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材料保护>杂志将迎来创刊50周年华诞.50年的历史值得回顾,50年的经验值得总结.作为中国表面工程领域第一品牌大刊,<材料保护>及其相关媒体有责任与历史的见证者一起,认真记录中国表面处理行业50年如火如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广泛采纳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重新修订了论文评  相似文献   

3.
朱琦  杜淼 《焊接》2007,(7):1-1
2007年6月21日中国焊接协会在上海江天宾馆举办了"中国焊接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暨"中国焊接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国焊接协会成立二十周年.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广泛采纳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广泛采纳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广泛采纳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重新修订了论文评定指标,力求做到客观、准确。论文的选取范围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金属世界》2006,(1):5-6
中国北京,2005年11月11日——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性协会、世界上最主要的推广和促进铜使用的非赢利性国际组织,国际铜业协会(International Copper Association)今天宣布迎接第一位中国企业会员——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目前名列全球铜业前二十强、中国铜工业第三强及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强。  相似文献   

8.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热加工工艺》的1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热加工工艺》入选的这篇论文是:《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预测》。这篇论文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是江苏大学的李新城教授。据《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引言: 1986年,当第一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年鉴>出版时,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只是扮演边缘的角色.25年后,这一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权威著作首发中文版的时候,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已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挤压铝合金型材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我国的铝型材生产企业中,工业铝型材的生产存在研发能力不足和设备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铝合金型材生产的发展。论述了工业铝合金型材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如何实现铝电解节能目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铝电解工业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7.5万A、13.5万A预焙槽的自主研发,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0kA、280kA、350kA等大型槽系列。由于铝电解生产工艺决定了其是高能耗工业。按照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期间每万元GDP节能20%的目标,虽有一定难度,但随着目前不断研究成功的铝电解节能技术足以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姜学海 《轻金属》2007,(11):1-4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铝生产和铝消费大国,但由于铝土矿资源贫乏和铝工业生产过程技术上的差距,使我国铝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受阻。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利用国外铝土矿资源、铝工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组合及科技创新开发废物再生利用等途径,可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4.
铝生产结构调整与节能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铝工业面临的整体性问题,在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下,分析研究铝生产设备与流程的节能方向和技术路线,促进铝工业生产流程结构调整。基于现有铝工业的生产流程结构特征及能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铝、钢铁生产流程的冶金本质,划分铝生产流程工序区段,综合分析铝工业能源结构及能量耗散规律。参照钢铁节能技术的实践,指出铝工业在流程优化与改进、能源结构优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余能回收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系统节能潜力,提出铝后工序高效、有序运行的生产流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铝工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而自动化技术是提高铝工业企业竞争力的高技术之一。本文在对当前流程工业自动化现状进行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铝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现状,提出了实现综合生产指标优化的全厂控制是下一步铝工业企业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并给出了一种铝工业企业全厂控制的体系结构,并阐述了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解铝产能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快速扩张 ,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用产业分析常用的SCP范式对该行业进行了剖析 ,指出了存在问题 ,并提出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宏  兰利  李延淳 《模具制造》2008,8(1):48-50
主要介绍了在铝合金挤压拉伸模具中,决定管型材内孔尺寸用的鼓形挤压拉伸芯头的加工方法、加工要点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液态ZL101 Al合金吸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Sieverts定律,研制了检测液态Al合金吸氢量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应用该系统实验研究了国际ZL101Al合金液态下的吸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融体温度和铝液与水蒸气接触时间是决定铝液吸氢量的关键因素,并且试块上气孔面积率随两因素的增强而急剧增加,实验系统测量循环时间为70s,测量温差小于0.02cm3/100g,可以在生产中用于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刘安  胡广旭  董志波 《电焊机》2021,51(2):10-16
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三维体积热源模型建模过程中,轴肩、搅拌针侧面以及搅拌针底面摩擦产热的热流密度加载范围存在不确定性,需校核确定,增加了建模难度与工作量.针对该问题,建立三维搅拌摩擦焊热源模型,并确定其不确定热源模型参数,研究了这些参数变化对模拟焊缝温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参数变化影响规律建立了搅拌摩擦焊热源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全世界生产的铝加工材与铸造铝产品中约有75%在铸造中需添加晶粒细化剂Al-Ti-B中间合金等以细化铸锭的枝晶与产品的晶粒组织,提高它们的性能。对2001~2010年全世界原铝、再生铝、铝加工材、铸造铝产量作了简明的回顾,对2011~2020年它们的产量作了预测,在此期间对晶粒细化剂的需求也作了预测,特别是对中国铝工业的晶粒细化剂需求作了较为精细的预测,2011年中国对晶粒细化剂的需求量61 kt,2015年的115 kt,2020年的可超过200 kt。中国当前生产的晶粒细化剂在产量与品质方面足以满足本国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