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都市圈域中心城市是在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核心”或“首位”地位的城市;圈域中心城市在都市圈的发展中主要产生极化、扩散和创新三大功能效应。在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中,上海的综合效能最强,其次是北京和广州;圈域中心城市功能的优化主要通过强化区域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增强中心城市自身能量实现。  相似文献   

2.
视点     
《广西城镇建设》2015,(2):12-13
<正>发展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键李燕:都市圈,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李燕认为,都市圈是在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城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城市集合。都市圈作为国家或区域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深刻影  相似文献   

3.
<正>3月1日,2010年世界城市建设国际论坛开幕。这是北京市政府部门首次大规模邀请专家对世界城市进行研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致辞表示,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级形态,建设世界城市对北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参与,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城市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指出,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目标,使首都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深入分析世界城市的本质特征和演变规律,明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对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要建"世界城市"了!据专家们说,所谓"世界城市"就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然而,兴奋之余,却有一丝忧虑,觉得在强调"世界城市"的时候,有些忽略了"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城市必然是全球高端人才的聚集之地,是具备一定国际人口的全球化城市,是在人才政策和城市环境上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地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然要成为人才汇聚高地,集聚国际高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城市看当前北京首都职能发展的差距 北京的国际化进程 世界城市是一个国家人口高度聚集、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地区.18~19世纪的大伦敦和大巴黎地区是世界版图的中心,20世纪的纽约地区、东京都市圈地区是世界版图上的新中心.伴随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这些国家的首都都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同时与这些世界城市相关联的都市地区也承担了大量的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商务会议和尖端产业生产等职能,形成世界影响力的都市圈,如纽约以美国东北海岸区域为依托,伦敦以英国东南部地区为依托,东京以日本东海道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所在都市圈存在着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世界城市必然崛起于世界增长重心地区最具实力的城市群之中;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需要所在城市区域的强大支撑;世界城市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互作用的产物。北京依托首都圈建设世界城市,有利于疏解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有利于增强其经济整体实力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增长重心向中国转移,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历史机遇;京津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为京津同城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的不同步性,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推进首都圈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需要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政治文化交流。北京作为首都,理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全球性职能。本文从世界城市视角、京津冀都市圈视角人手,分析论证北京面向国际化的职能定位,并从促进区域一体化角度出发对新兴的国际化功能区规划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邻近地区产生一体化倾向而形成的。本文从调查东京、纽约等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入手,借助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探寻大都市圈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提出北京都市圈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大都市圈的长轴半径稳定在50公里附近有其客观规律性,北京都市圈未来的长轴半径也可能稳定在50公里左右;都市圈尺度的单中心、中心城区尺度的多中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北京和其他世界城市都符合这一结构,外围新城建设应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1.
李燕 《中州建设》2014,(12):58-60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将世界城市定为北京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2010年1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郭金龙代表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建设世界城市"。由此,以世界城市为标准,加快提升北京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生产性服务产业是世界城市产业核心和城市功能体系的重要支撑,对照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书是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编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年度报告之一,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旨在跟踪评介国际城市发展实践的最新动态,聚焦"转型发展"、"文化繁荣"、"城市病治理"等年度城市热点。在介绍范畴上,该书涵盖了城市战略、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治理、城市空间等核心领域;在范围选择上,聚焦了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新加坡、台北、慕尼黑等一批主要的国际城市。同时,该书也对北京、上海、重庆的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透过对上述国际城市实践案例的介绍与分析,该书编者提出"国际城市2.0版"的理念。这一理念有别于以往以服务业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认识,认为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口号推行下,创新创意也将作为高端功能,城市经济将以服务业为主向产业均衡形态发展,城市社会的包容性发展逐渐成为主要标杆,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4.
青岛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概念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青岛的区位优势和现状基础,其城市性质应该定位为半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海滨旅游度假城市、我国和亚太地区重要港口城市、作为人类家园的山水田园城市,最终发展成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城镇空间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出发,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作出构建徐州都市圈等三大都市圈的战略决策。徐州作为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核心城市不仅在空间布局上得到拓展,而且城市化水平将提到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世界城市性质的认识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到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在2010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时间世界城市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李浩 《规划师》2012,(6):76-80
从内涵上看,世界城市与世界级城镇群具有内在统一性:城镇群发展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引领世界级城镇群的整体发展。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结合北京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必须树立明确的区域发展观念,通过京津冀联手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实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的互利双赢,这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便成为2010年北京工作的一个亮点。何谓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48-50
高铁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区域发展走势的新"变量"。笔者在总结杭州都市圈建设模式和绩效特征的基础上,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剖析了高铁建设主导的区域竞争新格局对都市圈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都市圈应对高铁时代机遇挑战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都市圈及圈内城市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通盘考虑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提高都市圈的首位度;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以创业创新为驱动力,推进跨地域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都市圈实现"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需要借鉴世界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的经验,开拓自身的成长路径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人类城市聚居行为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建设随时间的积淀.本文通过比较北京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差异,试图找出北京成长为世界城市的形态拓展路径,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城市生长、发展的本质特征.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者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研究,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端的"田园城市"到"有机疏散""卫星城理论""带型城市""光明城市""紧凑城市"等一系列理论都对城市未来形态的整体或者某一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理念阐述.相较之下,"世界城市"相关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形态的阐述尚不明确.作为"世界城市"概念运用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诗人歌德和1915年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的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格迪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