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着"的介词用法是中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介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着"的虚化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等几个阶段.唐代以后介词"着"的功能在北方话中逐渐萎缩,不过"着"的介词用法,在有些方言里还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2.
汉语量词基本上是通过名词或个别动词语义虚化演变而来的,可以携带其来源名词或动词的语义特征.然而,名词"马"的量词"匹"却难以发现其词源以及搭配理据.通过对车马组合的不同类型名称以及"匹"的其他搭配用法研究发现,"匹"是来源于动词的名词,专指离辕待驾的马,而后经历了语法化过程而成为量词.  相似文献   

3.
对<尔雅·释诂>"善也"词条从义项及古书例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证明了被训释词所被解释的意义可能是它的本义、引申义或与这个字所通的那个本字的某个意义等.训释词亦同.  相似文献   

4.
湖南汨罗方言的"待[t ノ i21]""待个[tノ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待"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内诸多方言的持续体"起[□□i]"都是送气声母,显得颇不"合群".不过,虚成分"待"的多功能模式与汨罗邻近的长沙、宁乡等方言中对应的"起"大致平行,加上有用边省份方言作为旁证,可推测"待"读不送气应该是动词"起"在虚化过程中伴随了语音弱化的结果,"待"的语源极有可能就是趋向动词"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发现:话语标记"你说"有引介话题和征询对方意见两种话语功能,它源于由人称代词虚化为受话角色的"你"和语义虚化的"说"的结合.根据它与所指话语信息的位置关系,归纳出两种话语信息模式:"…,你说-,X…"(模式I);"…,X-你说呢,…"(模式Ⅱ),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还考察了"你说"的两种词汇化机制,即语义规约化和相邻成分的层次消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在向西方各国传播过程中,许多国家只传去了茶叶,只有在英国真正形成了一种文化,这也许跟英国特有的文化和英国人贵族式的品味有关.总结了中西方与"茶"有关的文化.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的命题,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的.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自主发展"意识.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道德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实践自觉和思维自觉.这"五个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行动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词缀同现代汉语词缀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但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近代汉语既有意义高度虚化的真词缀,也有意义半虚化的类词缀,呈现出一种实词、类词缀、真词缀多种用法处于一个共时平面的"多位一体"状态.鉴别近代汉语词缀时,也不能单纯以"词缀去掉后词根的含义不变或词根的词性不变"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一句出自<诗经·(衞)风·氓>,原句如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白文及其句读源自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文选部分,其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一句历来解释纷纭.王力先生本注为:"没有家务烦劳,意思是丈夫还爱自己,不使自己从事家务劳动.靡,没有;室劳,家务劳动."[1]此解释源自郑笺,笺云:"靡,无也.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跳出"态度的同一性",疏离五四启蒙主题,在小说<菉竹山房>中把悲剧写成了传奇.这种疏离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二姑姑的故事不仅仅是悲剧,也可以写成传奇;乡土不只是悲悯的对象,也可能成为现代人的景观.<菉竹山房>是一个象征,标明了"后五四时代"的到来,标明了多元化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趋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色"一说最早起源于<文心雕龙·通变>.后世众多文人学者也曾对此概念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以至关于"本色"的内涵和理论一度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关汉卿作为"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就以<窦娥冤>为例,简要阐述"本色美"在关汉卿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三平"精神的内容据说最早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后来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卢书记盛赞他们是"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勾勒出明代太仓库称谓的发展主线.对该库的全称如"太仓库"、"太仓银库"、"银库"、"太仓"以及其内部子库如"老库"、"中库"、"外库"、"窖房"、"新库"、"旧库"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可发现明代财政制度的不断变迁、遵守祖制思想导致的维持原有制度称谓却改变其实际制度内容的改革方式,以及因袭旧称的好古风尚,是明代太仓库众多称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篇.<洪范>篇中的"五行"是被当做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提到的,可以说至迟在西周时期,五行观念已被运用于国家政治领域.阴阳观念在西周中末期与时令、自然灾害相联系,开始臧否王政,预测王朝命运,与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系比较接近.阴阳、五行分别在物质生产、礼仪制度、灾异应对、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西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文学翻译中"信"与"达"的关系,介绍了钱钟书关于林译小说的"讹"的论述.认为翻译在实现"达"的过程中,"信"是基础,"讹"是补充.文学翻译中恰到好处的"讹",有利于实现"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在卖践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及研究者等制定或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在总结社会和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理解的基础上,时如何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动力厂空压机房及仪表室降噪隔音的土建处理措施,以及对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和净化环境噪声效果。  相似文献   

18.
莒意初探     
本文根据先辈学者的考古报告和结论,探讨了莒县(莒地)的历史地域、文化发展、文化内涵,考察了部分词典上"莒"字的意义,对"莒"之义项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范式"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他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此后,作为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式理论"反复被人们讨论、研究和评论.换个角度来看,"范式理论"也符合一个范式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即库恩的"范式理论"在一定时期也充当着一个范式的角色.因此,我们在学习库恩哲学的核心--"范式理论"时,不仅要了解它的内容,更要从整个科学哲学领域的宏观角度,从它产生、发展和之后被后人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看到它作为一个理论范式所起到的作用和所经历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