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世界草甘膦的主要供应商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 ,孟山都公司 2 0 0 0年的生产能力超过了 10万t/a。国内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有 2 3家 ,制剂生产企业有 2 4家 ,至 2 0 0 3年 10月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出口总量已达 4 135万t/a(10 0 % ) ,中国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壮大引来了国外厂家不断地反倾销诉讼 ,同时高含量草甘膦原药生产技术也制约着中国生产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趋向     
《广州化工》2014,(7):240-240
正草甘膦市场前景好2013年全世纪草甘膦制剂的消费量约为94万t,比2012年增长约10%。我国现在是全世界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大国。2013年我国草甘膦产能已超过100万t/a原药,产量约45万t原药,其中国内消费量5万t,其余约40万t全部出口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南美、欧洲等许多国家。预测2014年全世界草甘膦的需求增长率将保持在约10%,我国草甘膦产量将增加至约50万t原药,草甘膦的全世界市场价格将比2013年底上涨一定幅度,市场前景看好。聚酯切片产销量平稳增长我国聚酯切片主要用于生产纤维和薄膜,其中纤维约占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美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为215.4万t,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32.4万t/a)、美国Equistar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25.0万t/a)、美国Formosa塑料公司(生产能力为36.0万t/a)、美国Indorama Ventures公司(生产能力为35.8万t/a)、美国Shell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38.0万t/a)、美国Huntsman公司(生产能力为36.5万t/a)、美国Eastman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10.5万t/a)以及Archer Daniels Midland公司(生产能力为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及其酯的生产和市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界主要的丙烯酸生产商为BASF、Rohm&Haas、Celan-ese、日本触媒,2000年全球丙烯酸的生产能力约为342万t/a,通用型丙烯酸酯的生产能力约为265万t/a,预计2005年全球丙烯酸的生产能力可达396万t/a,丙烯酸酯的生产能力可达307万t/a。国内丙烯酸及其酯的主要生产厂家有3家,即北京东方化工厂、吉联(吉林)化学公司和上海高桥石化丙烯酸厂,2000年我国丙烯酸的生产能力为14.57万t/a,丙烯酸酯的生产能力为14.8万t/a,且主要生产厂家的开工率均在95%-105%,预计2005年国内丙烯酸的生产能力可望达到50万t/a以上,丙烯酸酯的生产能力在45万t/a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含高吸水树脂的尿布(裤)将是未来丙烯酸工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计划新上和扩建丙烯酸及酯的项目较多,若完全建成则生产能力会在60万-70万t/a以上,供远远大于求,因此希望那些欲上新装置及扩建的厂慎重行事,且应与国际规模接轨,即每套装置达到9万-10万t/a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河南化工》2010,(1):58-58
<正>12月20日,国内最大的5万t/a草甘膦(甘氨酸路线)生产线在四川省福华农科投资集团乐山生产基地投入试运行。这条生产线的投产,使福华集团的草甘膦总产能达到7万t/a,成为全国第二大规模的草甘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6.
聂颖  崔小明 《化学工业》2006,24(6):18-23
目前,全球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926万t/a,2004年总消费量为774.5万t,预计到2009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945.2万t.2005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4.0万t/a,产量为44.3万t,消费量约为73.3万t.预计到2007年和2010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约85万t/a和110万t/a,消费量将分别达到约85.0万t和96.0万t.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苯酚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球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2745.0万t/a,总消费量为2434.7万t。预计2010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786.0万t/a,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003.0万t。截止到2006年11月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285.5万t/a;2005年产量为125.0万t,消费量为405.0万t。预计2010年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00.0万t/a,消费量将达到约580.0万t。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苯乙烯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崔小明 《化学工业》2007,25(5):43-50
2005年,全球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2745.0万t/a,总消费量为2434.7万t.预计2010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786.0万t/a.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003.0万t.截止到2006年11月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285.5万t/a;2005年产量为125.0万t,消费量为405.0万t.预计2010年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00.0万t/a,消费量将达到约580.0万t.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苯乙烯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球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为1955.5万t/a,总消费量为1701.0万t。预计到201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171.8万t。目前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为207.8万t/a,2006年消费量为562.0万t,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20.0万t/a,消费量将达到约710.0万t。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乙二醇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我国对二甲苯(PX)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 237万t,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扬子石化(生产能力为85.0万t/a)、镇海炼化(生产能力为65.0万t/a)、上海石化(生产能力为85.0万t/a)、金陵石化(生产能力为70.0万t/a)、天津石化(生产能力为40.0万t/a)、洛阳石化(生产能力为22.0万t/a)、青岛丽东(生产能力为100.0万t/a)、辽阳石化(生产能力为70.0万t/a)、  相似文献   

11.
