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青岛某新建住宅项目招标评标过程,首先对固定标价摇号招标评标方法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固定标价和入围投标单位的确定方法,并详述了固定标价摇号的组织实施方法,分析了固定标价摇号招标评标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补充完善建筑工程招标评标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评标方法影响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投资收益,为使评标决策更加合理,构建了基于标准离差-G1赋权和Z-Number-TOPSIS法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评标决策模型.研究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特征和招标评标中的现存问题出发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评标指标体系;并通过标准离差和G1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组合赋权,减轻了主、...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6)
评标是建筑工程招标过程当中的核心单元,对于标的评价方案的选取是整个建筑工程招标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的建筑市场上存在的评标方案主要有三种,即无标底法、合理低价法以及综合打分法。文章经过对以上三种评标方案的各项对比,从而分析三者之间的又是与不足,阐述了当前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招标适合什么样的评标方案。  相似文献   

4.
评标是保证施工招标成功的关键环节,应遵循公平、公开及科学择优的原则,对投标方案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估与选择。本文针对目前评标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将模糊决策理论应用于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评标当中。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可以将定性的因素定量化,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了各投标人的实力,使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及合理。并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王立超 《门窗》2012,(10):93+95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评标工作无疑处于重要地位,它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效益,选择合适的评标方法,找到最合适的承包方,是招标方在招投标管理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介绍了建筑工程当中的主要评标方法,并对这些评标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能够对招标单位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郑海字 《建筑知识》2014,(2):221-221
在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关系到项目工程的发展,更关系各招标人的经济利益,所以保证评标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是建筑工程招标过程当中的关键内容。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评标过程中,评标方法的选择、评标专家的专业素质以及评标过程的规范性等内容,都是能够对评标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而这些关键性因素的出现,不仅为建筑工程招标评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更对我国招标评标体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带来了考验。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建筑工程招标评标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招标评标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蔡进 《山西建筑》2007,33(23):248-249
对传统定额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了对比,从招标、投标、评标各方面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招标”的优越性,归纳出“工程量清单招标”项目的三种主要评标办法,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施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最终达到促进我国有形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现行的招投标法中常用的评标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评标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EPC模式的特点,研究EPC项目招标的综合评标法,重新构建评标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技术对评标指标再赋权,最后结合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实际评标结果一致。该方法降低了投标报价比重,增加了质量技术管理方面的权重值,对引导投标单位以质量技术管理等为指导的良性竞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德宁 《福建建筑》2007,(4):74-75,81
在招标投标中,评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招标法规定一般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评标也是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通过这样的招标,业主只能从参与投标的单位中择优选择设计(或施工)单位,但无法评定项目的价值。在面对实力相当的投标单位时,业主应该如何评价和选择合适的设计(或施工)单位,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功能”的最终目标,本文应用价值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评标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招标活动中存在的专家评标时随意性大的问题,从招标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评标方法着手,针对建设工程的不同特点,对评标内容进行分类剖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功能,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评标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科学地评价多因素建设工程投标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