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逐步展开,以"景观文化"构建美丽乡村,已成为各地方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徽州,尚有百余座牌坊,还有不少连座牌坊群。该文通过分析牌坊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运用,介绍了牌坊在乡村景观中的功能,提出了牌坊文化与乡村景观结合的设计须强化文化特征与空间节点。并以黄山永丰村的牌坊群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方案设计与景观节点,以期对徽州牌坊文化与乡村的景观设计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思路,并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乡村文化景观在凸显地域风格、传承乡土文化、营造特色景观、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对金山村项目实践中的文化景观营造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探索文化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营建思路,发掘金山村的荷文化与祠堂文化,引植千亩荷塘,"激活"古祠堂功能,开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旨在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文化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西部乡村建设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持,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过度设计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文章结合国家新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探索西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保护西部乡村景观的完整性与文化特色,创造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景观同质化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尤为突出,为避免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蔓延,文章选取美丽乡村入口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设计理念,以点带面逐渐减少景观同质化。入口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景观中出现最为频繁的节点之一,是村民及游客对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印象及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有乡村景观评价及设计文献总结出美丽乡村入口景观建设中存在入口景观尺度过大、乡土元素滥用等的问题,破坏了乡村肌理,埋没了乡村本土自然与人文特色。以材质构成、陈列形式、布局特点等为参照因素,统计归纳现有常见的入口景观设计类型分别为牌坊式、景观石式、文化墙式、雕塑式四种。提出在设计美丽乡村入口景观时,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要素、自然环境的要素以及可持续的要素,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众喜爱的,易于维护与修缮的入口景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各学科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传统村落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保留着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课题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小店河村为例,注重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修复研究,其中采用科学保护、肌理保护、景观修复等方法,修复和完善景观风貌和格局,从而促进传统村落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是人类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的进程日新月异,但城乡差距也随之不断加大。我国依然有部分地区农民生活贫困、发展缓慢、生存环境问题得不到提升。这些与农民切身利息相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无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这一任务。2016年贵州省第五届小城镇建设观摩会在六枝特区召开,岩脚镇作为其中一个观摩点,投资1.36亿元,按照"村寨景点+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的模式创建,以传承古镇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本文从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层面出发,通过对六枝岩脚镇的地域特色的研究,以就地城镇化为指导方针,总结了在景观方案阶段和后期建设中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改进意见。为促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快速城市化所衍生的空间剥夺行为,导致对乡村景观的资源、环境、社会及人口等的侵袭和破坏,使得乡村景观的乡村性逐渐减弱。田园综合体概念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以广州市龙洞古村为例,基于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提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的思路与对策,其核心是充分尊重乡村地域文化特质,运用山水田园资源,村民积极参与设计,并对整体村落景观环境进行一种"渐进式微改造"的尝试,以期营造利于乡村活化与景观保护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Z2)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对乡村文化的重视不足,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产生。文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浙江乐清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两廊四轴,六片多区"的空间结构,并对仙溪文化主题区、雁荡山水骚客文化主题区、名仕文化主题区、蒲岐南岳文化主题区、箫台文化主题区和象阳民俗工艺区等分区提出建设指引,以期更好地引导乐清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舒蓓  赵宏波 《园林》2020,(3):76-8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其中乡村生产空间由于组成要素和生产形式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又因与农业文化的结合更显特色。为探究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现状和发展特点,本文将生产性景观分为种植、果林、牧业、渔业四个类型,通过对浙江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景观案例调查,分析其景观发展模式、景观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点,最后提出乡村生产性景观应以功能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以景观形式表达地域文化,科学发展乡村生产性景观空间布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临安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乡村精品线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设计思路,结合区域特有的产业、人文、景观特色,串联景观元素,挖掘文化内涵,形成彰显地域特色的景观廊道。从景观设计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以临安太湖源精品线、天目山精品线为例,从主题表达、乡土材料、工艺工法、过程优化四方面阐述美丽乡村精品线,并结合设计、施工,阐述如何在景观营造中匠心独运,打造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景观突围 回顾中国景观设计学近十年来的历程,从学科建立到社会和公众层面的逐步普及,构成了一场景观突围.这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选择,一个是自然与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矛盾,一个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学可以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操作界面.全新的景观设计学科使传统的、以审美为基础的理论让位于对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及自然系统相结合的实用主义的追求.实践层面也逐渐从自我神秘化的民族情结和浪漫主义的园林情结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玏  魏雷  赵鸣 《华中建筑》2012,(5):105-107
中国古典园林的完成多与画家有关,许多园林理论也与画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以王维的画论《山水诀》为研究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其画理,结合辋川别业这一园林实例,探讨了《山水诀》中的相关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美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山水诀》中的园林美学观点。希望通过对传统画理与园林美学的研究,在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式园林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来"园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建筑"作为专业术语为中国所特有,但定义域不清晰,通常人们对此类建筑的理解有模式化的趋向,其内涵和存在的逻辑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经分析研究并比照国外类似领域的理论表述,所谓"园林建筑"实质上应视为风景园林中最主要的人工元素.作为建筑,应属于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专门类型.这样理解或将有助于厘清某些逻辑的困惑和摆脱某些习惯认识的误区,同时也为此类建筑的研究探索新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于波 《规划师》2003,19(2):57-58
介绍魏瑞利奥的《消失的美学》一书,指出“消失”并不是指“美学”消失了,而是指在速度中后现代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消失。速度越增长,控制就越倾向于取代环境,交互活动的时间逐步取代了身体活动的空间,一个有意义的空间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其能提供信息量的多少和新鲜程度。人们在技术速度面前,若不想被世界所抛弃,就不得不成为摄取信息的贪婪者,而城市正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中枢。  相似文献   

15.
刘珂秀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0,36(10):35-39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李先军 《规划师》2007,23(2):92-94
1 矛盾体景观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推动了景观学的迅猛发展.城市中的公园、街头绿地等越来越多,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和舒适.许多景观都遵循构图美观、样式新颖、功能合理等原则,使人们基本上拥有了-个较好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概述德国景观保护运动的历史由来以及相关评价理论发展的历程,介绍景观美学资源保护在德国现代景观保护及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作者以对景观美学理论及方法的讨论为出发点,全面介绍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的主要分支,进而提出作者对景观美学资源评价基础理论问题的见解.在系统描述德国景观美学研究领域主要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由分析其基本理论假设入手,举例剖析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得失,并重点探讨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提出的景观美学资源度量指标的含义和合理性.最后结合我国景观美学资源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亦弛 《风景园林》2011,(2):145-146
18世纪,“中国式”园林在欧洲风靡一时,各地纷纷出现“中国式”的园林建筑。以致赫什菲尔德(Christian Cajus Lorenz Hirs Chfeld)在其著作《造园学》(Theorieder Garten—kunst,1779)一书中不禁发出感叹:“现在人建造花园,不是依照他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先前的比较高雅的趣味,而只问是不是中国式的、英中式的。”  相似文献   

1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美容与整容更成为一种广为爱美人士追捧的时尚。天生丽质者,淡妆浓抹总相宜,先天不足者亦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整容手术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成为倾国倾城的美人。或美容,或整容,各人先天资质不同,变美的方式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的定义看景观设计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有必要从英文"science"的定义入手来考察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定位,指出把景观设计当作追求客观知识体系的科学、当作与文科相对的理科、当作工程技术,都是对这个学科的错误理解,并得出景观设计不是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