陈锡华 《现代化工》2004,24(3):49-50
烷基酯法生产草甘膦需要消耗大量的三乙胺作催化剂。针对早期的三乙胺回收工艺和在小试基础上改进的回收工艺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三乙胺连续回收工艺,实现了母液连续中和分层及精馏操作;将此工艺应用于福建三农集团公司5000t/a草甘膦生产过程的三乙胺回收中,每年可节省三乙胺100t,液碱(折纯)295t。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生产中溶剂分离回收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福 《农药》2005,44(3):115-117
介绍了草甘膦生产中溶剂分离回收的工艺原理,提出了改进型组合塔板和直接蒸汽加热相结合的溶剂回收新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于8000t的草甘膦生产装置的溶剂回收上。对比了新老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新工艺具有回收效率高、节能显著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生产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存在的不同草甘膦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讨论了以甘氨酸和亚氨基二乙酸为原料生产草甘膦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4.
草甘膦的清洁生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根夫 《农药》2005,44(12):549-550,564
分析对比了草甘膦生产的2种主要工艺路线及其原子经济性,为了实现草甘膦的清洁生产应选用亚磷酸二甲酯路线,列出了亚磷酸二甲酯路线草甘膦生产的三废或副产物的种类、生成量和处理利用方法,并提出了多条减污措施,从源头上做到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实现草甘膦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5.
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鹏 《化学工业》2008,26(2):31-35
亚氨基二乙酸和甘氨酸都可以作为草甘膦的前身化合物,而它们又可以由2种以上前身化合物,通过多种工艺来合成.所以,草甘膦的生产路线有多种.文中比较了不同草甘膦生产路线的优缺点,详细讨论了亚氨基二乙酸和甘氨酸不同生产方法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二效升膜蒸发器在草甘膦母液浓缩系统中的应用,可将草甘膦的质量分数4%和母液蒸发浓缩制成质量分数10%的草甘膦水剂出售。通过增设料液预热器、适当提高生蒸汽压力和提高稳定真空度,强化了升膜蒸发器生产能力。说明了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升膜蒸发器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优化的方法,对不同生产工艺的草甘膦原药进行检测分析,找出了不同生产工艺间亚硝基草甘膦含量的差异,并通过对工艺的调整降低了草甘膦原药中亚硝基草甘膦的含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叶萱 《世界农药》2014,(3):12-15
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甘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草甘膦不但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还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介绍了草甘膦对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有抑制作用,对与作物抗病性有关的微营养的影响,对病原菌侵染量的影响;进而介绍了草甘膦对非抗草甘膦植物和抗草甘膦作物抗病性的影响以及抗草甘膦性状对抗草甘膦作物抗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多维电催化工艺处理草甘膦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捷  贾少伟  李明 《现代农药》2010,9(3):19-22
草甘膦甘氨酸法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水量大、处理难度大。某草甘膦生产企业的草甘膦废水COD为45000 mg/L,废水中含有草甘膦、增甘磷、亚磷酸盐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总磷含量为8000 mg/L,处理难度大大增加。通过多维电催化工艺处理该废水,COD得到了大幅下降,去除率平均为90%,总磷的去除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