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用外探测器法测定了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在工作中用上海塑料研究所生产的聚全氟乙丙烯塑料片作固定锆石的载片。在制片时电热板的温度控制在250(±5)℃。锆石的蚀刻条件是HF:H_2SO_4=1:1(体积比)的混合酸,于185℃蚀刻9小时。外探测器为四川雅安的低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探针研究了日本部分晚白垩世花岗岩中锆石的铀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就铀含量而言,锆石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单个试样中不同晶体的铀含量由散焦束技术所测定,它们彼此相差大于一个数量级。晶体内部铀的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很相似,不同试样中铀分布的不均匀程序大致相同。单个晶体内部铀的分布为具有宽5—20μm明显环带的振荡型,相邻环带的铀含量常常相差2—5倍。锆石晶面酸洗前后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酸洗面的铀丰度比酸洗前该晶面的铀丰度明显减少。这说明铀富集于晶面薄膜(即晶粒间界),而且极易为酸洗所溶解、迁移。锆石晶体粒内和粒间铀的变差会使其裂变径迹年龄产生一些不可靠性。锆石中铀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密度法可获得可靠的裂变径迹年龄,所检测的晶体个数必须多于140—200;而逐个晶体的外探测器法要求所检测的晶体个数多于26。晶界铀的富集作用表明,常用的将锆石晶体表面用于裂变径迹法年龄测定的作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