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烤烟叶片大小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烟叶是烟株适度生长发育的结果,叶片大小是烟株生长发育状态的重要标志,故而叶片大小与烟叶质量间存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以 G—140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大小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指出,叶片长度和单叶面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叶长代替单叶面积使得本项研究更为简便可靠。12个样品分析结果是烟碱含量随叶长的增长而提高,烟叶含糖、糖碱比、氮碱比均随叶长的增长而降低,并逐渐趋近于优质烟的要求。增加叶片长度使烟叶含糖量偏高、烟碱偏低、叶片较薄等重要缺陷均能得到改善或明显改善。研究结果认为,叶长小于45cm 的烟叶通过增加长度,对提高质量有肯定的良好作用;叶长为45~50cm 的烟叶,增加长度仍可提高质量。优质烟叶的适宜长度不应小于50cm。适宜长度的上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生物法和物理法处理低次烟叶,降解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生物法是从烟草土壤中分离得到能够有效降解β-胡萝卜素的丝孢酵母.GC—Ms分析表明,该酵母可以彻底降解卢一胡萝卜素.物理法是用臭氧处理低次烟叶,GC—MS分析发现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下降后趋平稳;而且臭氧处理后,烟叶中尼古丁、新植二烯、碳十八酸的含量有所减少,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在总量上均有提升,可起到醇和烟香、减轻刺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烟碱是烟叶和烟气中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大幅度降低烟碱含量对烟叶化学组成和感官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目前虽然可通过遗传育种、遗传工程、农艺调控和化学萃取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低/超低烟碱含量烟叶生产,但能否大规模投入使用尚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针对烟碱管控这一国际烟草界热点问题,围绕低烟碱烟叶生产途径和特点,低烟碱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质量变化等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低烟碱烟叶生产和应用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低次烟叶为原材料,将其水提物,添加10%的葡萄糖,接种1%的金星产香酵母SP—3,灭菌后在30℃的条件下发酵7 d,制备出特色烟草浸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烟草浸膏的致香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特色烟草浸膏中有5-甲基糠醛、β-苯乙醇、乙酰基吡咯、巨豆三烯酮、3-甲基吲哚等特殊香味成分.在100 g烟丝中,添加0.01~0.05 g的特色烟草浸膏能与烟香谐调,增大香气量,烟气柔和细腻、余味纯净,比没有经过发酵的普通烟草浸膏的加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对低次烟叶分别进行高温高水分好氧和厌氧发酵,烘干,陈化一周后制备提取液,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不同提取液中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将浓缩后提取液涂布于片基上进行评吸。结果表明,经高温高水分好氧和厌氧发酵低次烟叶制备的提取液中挥发性致香成分种类分别为52种、51种,合计质量浓度分别为43.38μg/m L、40.16μg/m L。而未经发酵低次烟叶制备的提取液中挥发性致香成分种类为34种,合计质量浓度为23.61μg/m L;低次烟叶经固态发酵后所得提取液中酸类、酯类、酮类、醇类、醛类、杂环类等致香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増香除杂效果明显,能够改善烟草薄片的吸食品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目的:探索打叶复烤中润叶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以赣州上部烟叶组成的BO1模块为基础,考察一次润叶和二次润叶的热风温度、滚筒转速、加水量以及蒸汽阀门开度对烟叶香味成分的影响,并以赣州焦甜香风格为基础,结合综合平衡法筛选润叶工艺的较优参数。结果:香味物质含量经一次润叶后增加,经二次润叶后减少,但较润叶前略有增加。一次润叶中热风温度对茄酮和糠醇含量影响较为显著,而二次润叶中热风温度对苯乙醛含量影响较为显著。结论:烟叶复烤过程中的两次润叶较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润叶热风温度135 ℃、滚筒转速10 r/min、加水量3.5 kg/100 kg;二次润叶热风温度145 ℃、滚筒转速9 r/min、蒸汽阀门开度50%。