库容长期使用,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多沙河流水库泥沙问题处理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随着对水库泥沙问题认识的深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实践中还将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结合江河水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库和黄河小浪底水库等工程运行方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为更好地保障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促进水库泥沙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3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多沙河流水库设计运用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蓄水拦沙”“蓄清排浑”“蓄清调浑”3个阶段。进入“蓄清调浑”阶段以来,在理论研究层面,揭示了泄水建筑物布设与水库排沙及有效库容保持的互馈机制、高含沙水流能耗机理、输沙能量转换机理,为多沙河流水库设计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技术应用上,水库拦沙库容再生利用与多元化利用、淤积形态与库容分布耦合设计技术及水沙分置开发技术均得到了创新发展,为超高、特高含沙河流上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开发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工程实践中,以小浪底水库为代表的运用实践,以及黄河古贤、泾河东庄和马莲河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代表的规划设计,为“蓄清调浑”设计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未来结合工程建设运行可进一步验证完善“蓄清调浑”运用理论及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汛末提前蓄水等对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形成"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保持水库长期使用的建议,试图为三峡水库科学高效安全运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头屯河水库2002年以来蓄清排浑技术取得的成果,总结了蓄清排浑技术的特点。通过蓄清排浑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水库使用年限的概念,提出了蓄清排浑技术新的理论体系,为今后相似水库的排沙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小型水库的增容与保持库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和生产生活供需水矛盾,论述了扩大水源的水库增容技术措施的大方向,即在溢洪道上修建迷宫堰、橡胶坝,并针对具有普遍性的水库淤积问题,提出了以下保持库容的防淤排沙的办法:(1)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防止泥沙进入水库,包括水台理,库、坝联合运用,清、浑分治;(2)排沙清淤,包括蓄清排浑,高渠冲淤,泄空人工清淤排沙,多库联合排沙调度。  相似文献   

6.
以东台子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不饱和全沙数值模型,研究蓄洪运用方案、蓄洪排沙运行方案、分阶段蓄洪运用方案、蓄清排浑运用方案等四种水库调度方式下的泥沙淤积情况,力图在兴利防洪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弃水排沙,保持有效库容。对不同运行年限的淤积量、水库库容变化和排沙比等要素的模拟研究表明,分阶段蓄洪运用或蓄清排浑运用方案更有利于保持有效库容,对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一定作用,是较优的水库排沙优化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水沙联调)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三门峡枢纽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有防凌、灌溉、供水、发电、减淤等综合利用的水库。通过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的实践,说明修建在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与一般清水河流上的不同,为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在调节径流的同时必须进行泥沙调节,才能既保持一定的有效库容以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同时又尽可能调整出库水沙搭配关系,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进入90 年代后,黄河水沙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时小浪底水库即将投运。因此,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亦应做相应的调整和科学的探索,实现水库联合调度,才更有利于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水库现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使水库淤积得到了控制,潼关以下库容得到恢复,保持了库区年内冲淤基本平衡,为此,每年汛期要利用中水流量对库区进行拉沙作业,分析了近年来水库拉沙对三门峡库区及沿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水沙条件、工程自身及黄河防洪体系的变化,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历经了3次转变,先后进行过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及基于蓄清排浑的洪水期敞泄排沙运用。通过探索与边界条件相互适应的运用方式的实践,在水库运用初期造成上游严重淤积的情况下,逐渐消除了不利影响,保持了335 m水库水位下相对稳定的防洪库容,持续发挥着水库的综合作用。建议三门峡水库分步开展非汛期水位320 m及以上的原型试验,释放水库库容调蓄能力,以及开展动态汛限水位、分期汛限水位等试验,进一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建设最早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分析其功过与经验教训对今后黄河治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三门峡水利枢纽规划是错误的,没有考虑水库淤积的"翘尾巴"问题,坝址选择不当;改建是成功的,经过数次改进,摸索和总结出了使水库长期运行的蓄清排浑调度模式,1974—1985年三门峡水库冲淤已达到平衡;三门峡水库对黄河下游发挥了巨大防洪效益,其防洪效益不在于水库调洪,而在于拦沙92亿t、为下游河道减淤约64亿t,平均减淤厚度为3.30 m。三门峡水库成功的运用实践证实了多沙河流水库长期使用的可行性,由于黄河泥沙多,因此除调水调沙增强输沙能力外,还需要通过水库和放淤等措施拦蓄、利用一部分泥沙。  相似文献   

12.
