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粗煤泥、细煤泥分选技术特征,阐述了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提出各分选技术的最佳使用条件。粗煤泥分选设备主要有煤泥重介质旋流器、螺旋分选机、水介质旋流器组、干扰床分选机,其中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发展迅速,有效降低了重介选煤的分选下限。细煤泥分选技术核心设备是浮选机,浮选柱对细粒物料有更好的分选效果。煤泥分选工艺主要有煤泥一级浮选、精煤泥一段回收、浮选精煤精选、煤泥分级浮选流程。最后提出粗煤泥分选技术应优化原煤分选工艺,进行不同工艺组合,提高综合分选效率。细煤泥分选应改进浮选设备以适应更宽的入料粒度范围,结合浮选准备作业和浓缩压滤作业,优化浮选工艺,设计出一套指标先进、成本低的高效细煤泥分选工艺。  相似文献   

2.
CSS粗煤泥分选机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SS粗煤泥分选机的基本分选原理和分选过程,通过对田庄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各产品进行筛分、浮沉试验,表明该工艺有利于提高粗煤泥的分选效果,CSS粗煤泥分选机适合低密度分选,最佳分选粒度为1~0.25 mm。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阐述了动力煤的分选特点,对比分析了干选、跳汰机排矸、块煤重介质排矸+末煤不入选、全级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重介质浅槽排矸+重介质旋流器排矸5种常用动力煤分选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分选动力煤时应采用简单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选用单台处理能力大、高效节能、节水设备,降低基建投资,减少生产成本。最后对中国动力煤分选工艺进行展望,提出规模大型化、生产高效化、设计通用化和模块化是动力煤分选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应研究千万吨级动力煤选煤厂分选系统单元化的块煤分选、末煤分选、细粒煤分选的大型高效成套技术和关键装备,并开发与之配套的大型分级破碎、脱水、脱介等辅助设备,为建设千万吨级高效自动化动力煤选煤厂提供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4.
朝阳煤矿原煤为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原煤密度级分布整体向高密度偏移,通过对原煤筛分浮沉资料分析,分选密度在2.2 kg/L左右,属于高密度分选;通过对混合入选、块煤和末煤分级的论证,复合风力干法选煤工艺、跳汰分选工艺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的论证,选前是否脱粉的论证,粗煤泥分选环节的论证及工业试生产,确定了最佳分选工艺。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中空心微珠的分选,可分为以空点为介质的干法分选工艺(一般适用干法排灰的电厂)和以水为介质的湿法分选工艺(一般适用于湿法排灰的电厂).目前,两种方法均以投入工业生产.从分选工艺效果看湿法要比干法分选工艺好些,从发电厂的排灰方式看干式较湿式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省选煤厂所采用的主要选煤工艺进行统计,阐述了跳汰选、重介质选、干选、浮选等分选工艺在山西省的应用特点,通过分析得出:选煤工艺中,对于极易选和易选煤的分选,跳汰选还将会是首选工艺;而重介质选煤工艺以其高精度分选的优势将在山西省成为应用主体;干法选煤、动筛跳汰等选煤方法虽然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应用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够发挥效益;对于煤泥分选,在浮选工艺目前仍占主体地位的同时,1~0.25mm粗粒煤泥的分选将受到重视,分级入选成为煤泥分选的主要趋势;最后,分别就未来山西省炼焦煤和动力煤的洗选工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准格尔地区动力煤选煤厂主要采用块煤重介质浅槽分选、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螺旋分选机分选、煤泥压滤回收工艺,介绍了工艺流程制定、工艺总平面布置、主要设备选型与布置、工艺管道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淮北矿区涡北、临涣两大矿区型选煤厂典型粗精煤分选工艺应用为基础,分别阐述了各自工艺系统情况及其特点,同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分选工艺特点及分选设备对产品灰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悦昌选煤厂入洗原煤煤质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在产品产率、投资及经济效益各方面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动力煤的分选特点,对比分析了复合干法选煤、跳汰机排矸、全粒级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浅槽排矸+重介旋流器分选、动力煤选前脱粉等常用5种动力煤分选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末煤选前脱粉并与其他洗选工艺联合运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济三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工艺流程,说明煤泥水桶溢流量大,超粒度物料进入压滤循环系统,离心液中大量末精煤经筛网离心机处理后直接变成煤泥混入中煤,+0.1753 mm物料进入煤泥水系统后成为产品煤泥,损失了精煤等原因造成了选煤厂煤泥水系统跑粗,提出了解决系统跑粗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煤泥水桶溢流、斗子捞坑的入料粒度及旋流器溢流。通过在煤泥水桶四周建溢流堰,增加倾斜角度的筛板,建集料桶,安装煤泥振动筛和弧形筛,将进入捞坑的所有水全部打至煤泥水桶等措施对粗煤泥回收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煤厂改造完成后,减少了粗颗粒进入压滤系统,减轻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精煤产率,降低了设备事故率,每年可回收末精煤3652.11 t,创造效益189.91万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风和微波两种方式对煤泥进行干燥处理,从主要组分、燃烧特性和水分复吸特性等方面对煤泥干燥产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工业分析对比了干燥前后煤泥主要组分的变化,发现两种煤泥干燥过程中煤泥的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原煤泥和两种煤泥干燥产品的燃烧特性,发现除了失水阶段,3种煤泥样品的热重曲线没有较大差异,3种样品的燃烧特性指数十分接近。最后探究了两种干燥方式下煤泥干燥产品的水分复吸特性,发现环境湿度和煤泥含水率对水分复吸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干燥方式对水分复吸特性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煤泥干燥脱水与煤泥管道泵送2种煤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2种工艺对煤泥燃烧发电的影响,得出煤泥干燥后与原煤掺混入炉燃烧的处理方式不适用于煤泥综合利用电厂,而煤泥管道泵送技术是发展煤泥燃烧发电的必要环节,且日趋向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掺烧煤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佳雁  龚伦 《洁净煤技术》2011,17(1):22-24,32
介绍了金鸡岩洗选厂工艺流程。通过对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入洗煤质极度恶化,为煤泥水处理带来困难。通过对煤泥水处理药剂的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煤质现状的药剂组合,使高灰细粒煤泥得到快速有效沉降,达到了降低药剂用量和提高煤泥回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型选煤厂的煤泥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及焦炭市场竞争的加剧,小型选煤厂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煤泥进行分选处理;灰分较低的粗煤泥宜选用沉淀槽,反之则选用螺旋分选机,细煤泥处理设备有浮选旋流器、圆形离心浮选机和浮选柱,应根据条件选择;煤泥产品的脱水可采用筛分设备加沉淀池工艺。  相似文献   

16.
