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辐射法制备PU/P(St—An)IPNs的微相分离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Co~(60)-γ射线辐照法制备了聚氮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互穿网络[PU/P(St-An)IPNs],并借助FTIR-PAS,SAXS及电子拉伸机等方法对材料的微相分离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Co~(60)-γ辐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IPN体系的微相分离。丙烯腈含量增加,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降低。当PU含量为40%时,IPN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最小,互穿程度最大。IPN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的接枝型聚合物网络(IPNs)体系,通过红外光谱跟踪检测了其固化过程,用TEM对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形貌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软/硬组成比及交联密度的IPNs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从IPNs体系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作用角度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IPNs所形成的复相体系中接枝结构的存在可使组分在较宽范围内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这为从分子设计及工艺设计两角度获得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性PU/PMMA半IPNs与BaTiO3纳米复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O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用顺磁共振波谱仪(ESR),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嗣(TEMPOL)作自旋标记,测定了不同组成及不同温度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的分子运动与互穿缠结程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该IPN中两网络互穿缠结程度越大,在高场上出现各向同性温度T_n越高。当PU/PMMA=40/60时,得到较大交联密度和较高温度的T_n。由测得的T_(50G)温度看出该体系是两相分离体系,并且不同组成比的IPN两个T_(50G)温度发生内移,在40/60时内移最大,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得的结果与此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聚氨酯的催化剂,制备出不同凝胶顺序的增塑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采用FT-IR法跟踪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所制得的不同凝胶顺序的样品呈现完全相反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聚氨酯先凝胶的SIN样品是透明的,质地很脆;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先凝胶的样品为不透明的,具有很好的弹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力学分析(DMA),从不同的侧面,对它们完全相反的性能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采用FT-IR法研究了增塑同步互穿网络PU/PGMA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体系、引发剂浓度、不同组分比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得到PU和PGMA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且PU与PGMA的反应由于体系粘度的变化,存在着相互作用,PU反应受PGMA的快速反应的影响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PS/PBA/P(BA-AA)胶乳经网络聚合物,利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反应过程的表观动力学,测得了三步反应的聚合动力学探讨了初始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对各步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R∞「E」「I」;在交联PS种子乳液存在下,以EGDM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的动力不一与经典乳液聚合有所差异。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  相似文献   

8.
梅晶  刘改华  张堃  王丹  袁新强 《包装工程》2020,41(19):99-107
目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具有良好透光性、耐候性、电绝缘性和加工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但也存在脆性大、耐热性差、易黄变和表面易划伤等缺陷,因此通过形成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PMMA来改善其缺陷,从而拓宽PMMA的应用领域。方法 通过文献进行分析,详细阐述顺序型、同步型、Semi型、胶乳型、热塑型和纳米复合型的合成方式,并对具有互穿网络结构PMMA共混体系在导电、功能膜、阻尼、生物医学、涂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整理和综述。结论 分析了目前互穿网络结构PMMA共混体系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PMMA在包装领域代替传统透明材料以及在高层建筑中代替钢化玻璃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同步互穿和顺序互穿对PU/EP IPN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采用同步互穿和顺序互穿的方法制备了光固化型的聚醚氨酯(PU)与环氧树脂(EP)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经应力-应变,热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表明,同步IPN比顺序IPN的强迫互容作用大,相畴尺寸小,力学性能好,正协同效应更显著,而热稳定性与网络的互穿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11.
HTPB/TDI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端羟基聚丁二烯(THPB)/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不同配比体系的反应速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不同THPB/TDI配比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不同配比体系的活化能很不相同。当THPB/TDI的摩尔比为2:1时,反庆体系具有两个表观活化能。并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PU/PMMA IPN的阻尼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全自动扭辫仪和驻波管对PU=PMMA IPN体系的阻尼行为进行了研究,TBA结果表明,填料的最佳填加量为10%,吸音系数测试表明,常温时该种结构的IPN材料的吸音系数与频率近似成峰形,最大吸收在3000Hz左右。最好的吸音材料的吸音系数峰值为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环氧树脂/胺化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借助Ozawa t ASTME698动力学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该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E,指数前因子A,速率常数k和60min的半周期温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胺化聚碳酸酯含量时的固化行为,放热峰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扩散控制C/Al界面反应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量,建立了模拟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理论分析求解的是一组反应扩散方程;实验测量界面反应层厚度用的是扫描俄歇微探针深度剖面分析方法.实验测量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建立的界面反应动力学方程,并给出了所用样品界面反应的激活能.   相似文献   

15.
C/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扩散控制C/Al界面反应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量,建立了模拟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理论分析求解的是一组反应扩散方程;实验测量界面反应层厚度用的是扫描俄歇微探针深度剖面分析方法.实验测量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建立的界面反应动力学方程,并给出了所用样品界面反应的激活能.  相似文献   

16.
红外研究丁羟二异氰酸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D)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NCO与OH的反应为二级动力学反应,由于位阻效应和共轭效应,MDI比TDI的反应活性大得多,前者的反应速率常数大约是后者的10~20倍。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随NCO的过量而有所变化。在NCO过量体系中。TDI-HTPBD体系中有次级反应发生,由于氢键的作用,次级反应为对于氨基甲酸酯基为二级、NCO为一级的三级反应动力学.由于位阻效应,MDI体系很难发生次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的微波掺杂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波辐照下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对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得到了可溶性的导电聚苯胺,产物的组成与性能和其他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微波掺杂反应受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高温下反应可以缩短PANI达到最大掺杂程度所需的时间,但高温下微波辐照时间过长,会引起产物的导电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影响异氰酸酯双封端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TDI、MDI、NDI3种异氰酸酯进行了双封端反应,讨论了温度、催化剂及不同原料对异氰酸酯双封端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氰酸酯双封端反应为二元基元反应,不同的反应物,反应速度常数不同,其中NDI〉MDI〉TDI。催化剂量及温度与反应速度常数成正比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有利于封端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聚酰亚胺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一步法、二步法形成聚酰亚胺反应的机理和模型方程研究进展,形成聚酰亚胺的化学反应包括酰胺化反应和亚胺化反应,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模型因反应条件、加工方法不同而不同,形成四面体形中间产物的无催化机理和二级级数模型可用来描述酰胺化反应,活化态理论认为亚胺化过程中反应基团有活化和非活化两种状态,只有当反应基团处于活化态时才能发生亚胺化反应。一步法形成聚酰亚胺的过程中,二酐的存在已被证实,反应/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经共氨解,高分子化,熔融纺丝制得了适于辐射交联,纺丝性能优良的聚硅氮烷(PSZ)纤维,在电子束的辐照下,PSZ纤维发生了交联反应,实现了不熔化处理,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恒温时间对PSZ纺丝性能的影响及吸收剂量对辐射纤维的熔点,凝胶含量,热重曲线,陶瓷产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辐射交联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