以克孜河卡拉贝利水库为例,对冰雪融水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异重流排沙和泄空冲刷运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冰雪融水的多沙河流水库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汛期运用水位,把握好汛末的蓄水时机,制定合理的排沙运行调度方案,保证水库效益的长期、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及其冲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经历了蓄水、低水头敞泄、蓄清排浑等不同运用方式,其演变过程说明,在多沙河修建水利枢纽,除了科节径流外,同时还要调沙,这与在一般清水河流单纯径流调节的原则是不同的。本文着重总结从1973~1980年以来,三门峡实行蓄清排浑运用方式进行水沙调节时,库区冲淤的特点以及对下游的影响,反映了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进行综合利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入库沙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三峡水库持续开展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增大了汛期库区泥沙淤积和防洪风险,减少了水库下泄大流量的机会。在三峡水库汛期,开展“蓄清排浑”泥沙调度方式动态运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利用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探索开展了三峡水库汛期 “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计算研究,并提出了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可以同时兼顾排沙、发电和防洪,“蓄清”水位150 m要优于155 m,“蓄清”运行期间库水位可选择在145~150 m之间浮动运行;建议将寸滩含沙量达到2.0 kg/m3且当日寸滩站入库流量≥25 000 m3/s的时间作为水库增泄“排浑”的起始时间,将出库含沙量降至约0.1 kg/m3作为“排浑”调度结束重新进入“蓄清”调度的泥沙参考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庙宫水库属于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问题是淤积严重。随着淤积末端的上延,上游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产生浸没,出现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现象。庙宫水库加固工程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增设排沙洞等管理工程措施,达到减少水库淤积和降低对库区上游村镇浸没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属一等大(Ⅰ)型工程。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为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水库最高蓄水位980m,正常蓄水位977m,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排沙期运行水...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国斌  张立中 《人民黄河》2001,23(12):39-42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原建,改建和多年运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为主,兼顾影响评价,工程评价和工程管理评价。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运用以来,尤其是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用后,发挥了显著的防洪,防凌,减淤,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总体评价,三门峡水利枢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且具有稳定的经济合理性。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和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在发挥正面社会 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不影响也是严重的。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充分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处理和解决好库区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改变枢纽财务方面的不合理状况,建议尽快提高枢纽上网电价,并制定和实施枢纽社会效益的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15日正式蓄水运用以来,由于泥沙淤积的影响,水库先后经历了蓄水运用期,滞洪排沙运用期,“蓄清排浑”运用期3个不同的运行阶段。不同时期由于水库调节能力不同,水库水温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全面系统地分析三门峡水库建库前后下泄温变化,库表水温与气温的关系以及“蓄清排浑”运用水库水温分布状况,对多泥沙河流水库水温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松林水库位于陕西省境内冶峪河上游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为了减少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年限,黑松林水库与生产单位密切协作,在实践中总结出“蓄清排浑,引浑淤灌”的水库运用经验,利用滞洪和异重流等排沙方法,基本上控制了水库淤积,并利用排出的浑水灌溉农田,提高土壤肥力,为我国多沙河流上中小型水库的合理运用和保持水库库容、延长水库寿命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与泥沙问题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对调节水、沙的作用,以及对库区和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对河流的水、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保持一定的库容长期使用,进行防洪、防凌、发电和春灌等综合利用.同时,水、沙经过水库调节后,可以加大下游河道的造床流量,增加河道的输沙能力,减轻河道的淤积,这是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一种比较合理的水库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