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云南和河南上、中、下部位烟叶在150~190℃不同工艺热风温度下的物理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工艺热风温度下,云南烟叶耐加工性最好,抗破碎性较强;(2)热风温度的改变会对烟叶香气风格、香气质、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干净程度等指标产生影响,在150~160℃的工艺气风温区间内,可改善烟叶香气质、减小杂气和改善烟气细腻程度,而热风温度高于180℃会使烟叶口感特性变差;(3)对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烟叶总糖、总氮和还原糖与感官质量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复烤加工后烟叶分切方式对烘后烟丝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取某规格的配方烟叶平均分成4份,经不同的分切处理后制丝,取烘后烟丝测定烟丝结构、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为消除不同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烘后烟丝质量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对不同分切方式下的烘后烟丝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① 不同的烟叶分切方式下烘后烟丝结构、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存在差异;② 主成分1可反映短烟丝(<2.8 mm)、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的信息,主成分3可以反映整丝(2.8~4.0 mm)的信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工艺处理条件(筛分出2/3大于42 mm的超大烟片进行分切处理)下主成分1结果最优,明显优于其他工艺处理条件,D工艺处理条件(筛分出大于42 mm的超大片烟叶进行分切处理)下主成分3的结果最优,C工艺处理次之,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工艺处理条件;③ 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A(对照样,不做分切处理)与C工艺处理条件下烘后烟丝香气质、香气量、口感表现较好,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工艺处理条件。结论:不同的烟叶分切方式可以改变烘后烟丝的品质,因此可以通过烟叶分切来控制烘后烟丝的结构,进而减少烟叶原料的浪费,提升卷烟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区烟叶无机元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不同生态区域烟叶无机元素的部位特征,结果表明,Cu、P、S、Mo、B在上部烟叶含量较高,Fe、Mg、Si、Pb在下部烟叶含量较高;Se、Zn含量南方烟区上部叶较高,北方烟区下部叶较高;Mn、Ca、Cd在各部位烟叶中的分布情况不同生态区域差异较大.南方烟叶无机元素部位特征较明显,平均部位间CV值为2932%;北方烟叶中的无机元素部位特征不太显著,平均部位间CV值为16.22%;贵州类型烟叶中的Mn、P在部位间的分布情况倾向于北方烟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烟叶成熟过程中叶质重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成熟过程中,叶质重呈现动态变化,动态变化曲线的拐点可以作为烟叶生理成熟的临界点;烟叶化学成分受成熟度的影响较大,单纯依据化学成分不能对烟叶适宜成熟的采收时间进行判断.提高烟叶的田间成熟度,能够提高烟叶评吸的感官质量.通过评吸,以下部叶打顶后23 d,中部叶打顶后41 d,上部叶打顶后45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卷烟和烟叶中主要多酚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卷烟配方和不同产地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的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2个卷烟品牌系列产品以及湘南、湘西、云南和国外烤烟中的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卷烟配方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及其比值不同,LR系列卷烟的绿原酸与芸香苷比值在1.20~1.40之间,WS系列卷烟的绿原酸与芸香苷的比值则在1.42~1.64之间,且高档卷烟中这2种主要多酚的含量均高于中低档卷烟;湘南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湘西烤烟,湘南烤烟中主要多酚的总量在27.02~34.37mg/g之间,湘西烤烟中主要多酚的总量在20.80~25.98mg/g之间;美国和湖南烤烟中绿原酸与芸香苷含量的比值均大于1.5,津巴布韦、巴西、南非、赞比亚和云南烤烟中绿原酸与芸香苷含量的比值都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摘要:为了客观反映云南不同产区和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采取品种定位试验与示范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云南烤烟主产区和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烤烟品种的叶长、叶宽、长宽比和含梗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态产区各烤烟品种的含梗率、叶片密度和平衡含水率大多存在显著差异。云南大多数烟区4个主栽烤烟品种的叶长和叶片厚度的均值基本达到优质烟叶的范围,但叶宽和长宽比均值大多达不到优质烟叶的标准。不同烟区和不同烤烟品种的单叶重和单位叶面积质量均值大多高于国外烟叶。烟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同一等级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烟叶品质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