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反传统、反常规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以逻辑顺序为主线,以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展现人物形象等"东方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束的西方文坛,"意识流"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表现技巧.伍尔芙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也刮起了"意识流"之风,王蒙的几篇反传统小说引起了中国文坛的轰动,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王蒙的<春之声>,以探讨中国与西方作家在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并非只有意识流写作,该小说中存在着意识流技巧与现实主义技巧并置,意识流叙述内部呈现"复调"状态等特点,象似性理论为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及其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持.福克纳并非为意识流而使用意识流写作,而是让形式从内容中自然生发,"形神合一"才是作者的最高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世纪开始引入意识流作品,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国的意识流文学作品逐渐表现出了区别于其他地域作品的特点,这使得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的实验性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批先锋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深受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叙事时间、意识流等叙事方法上.<在细雨中呼喊>采取了回顾视角下的"无我叙事",带来了强大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张力;小说运用记忆逻辑结构作品,变线性时闻为心理时间,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密度;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号召下和"人道主义"思想解放潮流中,对个人主体身份的建构成为文学表述的重要内容.但是改革开放实践是以国家民族的前途而不是以释放个体自我为立足点的,在当时关涉改革的叙事文本中,张洁及其同时代作家们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复制了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话语,这种"改革"思维模式制约了他们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从而也决定了他们个体主体身份建构的困境,并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方式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流程.川端康成通过早期的简单模仿,中期的大胆尝试,到后期终于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该手法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以其新颖的构思技巧,生动的环境与心理描写,以及令人惊叹的推理结局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为小说添加了鲜明生动的色彩。通过分析小说中孤岛谋杀案的始末,挖掘隐藏在小说中精彩的意识流手法,探索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及其引发的对人性及正义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乡村书写是陕西作家创作的共同特点.乡村是陕西作家刻骨铭心的精神记忆,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家园",是他们心灵自由的栖息地.乡村,是陕西作家创作题材的自然选择,是他们文学才情发挥的理想之地.陕西作家的非功利态度,使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心无旁骛,达到了较高的心灵自由境界.乡村已成为陕西作家的一种精神守望创作题材的宿命选择.  相似文献   

10.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与教育主义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在文本中的完美融合是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游戏精神在作品中具体地表现为"顽童"们滑稽奇特的外貌、夸张放纵的行为、快乐荒诞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心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最早提出意识流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相似文献   

12.
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精神,不仅为人类创建相互沟通的爱的文化,而且为人类找寻到健全合理的存在方式.冰心爱与美的主题核心是指向人,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相似文献   

13.
小说形式在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性.作为一名对"小说的可能性"不断进行孜孜探索的、具有高度创新自觉的小说家,昆德拉一直都在努力完善着对小说形式各种可能性的文学实践.<玩笑>作为昆德拉全部创作中的第一部小说,其中已经开始呈现昆式特有的复调形式,在昆德拉此后的创作中具有引领和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残雪小说创作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具一格,她的创作过程特立独行,始终追求一种"自然"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会在不经意中决定作家创作中所展现的气质和风貌.被称为"极地之女"的迟子建,其创作深受北国边地的地域文化影响,她作品中呈现的黑龙江畔的北国边地美景、民风民俗以及民间生活,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6.
续书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阐释和生发.它既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又从文体类型上巩固和强化了原著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作为<西游记>的衍生物,明清之际的三部续书对原作的接受主要表现为主题思想、题材、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等的步武摹写.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续书又表现出与原著不同的时代新变,这主要体现为思想主题上的"收心"实用"倾向、表现手法的"意识流"倾向和艺术形象上的进一步虚化等,而这正是三部续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江西的民间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创作于民间,长期流传于民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各类民间舞蹈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层次.它是民间风俗和人民思想感情最真挚最直率的表现,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愿望、理想和审美要求去创作他们所喜欢的舞蹈,以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作为傀儡,成立了伪"满洲国",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先后有数百名日本作家来到当时的"满洲",创办杂志和报刊,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等与伪"满洲国"有关的文学作品.这些所谓的"满洲文学",大多以"建国精神"为中心思想进行创作,自觉地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服务,充当了日本向伪"满洲"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渗透的工具.伪"满洲"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作家有北村谦次郎、山田清三郎和长谷川溶等,他们有的煽动日本人吞并"满洲"的狂热,有的鼓吹"满洲建国"的侵略行为,有的为伪"满洲国"涂脂抹粉,有的杜撰"五族协和"与"日满协和"的神话等,其作品带有明显的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文化歧视与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繁荣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深刻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方式和审美形态,引发了文学界的创作革命。引发这场革新的是一支浩浩荡荡的网络写作大军,他们大多数并不具备作家的资质和身份,也缺乏传统作家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在创作心态、写作目的等方面与传统作家相去甚远,他们普遍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宣泄、自由自在的创作境界。这种从作家向写手的角色置换,正是形成了网络文学百花竟放的自由品格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民化写作时代的文学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朝鲜民族的深层审美心理潜藏于高丽时期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深层之中,它规定和制约着他们的创作和思维;这种深层心理通过"寓兴触物"、"触物生情"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为了艺术意象的诞生,高丽文人进入物我俱忘的状态,回归"气"的本源,达到了"物我一心"的审关心态.高丽文学审美心理结构形成的中心环节乃是作家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