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明恢63在储藏期内对害虫印度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低龄幼虫(1至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谷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后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种群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7.40~15.94 ℃,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4.90~17.36 ℃。以上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加深对转Bt基因稻谷生态安全的认识,在实践上为科学开发利用转Bt基因水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鲤鱼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和800 mg/kg的半胱胺,经过42 d的饲养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半胱胺对鲤鱼生长、相关激素水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鲤鱼饵料中添加200、400、600 mg/kg半胱胺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鲤鱼的生长性能,400 mg/kg半胱胺显著提高了鲤鱼的相对增重率(P<0.05),并降低了鲤鱼的饵料系数(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半胱胺显著提高了鲤鱼血液中GH水平(P<0.05),T3水平也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400 mg/kg半胱胺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血糖和总蛋白质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总蛋白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本试验鲤鱼饵料中半胱胺适宜的添加量为400 mg/kg.  相似文献   

3.
选用35日龄断奶獭兔60只,随机分为3组.用早籼稻糙米代替日粮中的玉米0%、50%和100%进行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为30天.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肉质、皮毛品质.结果表明:以0%、50%和100%的糙米代替日粮中的玉米,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72g、21.66g和21.99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皮张面积、被毛密度、皮张厚度、被毛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早籼稻糙米对生长獭兔具有和玉米相同的饲喂效果和营养价值,在生长獭兔日粮中以50%和100%的比例代替玉米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转SCK基因大米对小型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和比较转SCK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评价转SCK基因大米的营养价值,选用15头雄性断乳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NG)、亲本大米对照组(CG)、转基因大米组(GG),饲料根据实验目的配制,共饲养62d。观察3组动物体格发育(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和脏器发育(脏器重、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大米对照组和转基因大米组动物的体格发育均优于正常对照组;3组动物脏器发育差异不明显,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均未观察到转SCK基因大米具有明显的非期望效应。说明外源性基因的插入未改变大米的营养价值或产生对动物的不良影响,转SCK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在动物喂养方面基本满足“实质等同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是否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方法用啮齿动物子宫试验方法,选用19日龄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6个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5ml/(kgBW·d),亲本鲤鱼对照组3g/(kgBW·d),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组3g/(kgBW·d),E2(17β-雌二醇)经口低剂量组1μg/(kgBW·d),E2经口高剂量组3μg/(kgBW·d),E2经皮组3μg/(kgBW·d)。所有剂量组连续给予受试物3d(从19日龄到21日龄)。实验结束称量子宫湿重和干重,对子宫、卵巢和阴道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E2经口低剂量组和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组及亲本鲤鱼对照组的子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2经口高剂量组和E2经皮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经口摄入未见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抗病玉米粉饲喂Wistar大鼠28d,之后继续用相同剂量未转基因的对照玉米饲喂1w。检测实验期和恢复期Wistar大鼠食用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饲喂转基因玉米低、中、高剂量组等4个组,每组雌雄各半,经口28d摄入转基因玉米。饲喂期间对大鼠的一般生活状况、体重增长进行观察;大鼠饲喂期和停止饲喂后1w,统计其食物利用率;连续喂饲4w末和停止喂养后1w,对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查,同时进行解剖学检查。结果:大鼠饲喂转基因玉米后,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生活状况无明显差异,无任何中毒症状出现,全部动物健康存活;与对照组同期同性别的大鼠相比,体重增长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喂饲4w末和停止喂饲后1w食物利用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饲喂转基因玉米期间,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颜色形态未见异常,脏器系数未见异常。结论:实验周期内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及其亲本玉米对大鼠具有同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可以用于储粮害虫印度谷螟的防治,前期研究表明在其短期取食含有Bt毒蛋白的稻谷后,其体内三种主要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力会发生明显变化。聚焦储藏期间的特性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转基因稻谷稻壳和糙米中Bt蛋白含量分别为5.534 μg/g和1.003 μg/g,在25 ℃下经过270 d,其降解率分别为67.3%和27.7%。利用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长期取食转Bt稻谷所制大米粉对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上述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比例的转Bt大米粉饲喂印度谷螟12 d及连续饲养5个月后,其体内的SOD活力均受到了显著抑制。但是对于POD而言,在长期取食不同含量的转Bt大米粉后,印度谷螟体内POD活性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印度谷螟幼虫长期取食转Bt大米粉后,其体内CAT活力随着含Bt大米粉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另外,使用转基因大米粉连续饲养5个月的印度谷螟种群体内的保护酶活力同喂食12d后的酶活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说明在长期取食含有Bt毒素的大米粉后,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三种保护酶的增降趋势存在差异,这表明印度谷螟体内三种保护酶可能存在不同的调节机制来应对Bt毒素的胁迫,这对于转Bt作物的毒理和相关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γ - 氨基丁酸(GABA)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26 个,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比较研究其稻谷和糙米不同发芽时间对不同部位GABA 含量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26 个品种(系)以滇农S-1/ 滇靖8 号、HIPj1、文稻1 号/IR36、和文稻2 号/IR36 四个品种(系)GABA 含量最高;萌发前GABA 含量各部位依次为皮胚>颖壳>糙米>精米。萌发活化24~28h 能显著促进萌发稻谷和糙米中GABA 含量的累积,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尤其是糙米在萌发后24h 达到最高峰值。稻谷和糙米萌发后不同的部位GABA 的累积速率和累积量不同,各部位GABA 含量依次为:胚芽>糙米>精米,颖壳最低;萌发活化后GABA含量累积呈现糙米大于稻谷;胚芽中GABA 含量粳稻高于籼稻。  相似文献   

9.
吴晓娟  从竞远  吴伟  吴跃 《食品科学》2017,38(18):67-72
选用24个糙米品种为原料制备发芽糙米,研究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营养成分变化对发芽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总淀粉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直链淀粉、总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发芽糙米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峰值时间也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发芽糙米峰值黏度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也与总蛋白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对鲤鱼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牛磺酸对鲤鱼生长及食用营养价值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高低两种浓度的牛磺酸(1%和5%)饲养鲤鱼120d后,通过体重、体长、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及牛磺酸的含量来进行评价。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并显著增加牛磺酸的含量(P<0.05),未见鲤鱼体重、体长及其它营养指标在牛磺酸饲料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牛磺酸除了能降低脂肪含量外还能显著提高鲤鱼的食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