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扇>作为清初北方戏曲的代表作,其用语大致能反映出近古汉语尤其是清初时期北方话的语言特色.文中旨在分析<桃花扇>中人物在自述或对话场合下使用的"来"字的意义和用法,探求"来"字由近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孟称舜的杂剧<桃花人面>主要有两个版本,<盛明杂剧>初刻本和<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 均有收录.通过梳理两个版本在结构、风格和内容安排的不同,从而对孟称舜的一些戏曲观念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孟称舜的戏曲创作道路,以崇祯六年(1633)编选<古今名剧合选>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3.
川剧高腔<欲海狂潮>是对奥尼尔名作<榆树下的欲望>的"中国戏曲化"改造,使得中国普通观众能够更容易接近西方名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对改编版本与原作文本在戏剧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观念形态、唱腔等上进行细读比较,认为戏曲改编者在奥尼尔戏剧之中所见到的其实是戏曲本土化的镜像,但通过选择吸收西方现代思想和西方戏剧形式,使得中国戏曲艺术也在经历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人们的生活史诗,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感受对爱情的最真挚描绘,感受最质朴和贴切人心的爱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相似文献   

5.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寿庆中,邀班演戏是一项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的古老戏俗.寿庆以喜庆为主,祝寿是其核心内容,故寿庆演戏的目的与功能也主要是围绕祝寿展开,为寿星祝寿、祈福,或为祝寿场面增添热闹气氛,或以之招待亲友等.寿庆演出有特定的仪式,在开场例戏的选择上多演<上寿>、<八仙庆寿>等;在演出剧目、剧情的选择和要求方面也有特别规定.作为一种特殊场合的戏曲演出,它对我国戏曲的演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雅各布森,通过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从雅各布森此篇论文出发,对其翻译理论思想进行了研究与解析,包括语言的符号事实、翻译分类、符号信息对等及可译幽均研究,并主要从"创造性的移位"问题发现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蓝脸的多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唱脸谱>里的这段歌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如今这些"脸谱"走进了万泉寺小学,来到了孩子们的课堂,成为万泉寺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小学的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说唱脸谱,而是画上脸谱登上舞台开始像模像样地表演了. 学校秉承"挖掘师生强势智慧,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学校、社区、教师资源,在广泛调查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实施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了戏曲进校园、柔道、剪纸、沙画、十字绣等二十多种校本课程,课程体系初具规模.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戏曲课程,万泉寺小学的"戏曲进校园"课题被认定为丰台区"十一五"区级重点研究课题,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在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琵琶名曲<诉>是吴厚元老师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蓝本,创作的一首乐曲.本曲以大量戏曲板腔为音乐元素,并模拟古琴手法,通过琵琶丰富的左右手技巧诠释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画面,让听众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再一次享受了诗中的艺术画面.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对<西厢记>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下面二个方面:一是以诗律曲,这种批评标准明显地带有从传统的诗词批评向戏曲批评演变的某些痕迹.二是王氏的批评中体现出他对戏曲的艺术规律的触及,但这些认识又是不很自觉的,更是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的杰作.明清时期许多作曲家、评论家依据不同的时代审美和理论价值取向热烈的讨论它、批评它,形成了一批富有理性色彩的文字.受"曲本位"观念的影响,明代对<汉宫秋>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作品的总体评价和语言风格的探讨,较少涉及文学剧本的创作和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问题,批评内容主要在曲词和音律上.清人对<汉宫秋>的批评便呈现出场上与案头并重的审美取向,相比于前朝,清人的批评显得更加温和、公允、稳妥.  相似文献   

13.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14.
<践约传>以<西厢记>崔张爱情故事为基本框架,用清末北京通行的官话加以改编,成为清末西方人学习汉语口语的上佳教材.<践约传>的编写者通过经心结撰.掺人大量日常口语,以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践约传>不但在传递语言功能的同时成功地将<西厢记>故事带入汉语学习者的视野,自身也获得了独立的文本价值.它同清末西人汉语教科书中被编选的其它小说戏曲作品一样,在汉语教学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外传播史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诗歌话语,创建了现代诗剧体式.郭沫若将"五四"乃至整个现代诗剧的起点铺得很高,并给同代及后代作家以巨大影响.他创作诗剧集中在"五四"时期,主要作品有<黎明>、<凤凰涅架>、<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广寒宫>和<孤竹君之二子>.这些诗剧体现了狂飘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乐府古诗<越裳操>屡见于典籍文献,从目前的资料看,"越裳"大约位于今越南中部一带,<越裳操>源自于古籍所载西周初年越裳氏献白稚一事.白稚来降在古代有祥瑞之义.而作为乐府古题,<越裳操>最晚在汉代就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7.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成为他品词立论的标准,境界是理解整个<人间词话>的一把钥匙,继承了传统的"意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文艺美学思想,构建了三重境界说,而其中境界说又以"真"为其最基本理念生发开采,境界说无一不体现着真,所以探究其真乃为把握境界之最根本.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九"体的认识,有简单粗疏之嫌:一方面认为其自成一体,代相延续;另一方面,对其特点的总结又仅建立在汉代<九怀>、<九叹>、<九思>三篇作品的基础之上,汉以后的情况几乎无人提及.因此,有必要搜集历代的"九"体作品,以便更深入地认识"九"体创作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组织结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和相关理论.计算机死锁问题是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死锁问题"这一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韩愈文集中时常出现"传曰"、"经曰"式样的引文标识.盖韩氏称"经"者如<书>、<易>、<春秋)、<仪礼>等皆先秦之原典,这与韩愈复古崇经有关系.唐代官方列<左传>等<春秋>三传入经,务实而已,<春秋>之书若无三传配之,不可晓明,经传合一自汉代就如此,故<春秋>三传称经不甚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