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钢根据对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工艺特点、凝固组织、夹杂物析出特点、铸坯表面质量及其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自主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相似文献   

2.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腔形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光华 《钢铁》1998,33(10):19-22,33
以薄板坯连铸机的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结晶器图形方案下系统地比较了结晶器伸入式水口、钢液流动及传热、保护渣、凝固坯壳应力对薄板坯连铸工艺的顺行和铸坯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薄板坯连铸机适宜的结晶器内腔形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伸入式水口结构形状。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腔形状及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薄板坯连铸过程中轻压下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亮  肖上工 《炼钢》2001,17(3):37-41
简述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的轻压下工艺,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的轻压下对铸坯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薄板坯连铸的凝固机理,对薄板坯连铸时容易出现的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薄板坯连铸的凝固机理,对薄板坯连铸时容易出现的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赵志斌 《宽厚板》2000,6(2):31-33
1 薄板坯连铸工艺的特点八十年代以来 ,炉外精炼和保护浇注技术的开发 ,促进了薄板坯连铸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铸机类型之多 ,发展速度之快 ,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薄板坯连铸尚属于固定式结晶器连铸法 ,作为近终形浇注 ,它与传统板坯连铸相比 ,具有下述特点 :1 )板坯厚度小 薄板坯坯厚一般小于或等于 2 0~ 80 mm,典型薄板坯厚度为 50 mm,而厚板坯厚为 2 50 mm;2 )拉坯速度大 目前几种典型薄板坯连铸设计拉速均在5m/ min左右 ,高于传统板坯连铸速度 ;3)凝固速度快 对于 50 mm厚的薄板坯 ,全凝固时间为 0 .9min,而 2…  相似文献   

7.
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为研究对象,对薄板坯连铸凝固传热过程、辊底加热炉加热过程、热轧过程和层流冷却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4个过程薄板坯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凝固传热过程二冷区水量分配比有助于层流冷却过程节水;适当增大拉坯速度有利于加热炉加热过程节能,且热轧过程和层流冷却过程带钢表面温度均得到提高;与层流冷却方式一相比,相同水量条件下冷却方式二使得终冷温度降低了2.9℃,这一冷却方式相同终冷温度要求下有利于节水。  相似文献   

8.
薄板坯流程连铸连轧过程中的细晶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徐匡迪  刘清友 《钢铁》2005,40(12):1-9
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铸坯凝固组织特征和钢带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化学相分析、微观组织分析研究发现,微细AIN粒子在薄板坯连铸过程中可沉淀析出,铸坯经20~30min均热后AIN仅部分溶解。对AIN析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也证实了AIN在铸坯上沉淀析出的合理性。这些在连轧开始前原始奥氏体中析出的AIN沉淀是抑制变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组织,并最终使钢带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冷却辊道短、冷却强度大等因素也是导致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中Al镇静钢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介绍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及其技术特点,同时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我国的生产实践及武钢新建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工艺流程及薄板坯连铸和热连轧的工艺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主开发的薄带连铸亚快速凝固工艺过程热模拟试验装备,实现了薄带连铸亚快速凝固工艺过程的模拟,得到钢水—基体界面传热曲线和铸带样品.在模拟的亚快速凝固条件的冷却速度(二次枝晶臂间距)、铸态凝固组织、室温微观组织、界面传热等特征参数上与薄带连铸工业化产线具有物理本质上的相似性.该热模拟技术仅需钢水量5~10 kg,可实现薄带连铸新钢种的开发、可浇铸性研究、工艺参数优化、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研究等工作,在大大降低研发试验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相比较其他技术,该热模拟技术经过三代发展已日臻成熟,检测手段齐全、控制精度高、功能丰富,配置不同模块,还可用于板坯、薄板坯、方坯、圆坯等连铸过程的热模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连铸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评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薄板坯连铸技术发展以及薄带坯连铸技术发展。对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唐钢FTSC薄板坯连铸所产生的板坯裂纹、表面夹渣、卷渣及漏钢现象进行保护渣生产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分变化对保护渣熔化温度和粘度等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对保护渣组份及其变化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结合唐钢FTSC薄板坯连铸自身特点,设计出保护渣基本配方,且在不断试验改进中,最终开发出适合唐钢薄板坯连铸用中碳钢保护渣C2.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产品的钢种、规格,对影响薄板坯连铸轧技术的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唐钢薄板坯连铸机设备的主要参数、设计思路、结构特点 ,通过一年的实践 ,进一步证实了连铸设备的特点 ,同时也指出了设备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 3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对轴承钢GCr15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定,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优化原有二冷制度并提出了适合轴承钢二冷冶金准则的二冷水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大方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通过射钉试验表明模型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凝固传热模型的动态二冷控制方法,通过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特征拉速控制二冷配水可以有效改善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6.
Numerical calculations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cast structure and cooling conditions in near-net-shape casting of steels are presented. The solidification behaviour of steel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was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process conditions with a one-dimensional heat-flow model. The dependence of the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SDAS) 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chill surface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solidification time and SDAS.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of SDAS for a stainless steel, a carbon tool steel and a high-speed steel, resp. Reasonable agreement of model calcula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SDAS was obtained utilizing time-dependent effectiv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order of 2.5 to 4.5 · 103 W/m2K for typical thin-slab dimensions and 6.0 · 103 W/m2K for thin-strip casting.  相似文献   

17.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电工钢现状及其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电工钢的现状,与传统的厚板流程相比,分析了CSP工艺生产电工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考虑δ/γ相变的GCr15轴承钢大方坯连铸凝固两相区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并应用于220 mm ×260 mm铸坯的凝固传热。结果表明:通过模型可以获得高碳钢精确的固液相线温度,以及温度与固相率的关系;GCr15轴承钢大方坯凝固过程仅析出γ相,凝固末期S、P和C元素的偏析严重;固相率越大,冷却速率对偏析度的影响更明显;S和P元素含量以及冷却速率对零塑性温度(ZDT)影响较大;采用基于凝固传热模型优化的连铸工艺后,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控制在0.961.05,且铸坯未产生内裂纹。  相似文献   

19.
连铸板坯凝固传热主要在厚度方向进行,这造成了连铸坯大部分区域由侧面向中心凝固,因此可以近似地用非稳态定向凝固进行热模拟。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平式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装置研究了新型节铬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凝固组织,以期在工业生产前预测连铸工艺对其凝固组织的影响。热模拟试样热端温度采用连铸坯心部冷却曲线进行控制,并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控制热模拟试样冷端的冷却强度,从而实现由冷端向热端的非稳态定向凝固。实验发现过热度和冷却强度对热模拟试样的等轴晶率及其平均晶粒尺寸影响不显著,但大的冷却强度会导致柱状晶长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铸坯传热数学模型,对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了解析。制定了二冷配水制度优化原则,基于目标温度控制原则开发出二冷配水控制模型。对不同钢种、拉速等工艺条件下的连铸工艺设计出二冷总水量、水量分配和水量与拉速的关系式,并对配水方案进行了凝固与传热的预测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