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不锈钢表面包埋渗铝-热氧化处理制备氧化铝膜及其对氢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种在不锈钢(00Cr17Ni14Mo2和1Cr18Ni9Ti)表面渗铝,形成富铝表层,再原位氧化生长Al2O3膜层的防氚渗透新材料技术,用氢来模拟氘、氚在材料中的渗透行为.分析了渗铝表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渗铝层的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渗铝层呈致密结晶组织,主要由FeAl相组成;渗层呈多层结构,外层约25 μm,过渡层约5 μm和内层约30 μm,各亚层间及渗层与基体间结合紧密,无裂缝;渗铝表层铝浓度较高(>30%), 这为进一步原位热氧化生长Al2O3膜提供了保证.采用XRD、S-570SEM/EDS和SPM分析了Al2O3膜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IRSE-1红外椭圆偏振仪测定Al2O3膜厚.结果表明渗铝层发生选择性氧化,在表面生成均匀、致密Al2O3膜,在900 ℃、约3 Pa氧气环境中氧化2 h所生长的膜的厚度约为0.6 μm.将氧化后的样品放入1台超高真空吸放氢测试系统中进行渗氢处理,并用前向弹性反冲(ERD)对渗氢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沿着膜层深度方向,氢原子浓度急剧降低,在深度0.2 μm处,原子浓度趋于平衡,原子百分比浓度约保持为0.007%,与不锈钢基体化学组成中的氢原子含量相近,表明从薄膜层0.2 μm起,氢原子难以渗透进去,这说明本研究所制备的Al2O3膜层具有良好的防氢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了铁镍基和镍基高温合金中氢的渗透和氢脆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氢“陷阱”和表面氧化保护膜对这类合金抗氢渗透和氢脆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欲用作深海潜器小型核动力装置细棒状U-ZrH1.6燃料元件包壳的800H合金和690合金的抗氢渗透和氢脆性能评价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9.
带热浸铝涂层MANET Ⅱ马氏体钢的氢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0~450℃温度范围内,分别在氢气相和液态铅锂合金相中,开展了带热浸铝涂层MANET Ⅱ马氏体钢的氢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得到的氢渗透率减低因子(PRF),在气相中为620~263,在液态铅锂合金相中为45~30.但仍然没有满足DEMO聚变堆的设计要求.涂层的自修复效应在400 ℃以上是明显和有效的.从渗透通量与样品上游氢压的关系来看,涂层使得表面效应对渗透过程的影响很大.在上游小流量及在液态铅锂合金中鼓泡充氢可以导致渗透通量升高.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EDS)的结果表明,样品表面被液态铅锂合金所浸润的部分出现微裂纹,而未浸润部分没有出现微裂纹.微裂纹很肤浅,仅仅影响涂层的最外表面薄层,没有贯穿整个渗铝层而到达基体.未浸润表面的Al/O原子比约为2/3,浸润表面约为1/1,表明液态铅锂合金对渗铝层表面的Al2O3薄层造成了损伤.总的看来,造成氢渗透阻挡层性能退化的原因,是涂层外表面与液态铅锂合金相互作用,以及涂层在升、降温过程中产生热应力释放.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了三种无机/有机防氚复合材料,即SiOx/PVC复合材料、Al2O3/PVC复合材料、Al2O3/SiOx/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与普通PVC材料进行了防氚效果测试比较。结果显示,在1atm,氚气浓度为7.48×108Bq/L的情况下,三种复合材料对氚的渗透率分别为2.88×104Bq/(cm2·h)、2.09×104Bq/(cm2·h)、0.64×104Bq(/cm2·h),较普通PVC材料氚渗透率7.18×104Bq(/cm2·h)明显降低;三种复合材料氚渗透达到稳态的延迟时间分别为18.8、20.1、63.7h,明显大于普通PVC的2.1h。说明相对于普通PVC材料,三种复合材料对氚的渗透率低、延迟时间长、有较好的阻氚性能。其中Al2O3/SiOx/PVC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明显优于氯丁橡胶。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实验研究了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Ru/γ-Al2O3催化剂体系上甲烷与氘化氢之间的氢氘交换性能,考察了各反应工艺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原料气流量、反应原料气中HD/CH4的比等因素对Ru/γ-Al2O3催化剂上甲烷与氘化氢之间的氢氘交换性能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Ru和载体γ-Al2O3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在对甲烷与氘化氢间的氢氘交换反应中,Ru/γ-Al2O3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XRD)α-2θ扫描模式,进行了掠入射角α为0.1°~5°范围内Fe-Al/Al2O3阻氚涂层表面氧化膜的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随α的增加,表面氧化膜中Al2O3相与Fe3Al相对应的衍射峰强度绝对值增强;α的增加加深了分析区域的深度,引起Al2O3相的相对含量下降,导致Al2O3相对衍射峰强度降低。对Fe-Al/ Al2O3涂层表面氧化膜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而言,较佳的掠入射角是0.25°,此时对应Al2O3相的衍射峰相对强度最高。经比对PDF卡片,表面氧化膜相结构为暂态γ-Al2O3(200)。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XRD分析Fe-Al/ Al2O3涂层表面亚微米氧化膜的相结构组成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偏压下,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U和Si基体上制备了Ti/TiN多层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多层膜的组织结构和薄膜界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偏压不但影响多层膜物相各衍射峰的强度,还诱导新相Ti2N的出现。制备的多层膜呈“犬牙”交错的层状、柱状结构生长。随脉冲偏压的增加,柱状晶结构细化,薄膜变得更加致密。通过50μg/gCl-溶液腐蚀研究表明:Ti/TiN多层膜提高抗腐蚀性能源于层状失效,使得腐蚀介质到达基体更加困难,抗腐蚀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0001<和<1210>晶向蓝宝石(α-Al2O3单晶)在注入360keV.1×10 ̄16cm ̄-2或100keV、6×10 ̄16cm ̄-2的In ̄+后产生的损伤、注入层的性能变化和退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损伤的恢复和In的分布与退火气氛有关:在100keV、6×10 ̄16cm ̄-2的In ̄+注入时,注入层电阻率降低了10个量级,大小为6.8×10 ̄3·cm,表面损伤层的显微硬度提高了92%;在360keV,1×10 ̄16cm ̄-2的In+注入时,其表面损伤层的显微硬度提高了45%,在空气中不同温度下退火后,其显微硬度的变化和损伤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氧化态和硫化态的Fe-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进行了穆斯堡尔谱的研究,并结合噻吩脱硫活性测试和XRD分析探讨了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及活性相。实验结果表明,不同Fe/Mo原子比的催化剂基体样品,其穆斯堡尔谱主要由钼酸铁Fe_2(MoO_4)_3的双峰和α-FeOOH的双峰以不同比例叠加而成。负载于氧化铝上后,穆斯堡尔谱产生明显变化,表明其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硫化后,得到Fe_(1-x)S的磁分裂谱,此外在中间部分还叠加了一个δ=0.35mm/s、△=0.78mm/s的双蜂。由于这组双峰的出现是以催化剂中Mo的存在为条件, 相似文献