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1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富GTF啤酒酵母制品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耐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天服用普通面包酵母0.1g、富GTF啤酒酵母干粉0.1g和富GTF啤酒酵母胶囊1粒,每天测空腹血糖。30d后进行糖耐受量试验,测0、0.5和2h各时间点血糖。结果富GTF啤酒酵母胶囊和富GTF啤酒酵母干粉不降低正常大鼠血糖。服药30d后,富GTF啤酒酵母胶囊组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下降52.45%,富GTF啤酒酵母干粉组血糖下降32.34%,而面包酵母干粉无降糖作用。各样品组糖耐受量2h后均下降,富GTF啤酒酵母胶囊组血糖下降迅速。结论富GTF啤酒酵母胶囊降血糖效果显著,优于富GTF啤酒酵母干粉,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耐受量。 相似文献
4.
《化工之友》2008,(23)
目的对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CSII)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法(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SII治疗组,MDII治疗组。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但血糖达标,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明显少于MDII组;所需时间,CSII组明显短于MD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低于MDII组。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法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平稳的降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显著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有效的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种疗效明显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法。 相似文献
5.
李萍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1,(12):1520-1523,152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在T2D死亡患者中,约80%死于血栓事件.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寿命和质量,对于血栓的防治就显得极其重要.Sestrin2作为近年来发现的新型高度保守的蛋白,具有突出的抗氧化能力,已成为多种疾病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型D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糖尿病肾病(DN)与NDRD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尿、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1)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常见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2)NDRD患者糖尿病病程及血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DN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NDRD、DN患者治疗转归截然不同。结论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当2型DM患者出现肾损害而不符合DN特征时,应及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结合临床及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尽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肺结核预后良好。结论口服降糖药肺结核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血脂异常者48例(64%),合并高血压者54例(72%);急性脑出血8例(10.66%),脑梗死67例(89.34%)。结论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应重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早发和迟发2性糖尿病(T2DM)的临床资料,认识早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启示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方法将306例临床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诊断年龄不同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2组在体质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家族史的差异。结果与迟发组患者相比,早发组有高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和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显著的家族聚集倾向。结论 (1)早发T2DM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2)重视代谢紊乱的各项指标预防早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应用的优势。方法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23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早餐后2h血糖≤10.0mmoL/L,HbA1C≤7.5%。选用CGMS对病人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结果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血糖≤2.8mmoL/L),共13次,低血糖均发生于23:00至次日07:00,仅3例次有自觉症状,经进食后缓解。有7例患者有高血糖发生(血糖≥11.1mmol/L),均发生于餐后1~3h。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可能存在较大的血糖波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可发现高血糖事件及无症状低血糖,为严格控制血糖,正确调整用药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更有效地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8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5例为急性复发性多发脑梗死,3例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在1级以下者12例,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临床上应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饮食习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8例糖尿病组分为无并发症22例,有血管病变26例,并与对照组51例进行比较,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2组糖尿病病人的D-二聚体均明显生高,(P<0.01),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升高明显,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能对预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脾损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如得不到及时救治,脾脏损伤后出现的大出血常可致患者很快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时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临床典型病例,对患者行CT诊断性扫描,分析影像下征象及诊断情况,得出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结果,平扫可明确脾破裂者52例,可疑脾破裂的6例,未见明显异常的5例,诊断敏感性92.1%、特异性82.5%.增强扫描后可疑及完全阴性病例患者均能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敏感性100%,特异性100%.所以,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20.
据统计,世界范围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约为1.71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1],之中又有约9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2],该病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该型糖尿病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无法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及避免其并发症。198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外科医生Pories在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为3例肥胖合并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旁路手术后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不再需要任何降糖措施来治疗[3]。1995年他在AnnSurg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GBP手术后14年的随访结果,其中121例(83%)2型糖尿病治愈[4],提出了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概念,引发了医学界对各类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广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