赵各庄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各庄矿选煤厂原煤、煤泥筛分试验表明:原煤由难选煤转化为极难选煤,原煤煤泥中细粒级含量较大,细粒级煤泥灰分较高。针对选煤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低、精煤产率低、介耗超标和工艺系统复杂等问题,采用了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不脱泥不分级选煤工艺替换原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分选工艺。从受煤系统及原煤准备,分选、脱介及脱水作业,煤泥重介分选,介质回收,粗煤泥回收和煤泥水处理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选煤厂技术改造措施。最后对选煤厂技术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后,赵各庄矿选煤厂简化了煤泥水系统,解决了选煤厂洗水浓度高的问题;选煤系统最大处理能力由300 t/h提高到450 t/h,节省吨煤加工费928.8万元/a,利润可达4500多万元/a。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李家壕选煤厂产品发热量,分析了原煤性质,说明原煤属低灰~中灰、低硫~中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不黏煤和长焰煤;原生煤泥中混入较多矸石,且矸石易泥化,分选时应尽可能减少煤和矸石与水的接触时间;次生煤泥灰分极高为74.23%,矸石破碎泥化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在-0.045 mm细煤泥中。通过提高选煤厂管理水平,改造过煤溜槽,增设外来煤系统、细煤泥外排系统和矸石直接外排系统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原煤水分大幅降低,平均降低3%左右;外来优质煤的掺混使原煤仓、产品仓和过煤溜槽的黏堵情况得到改善,细煤泥快速回收;块精煤和混末煤产品的发热量明显提高,每年增加利润近30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陶亚东 《洁净煤技术》2013,(1):30-32,41
为了解决神东目前煤泥处置存在的混煤水分高、细煤泥难处理、冬季易发生冻车等问题,论述了选前脱粉的可行性。为了找出适合神东目前的脱粉技术,并以大柳塔选煤厂活井系统为例,从技术经济方面系统分析了脱粉前后煤泥量、材料费、煤泥处理设备等变化情况,发现按照25mm和13mm分级,分别可以多收益1.46亿元和1.07亿元。结果表明:选前脱粉降低了煤泥处理系统负荷,简化了煤泥处理工艺,降低了煤泥处理费用,提高了末煤系统入洗能力,提高了精煤分选精度、商品煤产率提高了1.02%,降低了混煤水分1.04%。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掺烧煤泥是一种处理煤泥等低品质煤的有效手段。利用一维小室模型对掺混不同比例煤泥的CFB锅炉运行工况进行模拟,研究了掺混煤泥比例对CFB锅炉炉膛内物料平均粒径、颗粒停留时间以及炉膛上部物料浓度的影响,确定了大比例掺烧煤泥条件下的流态优化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煤泥比例可以提高物料循环流率和中间粒径档位(0.1~0.3 mm)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改善燃料的燃尽率,提高煤泥比例还可以增加炉膛上部的颗粒浓度,有利于提高炉膛上部的传热,降低炉膛温度,便于污染物的控制。根据盘北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大比例掺烧煤泥的运行数据,分析了掺烧煤泥比例对床温、排烟温度、底渣与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当锅炉负荷为300 MW时,掺烧煤泥后床温明显降低,飞灰含碳量和排烟温度随着掺烧煤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底渣含碳量则随着掺烧煤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为了实现大比例掺烧,建议控制矸石的入炉煤粒径,且需要强化尾部吹灰或适当调整尾部受热面。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准能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在对选煤厂一系统煤泥水中煤泥矿物组成和粒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泥水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分别比较了絮凝剂类型、分子量(离子度)和用量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阳离子度为70%~80%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量为1 g/L时,上清液浊度为12.24 NTU,煤泥水体系Zeta电位最接近于零,煤泥水沉降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