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道路雨水污染物浓度随产流过程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典型北方中型城市邯郸市道路降雨径流水质变化规律进行现场试验考察,揭示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径流雨水水质随产流过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各大城市现有的城市面源污染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S、COD_(Cr)和BOD_5平均含量在四种不同径流类型中的大小规律为天然雨水<屋面径流<排污口径流<道路径流,其中SS、COD_(Cr)和BOD_5平均含量在天然雨水中为7.20 mg/L、19.19 mg/L、2.05 mg/L,在城市屋面径流中为102.68 mg/L、114.06 mg/L、40.13 mg/L,在城市排污口径流中为397.50 mg/L、193.19 mg/L、46.64 mg/L,在城市道路径流中为512.55 mg/L、286.10 mg/L、57.47 mg/L.而TN和TP平均含量在四种不同径流类型中的大小规律为天然雨水<屋面径流<道路径流<排污口径流,其中TN、TP平均含量在天然雨水中为2.98 mg/L、0.05 mg/L,在城市屋面径流中为6.20 mg/L、0.38 mg/L,在城市道路径流中为7.84 mg/L、0.78 mg/L,在城市排污口径流中为15.57 mg/L、1.50 mg/L.合流制排污口径流中的COD_(Cr)、BOD_5、TN、TP等指标均高于分流制.地表沉积物是屋面径流、排污口径流和道路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和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且南方特大规模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情况最严重,北方特大规模城市中的沥青屋面径流污染情况最严重.道路径流、屋面径流和排污口径流中大部分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如果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将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基于嘉兴市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通过低影响开发及排水防涝系统与道路、景观设计衔接,优化城市道路设计,探索适用于嘉兴的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手法,对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雨水水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市政道路里程数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必须科学认识城市道路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在城市道路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城市道路径流水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措施与城市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化过程中水环境退化,产生严重的水涝、径流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道路作为城市的主要下垫面和重要的排水通道,雨水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我国传统道路排水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内外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新思路——基于LID/GSI的绿色道路,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策略,并以杭州余杭塘立交为例,分析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货物的运送和市民的出行。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道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特别是道路的规划设计者,更应该认真研究城市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一、当前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照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针对"城市病"日益加重的严重现实,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雨水径流水质恶劣,主要污染物指标与生活污水相近,且初期雨水径流水质更劣.道路雨水径流SS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径流污染物多数存在于SS中,可通过沉淀去除SS,进而提高雨水水质.雨水静置沉淀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雨水SS的沉淀性能良好,经过充分沉淀,雨水上清液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对城市绿化用水的要求,且雨水储存14 d不会发生缺氧变质现象.  相似文献   

8.
王峰 《长江建设》2010,(2):58-59
近几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与城市道路相联系的景观建设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提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道路除满足交通等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景观,还能起到改变城市环境、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赤壁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拓宽改造也在日趋完善。而被称作"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综合管线是城市道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道路的新建和拓宽改造建设中,充分利用道路有限的地下空间对这些管线进行合理的布置,这就是管线综合设计的关键。城市道路地下管线通常包括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以及各类通讯电缆,这些工程管线经由城  相似文献   

10.
吴灵聪 《长江建设》2012,(8):178-179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进行排放与清除,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清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因此,在市政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提高对道路排水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视,全面思考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期可以为市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下凹式绿地和蓄水池对城市型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为研究区,采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对研究区内下凹式绿地和蓄水池两种措施条件下排水管道主要断面洪峰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下凹式绿地和蓄水池可以有效地削减洪峰,推迟峰现时刻,减小径流系数,从而增加雨洪资源利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评估山地城市屋面雨水可利用量,以重庆市沙坪坝某片区为例,分析了重庆市的降雨特征,利用改进的径流系数法定量评估了代表年屋面雨水可利用量,并分析了降雨特征对可利用量的影响;运用设计降雨量和设计暴雨强度两个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蓄水池规模,使其满足径流控制率和防洪减涝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代表年降雨量为1 198.9、1 104.4和962.7 mm时,研究区域屋面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67 951.8、247 421.3和198 917.9 m~3,雨水利用潜力较大,降雨量对可利用量的影响较大,而降雨强度对其影响很小;研究区域蓄水池总规模为9 312 m~3,屋面径流控制率达到86.4%,为山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蓄水池的规模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建立,将雨洪控制与利用纳入到实际建设,采用规模化的雨洪利用系统,建设雨洪利用示范工程,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对于中心区地表径流水质进行检测,深入研究和分析,科学的展示了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人们对雨水利用的意义有直观认识,了解简单易行的雨水利用技术,从而把雨洪利用技术措施推广到今后的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量平衡理论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从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探讨城市雨水回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原有自然径流以及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回用不仅不会减少雨水入渗量,还可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汛期江河下游区域的洪峰流量,是改善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最后对城市雨水回用的合理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时沈阳城市化建设带来的城市降雨量、降雨强度、汇流条件、径流水质等变化,导致城市水文生态失去平衡,更使城市防洪抗涝压力剧增.同时.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下术得不到有效补充,引发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降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质快速汇入城市河道,导致了沈阳城市河道富营养化及黑臭污染.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建立,将雨洪控制与利用纳入到实际建设,采用规模化的雨洪利用系统,建设雨洪利用示范工程,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对于中心区地表径流水质进行检测,深入研究和分析,科学的展示了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人们对雨水利用的意义有直观认识,了解简单易行的雨水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雨水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其确实既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又能有效地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负担,并且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文中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分析,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雨水综合利用是低碳生态城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解决城市河流行洪压力和径流污染等问题.调研分析了国内绿色建筑雨水管理现状及低碳生态城区建设中已采取的雨水管理措施.以场地综合径流系数作为衡量低碳生态城区雨水管理的控制指标,分析了各类雨水利用措施对场地综合径流系数的影响.根据多年平均降雨量进行全国区域划分,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的低碳生态城区雨水利用措施及对应的场地综合径流系数范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城市水文学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城市水问题愈发突出,相关研究需求也愈加迫切.本文初步分析了城市化对降水和极端暴雨、流域产汇流规律及洪水、需水、供水及水资源保障、水质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城市水文效应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当前城市水文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城市极端暴雨的成因分析、城市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城市雨洪资源化应用方法和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雨水利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北京水资源短缺,而仍有大量暴雨径流出境而未加有效利用。城市化发展又使暴雨洪峰增加,加大了河道防洪负担。利用小区开发建设中的绿地滞蓄雨水,是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小暴雨径流的峰值,减轻河道防洪负担的有效途径。经模拟计算,分析了绿地对减小径流系数和削减暴雨径流峰值的作用,对暴雨径流水质用于绿地入渗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