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AEs研究1Crl8NigTi奥氏体不锈钢在中性氯离子介质中、相变α’-马氏体含量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由Ar+溅射得到Cr/Fe比值和Cl随深度变化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毗和14.5%α’一马氏体含量的试件表面膜中Cr富集程度大,Cr/Fe比高,氯元素吸附少,膜稳定性好;4.5%、20%和〉30%α’-马氏体含量的试件膜中Cr/Fe比少,Cl吸附多,膜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2.
载波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流电位的基础上中一个方波电位对不锈钢电极进行钝化,通过改变方波脉冲宽度,幅值,阴阳极脉冲比等参数,用阳极极化曲线,电位衰减曲线,阴极还原曲线对钝化膜性质进行评价,选出最佳钝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阻抗比较空气暴露和化学钝化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质量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并提出一种结合阴极还原和显色测量的钝化膜质量检测新方法。结果表明:化学钝化304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和耐蚀性均高于空气暴露样品;空气暴露样品表面钝化膜的显色检测值与还原电位相关,当电位低于钝化膜外层富铁氧化物的还原电位时,显色值随还原电位的降低而增大;化学钝化样品的显色检测值均接近于0;结合循环伏安分析可知,化学钝化通过提高钝化膜内层富铬氧化物的致密性来改善不锈钢耐蚀性,基于阴极还原的显色检测可实现钝化膜质量的数值化表征。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低温环境下,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预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材料形变马氏体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形变马氏体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形量和应变速率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低,材料产生的形变马氏体越多;形变马氏体变多会使材料硬化且强度变大,并导致冲击试样缺口处裂纹的扩展速率加快,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氏体磁性特征,对冷成型奥氏体不锈钢封头的形变马氏体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形变马氏体含量在封头各部位的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形变马氏体含量在封头各部位差异较大,直边段的形变马氏体含量最高,过渡区次之,球面部位最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主要与封头的化学成分和变形量等因素有关。最后提出了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形变马氏体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钝化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锈钢钝化膜的成膜机制,表面膜的组成结构与半导体性能,总结了钝化过程的研究钝化膜的耐腐蚀原因与不锈钢的表面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变诱发马氏体磁性的变化,针对SUS304和SUS316L奥氏体不锈钢分步机械胀压成型波纹管以及未经固溶处理与经固溶处理SUS304奥氏体不锈钢液压成型波纹管,采用MP30E—S型铁素体测定仪定量测定了波纹管母材区及焊缝区的形变马氏体含量。结果表明:形变马氏体含量的大小与波纹管材料、相对变形量以及热处理状态等均有很大关系;在相同变形量条件下SUS316L不锈钢的形变马氏体含量比SUS304不锈钢要小得多;相对变形量越大,形变马氏体含量也越大,且波峰处的形变马氏体含量较波谷处的要大得多;与未固溶处理波纹管相比,经固溶处理后波纹管的形变马氏体含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8.
用动电位扫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在93%H2SO4、95%H2SO4和10%FeCl3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含有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其耐蚀性能均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硅的加入改善了不锈钢的钝化性能,加快了不锈钢在介质中由活化状态到钝化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在硫酸中形成的钝化膜的导电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了铬镍钼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膜为半导体;膜的导电能力随硫酸浓度和电位的增加而降低,膜的电阻及击穿电压随硫酸浓度和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也详细研究了膜的成分和厚度。  相似文献   

10.
黄敏平  任英  任强  张立峰 《材料导报》2023,(S1):371-376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凭借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已在航天航空领域和海上平台建设中有一定的应用。不同的不锈钢最佳耐腐蚀性能的热处理参数不同。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探究了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越多,耐蚀性越差。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先下降后上升。当回火温度为550℃时,样品的耐蚀性最差。通过这项工作为热处理手段优化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钝化膜半导体特性与腐蚀性能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热点。综述了合金元素、溶液介质、成膜条件、频率响应等影响不锈钢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钝化膜半导体特性与耐腐蚀性能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及时准确地测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状况对提高其耐蚀性非常重要,现有检测方法有多种,检测结果并不一致.采用铁氰化钾一硝酸法(蓝点法)、硫酸铜试验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分别对304、316L2种不锈钢材料的去钝化表面、自然钝化表面、化学钝化表面进行抗蚀性能检测,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载波钝化着色膜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不锈钢着色方法--载波钝化着色,即在无铬的硫酸溶液中用载波钝化的电电方法得到各种色彩的不锈钢表面,同时研究了载波钝化着色膜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 色彩是由于膜的干涉所致,膜层结构呈微晶--非晶过渡态,而且膜层的导电性具有整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轮机用ZG04Cr13NiSMo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逆变奥氏体含量,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表面形成钝态和钝态的稳定程度,表面处理钝化工艺有助于建立这种钝态。本文根据金属钝性的电化学本质,分析不锈钢材料的可钝化性;并按溶液类型,对不锈钢的各种钝化工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热镀锌基板粗糙度对其表面环保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基板上制备相同膜厚的钝化膜,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粗糙度热镀锌基板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钝化膜表面的成分分布.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表面钝化膜的厚度均匀性逐渐降低,耐蚀性逐渐变差;对于家电用热镀锌板,建议基板粗糙度Ra控制在1.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碳后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渗碳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硬度分布,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技术和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离子渗碳AISI 316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渗碳层为单相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由此明显提高了AISI 316L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渗碳层硬度梯度平缓,表面显微硬度高达900 HV.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处理不仅提高了其表面硬度,而且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超低温轧制(Cryogenic Rolling,CR)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马氏体逆相变、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首先,对实验原料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1 050℃保温30 min的固溶处理;其次,对实验钢进行总压下量为65%的超低温轧制,并在600~750℃下进行5 min退火处理;最后,对退火处理后的实验钢进行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 经总压下量65%超低温轧制后,实验钢组织中的奥氏体可全部转变为马氏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发生逆相变的奥氏体含量增加,组织由回复组织逐渐向再结晶组织演变。当退火温度为750℃时,晶粒尺寸约为420 nm。经退火处理后,实验钢硬度由超低温轧制态的566.2HV10降至750℃时的378.1HV10,屈服强度较固溶态的大幅度提高。经750℃退火处理5min后,实验钢可获得抗拉强度896.5MPa、延伸率52.7%、强塑积47.2 GPa·%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结论 经超低温轧制及退火处理后,304奥氏体不锈钢可获得晶粒尺寸<500 nm的亚微米/纳米组织,经700℃以上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